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妙惠
【摘 要】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立德樹人思想的樹立和教學實踐分析,對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立德樹人? 初中道德與法治? 教學實踐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的重要學科,德育是該課程非常重要的內容,堅持立德樹人,時刻強調與突出德育的重要性,對引導學生學會做好人、如何做好人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立德樹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踐的意義
立德樹人理念的前提是德,其次是樹人,也就是通過道德教育對人進行引導、教化、鼓勵,樹人思想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時刻突出人的重要性,而通過教育塑造人、改造人和發展人則是最有效的方式。立德樹人思想受到了各個學校的高效落實和絕對性的推廣,所以立德樹人已經被各個學校認定為自身發展的根本基準,所以學校深刻地感受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并在立德樹人方面提供更多的資源,這是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隱性資源,對學生起到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初中是學生最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都很特殊,情緒也不穩定,但是在思想上卻十分地獨立,尤其是在心理方面更加地追求自由和民主,但是他們的認知經驗和知識儲備是有限的,對于周圍相對復雜的社會環境還不具備較為完善的辨別能力。而且此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主要體現在情緒變化快且強烈,但容易產生狹隘的思想,所以初中生正處于半成熟和半幼稚時期,特別需要教育的引導。
立德樹人思想的引入以及與學科教學的高效融合,能夠更加高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尤其是在學生德智體美勞多方面能力培養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將立德樹人思想運用到實踐教學當中,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做人,不危害他人,不影響他人,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念等,這些都是學生學習與成長非常重要的組成因素。
二、立德樹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當中的具體應用
(一)教材德育資源的深入探究
立德樹人強調學生德育素質的建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是在實際授課中大多數的教師為了節約課上的時間,會挑選考試的重點內容進行講解,而關于道德建設方面的內容則存在一定的忽視情況,這就會導致很多學生忽視了德育,不重視自己的道德培養,而且教師在此方面也缺乏足夠地認知程度,所以還需要教師重塑自己的教學思想,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教師要做的就是精準地分析教材,對涉及德育教育的資源進行充分地整合,將可能會應用到的德育資源都挖掘出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受積極正確的影響,在教學和考試方面都要充分地體現德育的重要性,能夠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做出正確的判斷,確保學生可以準確且全面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容,獲得道德方面的提升。
其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體現出道德法治教育與當前時政之間的關系,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點進行更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背景,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狀態及情況,而且教師不僅要將教學點放在授課上,還需要定期地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參與社區的衛生環境保護活動、小動物保護活動等等,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深刻地體會何為道德、何為法治等。再如,在講解“資源”這部分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快遞行業,通過對快遞資源的流轉與觀察,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每一個行業都有著不同的艱辛和苦難之處,以此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
(二)教學方法的優化和創新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存在,都是獨立于其他人的個體,他們之間的差異性決定了教師不能夠采取一刀切的授課方式,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地貫徹德育樹人的思想,對學生進行影響和教導,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真正地做到對癥下藥。比如,針對于一些調皮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法治教學中犯罪類型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引導,引導學生知道法律的的重要性,對法律法規進行重新地認定,能夠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懂得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進行互幫互助等等。而針對于從小缺失家庭溫暖,父母不常在身邊,或者單親的家庭,教師要經常地關心學生,多花時間與學生溝通和互動,交流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心理的需求,針對性地給予他們政治與心理教育。這樣學生可以時刻地感受來自于教師的溫暖和關愛,也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和看待問題,更加精準地把握好學生的心理情況,及時地優化與調整自身的教學進度,優化教學方案。比如,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教師也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根據層次的不同給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后任務,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任務難度的不同。比如,針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簡單的習題,保證學生課后的練習量即可,最重要的是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對學生能力的變化與提升之處進行相應地鼓勵。反之,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布置一些能力提升的習題,重點在于強化學生的能力,可以讓學生深入社會和生活,進行實踐探究活動。
另外,輔助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種,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應用。針對學生的情況播放一些勵志、樂觀、樂于奉獻的影視作品等,通過視頻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讓學生樹立高尚的品德,引導他們勵志成為高素質的人才。與此同時,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主動性,要主動地了解與挖掘學生的想法,愿意聽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在教師了解了學生的想法之后,教師才可以對他們的價值觀進行相應地引導,對學生不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行糾正,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基本素質。
(三)重視生態體驗,強調學生的自我教育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手段就是情景教學方式,其強調的是對情景的關注,重視的是生態體驗,并據此來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性,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和引導,讓學生可以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意識到生態體驗的重要性,并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品質,并逐漸地將這些內化為自己的能力,以此來強化學生道德素養及綜合素質的培養。
比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設計一個“親近自然、感受環境”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街頭看一看現實生活中的生態污染問題,其中包括汽車尾氣對于生態的污染,亂扔垃圾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和較大的危害性,增強學生的生態體驗,讓學生意識到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養成熱愛生活,保護環境的好習慣,不斷地完善學生的思想品德建設。
(四)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在教育教學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對一門學科的教學情況進行科學和有效地評價,有利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案,及時地糾正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當之處,不斷地強化與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學科在教學評價方面仍然以傳統評價為主,而傳統以考試為唯一標準的評價標準已經無法很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求了,所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綜合性的發展才是重點。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必須要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標準,將知識、技能與素質建設結合到一起,將教學評價的關鍵點放在學生德育建設,素質培養方面來,還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要過分地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積累情況。同時,在評價方式改變的基礎山上,還要不斷地完善評價的主體,教師單一評價學生要被逐漸地優化,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解,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結束語: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學生的道德與素養建設,強調的是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所以應該從突出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上入手,讓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社會實踐活動當中不斷地增強學生在法律與道德層面的認識程度,讓學生逐漸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感和價值觀,可以在當前的學習和以后的成長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更好地學會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
參考文獻
[1] 蔣文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實施立德樹人的教學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12):109-110.
[2] 劉元新.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25):160.
[3] 黃艷萍.基于立德樹人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J].贏未來,2020(22):53-56.
[4] 劉元新.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25):160.
[5] 王春山.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路徑[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