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松

【摘 要】 U型區是廣泛應用在足球訓練中的一種模式,它的優點在于組成U型的隊員每個人都能聽到教練的聲音,看到教練的動作。傳統體育課程中的方隊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后排學生看不到教師的動作,后排學生容易學習前面同學的錯誤動作,學生離教師的距離不一,角度容易出現問題等等。而U型區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能讓每一個學生看到教師的動作。在小學一個班級大概40人左右的情況下,U型區是非常適用的。
【關鍵詞】 U型區? 小學體育? 體育課
前言
在目前體育課堂教學中,大部分的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時使用的隊列隊形是方隊,這樣會影響后排學生的視線,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盲區,影響教學效果。“U型區”站位起源于足球比賽的休息室,隊員按“U型”站位,教練員在開口方向,這樣每個隊員都能看到教練員,教練員也能更好地向每個隊員安排技戰術。傳統體育課程中的方隊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后排學生看不到教師的動作,后排學生容易學習前面同學的錯誤動作,學生離教師的距離不一,角度容易出現問題等等。而U型區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能讓每一個學生看到教師的動作。在小學一個班級大概40人左右的情況下,U型區是非常適用的。于是,我確立了“U型區在小學體育課中的應用研究”這一課題。
1. 什么是“U型區”?
所謂“U型區”就是讓學生在站隊時圍成一個U型,教師站在U型的開口方向。這一理念來自于職業足球運動的休息室,休息室的座椅擺放呈U字型,教練員會在U字開口方向布置技戰術,每個球員都能很好的看清教練員的安排。
2. 場地設置
場地項目的不同,U型區的選擇不同,就有不同的設置方法,班級人數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設置方法。我校每個年級有8個班,每班人數45人左右,U型區每隊15人,“U型區”能很好的解決體育教學課堂中出現的盲區問題,教師能更好地觀察學生,學生也能更好地觀察教師動作示范。同樣,“U型區”的組織方便、靈活,空間利用較好,配合分區練習,教學效果會提高。
3. 科學的編排場地內容
U型區是適合集合、講解、示范的隊形,但不適合練習,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安排練習內容,科學布置練習場地。既能有效的教學,又能提高練習密度。以前滾翻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示范時學生U型站位,身前各有一塊墊子,既能很好的地觀察學習教師的動作師范,又能很好的自我練習。中間區域的利用率也非常高,可以分成四塊小區域,用來分組練習。這樣有效地提高了練習密度,也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同樣其他的體操動作一樣適用,如跪跳起,后滾翻,側手翻等等。
4. 課堂實踐
將“U型區”與實踐課堂相結合,在體育課堂的組織形式上采取U型站位,練習模式上采取分區輪換。同時設置對照組,實時測量觀察學生學習效果,對“U型區”剛開始運用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解決問題。通過不同課堂內容,不同教學方法對“U型區”進行驗證、修改、完善。以足球課堂為例,如下圖:
如圖所示,集合時可以站U型隊列,熱身活動與拉伸同樣可以在U型隊列下完成,然后進入到課堂主題,課堂練習分成四部分:區域運球、區域障礙物運球、繞標志桿運球射門練習、1對1練習。傳統教學模式,這四樣要先后完成,對于新授課確實要循序漸進,但對于練習課程,U型區練習分步均勻同步,可輪換練習,提高練習密度,教師更易掌握學生各環節動態,提高學生積極性,學生能充分發現問題改正問題,提高練習質量。
5. 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設想
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應用,“U型區”不是簡單的圖形,它有更多變化和組織形式有待挖掘。特別與分區相結合時,不同的課堂內容就有不同的組織形式。目前的研究主要適用于練習型課堂,能滿足小學體育各類課程的基本練習應用,新授課堂的應用還有待開發。當然“U型區”不是一個固定的形狀,他只是一個有效組織形式的代名詞,也許有更多的組織形式有待挖掘,這是我們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
結論
“U型區”能很好地解決體育教學課堂中出現的盲區問題,教師能更好的觀察學生,學生也能更好地觀察教師動作示范。同樣,“U型區”的組織方便、靈活,空間利用較好,配合分區練習,教學效果會提高。
參考文獻
[1] 毛振明,李良胤.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有效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5):28.
[2] 柴嬌.我國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1):59.
[3] 程曉,沈正元. 觀課議課問題診斷與解決:中小學體育[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