方永琴
【摘 要】 小學一年級階段的學生因剛接觸數學,數學概念相對較弱,并未意識到數學的作用,因此在進行數學學習時積極性嚴重不足。因此教師應當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帶入到數學課堂中來,使其能夠對數學有全新的認識,幫助其形成完善的數學學習觀念及學習習慣。本文圍繞分層教學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展開了探討,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 分層教學? 小學? 一年級數學? 實施策略
前言: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與落實,對小學數學教學也提出了多種要求,而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也愈發明顯,據調查了解,在以往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但是因為每個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及消化能力具有較大的差異性,該方式并不適用每一位學生,長此以往學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利于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應當根據現階段學生的需求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共同發展與進步。
一、尊重學生差異,科學分層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當與時俱進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用分層教學法來展開教學活動,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發展需求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在此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深入調查了解,并以學生的數學基礎、潛能、學習能力等作為界定值,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數學基礎好、認知及理解能力強、有獨立學習習慣的學生分為A層級;學習基礎一般、學習態度好、有上進心的學生分為B層級;學生能力相對較弱、數學基礎差,但是有進步空間的學生分為C層級。在分層結束后,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自身所處的層級,并告知學生該層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定期進行測檢并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整,以此來起到有效的鼓動作用,因學習成績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認真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變化,即使是細微的進步也不能被忽視。其次教師還需要根據每個層級的學生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升訓練,讓學生邁向更高的層級,幫助其樹立努力的方向,推動每一位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二、根據教學內容,有序分層
在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采用提問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該階段的學生對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可以緊緊抓住這一優勢特點,在設計問題時在保證該問題緊扣教學主題并滿足每一層級學生需求的同時,還應當確保問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在此需注意的是,問題的提出應當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逐步帶入,真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價值。
例如在學習“加與減”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設定相應的情境,在課堂上組織小超市,并將每一個商品標注好價格,如牛奶3元、面包5元、可樂2元、巧克力8元等作為已知數,然后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我想買一個巧克力,我付你10元,應該找幾元呢?”該問題相對較為簡單,大多數學生都能快速的回答出要找零2元,然后教師就可以適當提升問題的難度系數,如:“我要買一個面包、一瓶可樂、一個巧克力總共需要多少錢呢?”學生從已知數中得知5+2+8,計算能力較強的學生就算出總共需要15元,那教師就可以繼續問學生:“那我要買一瓶牛奶、一個面包、一瓶可樂、一個巧克力,我總共有20塊錢,那要找我多少呢?”該問題涵蓋了加法與減法兩種算法,學生在算好已知數后,并按照順序進行計算,最后得知總價為18元,付款20元的話,最后要找零2元。在經過多次提問訓練后,每個層級的學生數學計算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該方式還能夠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最適合自身發展的領域里不斷進步與發展,最終達到共同提升的根本目的。
三、根據接收能力,有效分層
作業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其可以起到加深學生理解,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使其掌握得更加牢固的根本作用。以往布置作業教師一般都是要求學生做大量的練習題,用量的形式來起到提高學生成績的作用,但是所得到的結果恰恰相反,因作業量過大,學生會感覺到較為壓抑,在做作業時也相對較為敷衍,并逐漸喪失對數學的興趣。在此教師需轉變方式,根據學生的接收能力,將練習進行分層,如C層級的學生只用快速并精確的計算出加減題目即可;對于B層級,教師就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題目量,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掌握解答技巧;A層級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教師就可以讓其自己設計習題,并進行解決,以此來提升其思維能力。通過該方式每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夠在練習過程中獲得最大的收獲,在完成作業后其心理也會有一定的成就感,對其自信心的樹立也有積極促進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因其綜合能力較弱,對學習的興趣不大,因此教師應當遵循學生發展規律,采用分層教學方式,為各層級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以此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后期的學習及生活及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陸依萍.教學形象生動的方法——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6):81.
[2] 徐楓.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觀察物體的實踐研究——《觀察物體》創新教學模式研究教學例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