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校非常重視教科研工作,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引領并推動學校課堂文化理念的落實。我們通過課題研究促學習方式變革,依靠團隊力量開展研究,閱讀書籍文獻促進研究深入,培養了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思維,培養了一批青年科研骨干教師,同時促進了學生自信心的增強和健康成長。
關鍵詞:教科研;課堂文化;課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6-0093-02
引 言
金頂街四小在“守正教育”的辦學理念下,將課堂文化命名為“自信—合作型課堂”,意思是培養學生自信與合作的品質。教師要善于賞識學生,在課堂上要發揮小組的合作作用,加強生生互動,將學生的成長擺在首位。
一、教科研工作對落實學校課堂文化理念的作用
教育科學研究是促進學校、教師與學生發展的重要方式,是推動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力量[1]。我校非常重視教科研工作,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引領、推動學校課堂文化理念的落實,培養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思維,從而促進學生自信心的提高和健康成長,具體內容如下。
(一)引領
教育科學研究往往聚焦學校教育教學的前沿問題,要求具有發現性、探索性與創新性[2]。教科研是引領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有力抓手,因此教科研是探索落實學校課堂文化理念的重要途徑,通過研究、反思、行動,來解決學校課堂文化建設的重難點問題[3]。
(二)推動
教育科學研究具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統,市區科研管理部門組織管理與推動,要求教師參加開題、中期帶題授課、結題等各項活動并給予有效指導,推動教師參與研究、探索與思考。在課題任務下,教師不斷實踐、反思、提煉關于“自信—合作型課堂”的教育教學成果。
(三)塑造
教育科學研究需要教師系統思考,整體考慮課題研究的方向、思路;需要教師不斷嘗試、反思、調整;需要教師撰寫相關的報告文本、論文等[4];需要教師查閱文獻、理性思考,提高認知;也需要教師團隊合作,討論交流,產生思維碰撞,從而培養教師的合作精神,等等。總之,教科研是一個重新塑造教師的過程,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突破性作用。教師能力、素養的提高,也為落實學校課堂文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通過教科研途徑落實學校課堂文化理念的策略
(一)課題研究促學習方式變革
學校科研與教研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我校努力促進教科研引領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近幾年來,我校在“自信—合作型課堂”理念引導下,開始在課堂教學中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探索小組合作學習。在推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逐漸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基礎上,我校鼓勵教師申報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課題,力圖通過課題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科學化、系統化。2017年和2018年,我校共有三位教師成功申報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市區規劃課題,分別是“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有效介入的策略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學困生有效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在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中促進中高年級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研究”,探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如何有效介入、如何關注學困生及如何促進學生深入學習等。此外,為了提高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能力,校長申報并成功立項石景山區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基于校本研訓提升小學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指導力的研究”,通過科研的方式推動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指導能力提升的研修與培訓活動,在日常教學中觀察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指導能力的狀況,并通過訪談、問卷等方式調研教師有關“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的研訓需求及研訓效果。
(二)依靠團隊力量開展研究
我校課題研究倡導以教研組為單位,讓教師團隊開展合作研究,以課題研究帶動整個教研組教師的專業成長。課題負責人整體設計研究思路,然后將研究任務分配課題組成員,每位教師承擔本學段的研究任務。通過任務驅動,教師查閱資料、采取行動、實踐反思,加深了教學認識,提高了專業能力,為落實課堂文化建設蓄力。例如,英語組組長韓蓓老師的課題“基于情境創設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優化研究”,成功立項為石景山的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課題立項后,英語組教師經過認真研討進行了研究分工,從“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教學方法設計的有效性”“教學內容設計的有效性”及“課堂評價設計的有效性”四個方面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及反思,最終形成基于情境創設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優化的策略。學生在語言情境中學習,能夠提高英語交際能力、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的英語能力,也有助于教師系統設計教學,提高課堂實效,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三)培養青年科研骨干教師
開展課題研究,學校必須建設自己的科研隊伍[5],為此,我校重點培養了幾名教師從事科研,推薦他們參加區里組織的科研培訓班、為其聘請市區科研人員進行指導,鼓勵他們積極申報市區課題、參加市區各種科研活動等。在培訓、學習與研究過程中,教師逐漸熟悉了教育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提高了科研能力和水平。例如,我校語文學科潘老師,對教育科研熱情很高,喜歡琢磨與鉆研,在幾年時間里,她由參與區級課題研究,到獨立主持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不同文體的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語用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現在又成功申報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有效介入的策略研究”。在此過程中,潘老師由課題研究的參與者轉變為組織者,逐漸學會了選題、規劃課題、設計課題研究的思路、組織課題研討、推動課題研究課、撰寫課題結題報告和論文等,并成長為我校科研骨干教師,成為落實學校課堂文化建設的主力軍。
(四)書籍文獻閱讀促進研究深入
教育科研要想深入開展,教師就必須開闊視野,學習理論知識。因此,學校特別重視教師查閱、學習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書籍和文獻,積極為教師購買與課題相關的書籍,要求課題組必須安排相關文獻資料的閱讀和交流,以促使課題組教師對課題形成更深刻的認識,使學生領悟相關的理論、理念,并學習他人的方法和策略。除了閱讀與課題相關的書籍、文獻外,我校還參與了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構建校本‘讀·思·行教師研修機制,探索組織及個體知識轉化的研究”,推動教師閱讀,使教師通過閱讀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師視野開闊、善于思考和反思,是推動學校課堂文化建設的內在力量。
(五)制度建設提供保障與動力
制度建設是任何工作順暢開展的保障,為此,我校專門制訂了教師課題研究各項制度,具體包括以下方面。教科研主任和課題負責人每學期初和學期末各召開一次研究計劃、總結交流會;課題組每隔一周要組織一次課題研討活動;每個課題組每學期開展一次校級“帶題授課”活動;每位課題組教師每學期在組內上1~2節研究課;建立課題研究過程性檔案;建立課題負責人和成員績效獎勵制度;建立課題成果發表或獲獎的獎勵制度,等等。這些制度保障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同時對教師課題研究發揮了推動和激勵作用。
三、教科研工作對落實學校課堂文化理念的意義
(一)促進了教學經驗總結
通過扎實、認真研究,我校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進了教師對教學規律的探索,幫助教師總結與積累了教學經驗。
(二)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校課題組教師認真閱讀文獻書籍、分析教材,展開團隊合作,激發了課題研究的熱情,在研究與實踐中不斷琢磨、反思、研討,逐漸積累研究的經驗,豐富研究的成果,并對成果進行歸納與提煉。在此過程中,教師更多地思考學科教學本質問題,探索教育教學方法,學習理論知識,并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我校在“守正教育”文化理念下,推動“自信—合作型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是我校提高學生自信心的一項舉措,目前我校四項課題都是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其他課題也大多圍繞促進學生自信學習展開。在課題推動下,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和表達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其健康成長。
結 語
總而言之,我校高度重視教科研工作,力圖通過課題研究變革學習方式,落實學校“自信—合作型課堂”文化理念。在我校的不懈努力下,課題組依靠團隊力量開展教科研工作,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使教師經驗系統化,也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林美徽.讓優秀傳統文化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綻放[J].新教師,2019(12):57-58.
力新蘭.“三我”:支持兒童學習的課堂文化建構[J].小學教學研究,2020(11):23-25.
陳秋娥.重建課堂,迸發活力[J].亞太教育,2019(12):148.
王莉,梁守燕,魏風云.基于對話教學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36-37.
李玉杰.文化建設促進“三成教育”的實踐研究[J].遼寧教育,2020(08):89-90.
作者簡介:朱紅燕(1971.11—),女,北京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教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