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先分析了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微課設計原則,隨后介紹了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教學設計內容,最后介紹了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教學設計應用,包括微課設計、微課教學、應用效果和應用反思,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微課;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7-0077-02
引言
小學生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特別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對于小學生而言很抽象,對此,教師需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實現預期目標,促進學生信息素養有效提升。教師借助微課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充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微課設計原則
在設計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應該遵循相應的設計原則。第一是學習目標定向性原則。信息技術相關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學生在情感、技能以及知識等方面的發展要求。為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重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目的地開展各項學習活動,對教學成果進行合理評價。在設計微課時,教師應該以信息技術實際教學為基礎,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除了要滿足課程標準和信息課程教學目標,還應該聯系學生接受能力和知識水平進行合理設計。第二是微原則,即微課設計時間盡量保持在3到5分鐘之間[1]。
二、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小學信息技術的核心教學目標便是充分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將其有效應用到實踐生活當中,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充分掌握信息技術課程各項基礎操作技能和基礎知識,明確信息技術應用和發展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影響。教師信息課程這一基礎載體,可以鍛煉學生對于信息的采集、應用和傳送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應用能力[2]。
(二)學生特點分析
學習小學信息技術是學生培養自身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信息技術發展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為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思維活動離不開相關經驗和具體事物的有效支持,而且他們容易受到各種新奇事物的吸引。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同時注意力無法集中,存在較強的可塑性和不穩定性,外部干涉會影響學生興趣。由此能夠看出學生在該階段,基本上各個層面都沒有定性,同時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和素質的重要時期。為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全面掌握該年齡段下的學生發展特點,在課堂管理和教學設計活動中因勢利導,注重合理使用多媒體元素和情境設計,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生動、短小、精準的微課,調動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提高其學習成就感。
(三)教學內容設計
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選擇具體教學內容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下列問題:第一是從教學過程中選擇某一知識點,盡量是教學中的難點內容和重點內容,最好是以獨立性的小知識點或內容較少的素材為微課設計對象。第二是相關微課選題應該考慮到微課的突出特點,短小精悍,具備獨立性、示范性和代表性,可以合理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難題,促進教學效率全面提升。第三是合理選擇并設計各種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以及存在較高出錯率的教學內容。第四是合理設計多樣表現形式,如可以設計成教學導入,引導學生進行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3]。
(四)教學策略設計
小學信息技術相關教學活動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鍛煉學生的信息處理水平和講授能力,信息技術教學起點便是培養。為此,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相關技能和內容分成三種形式,分別是知識鞏固型、技能操作型和知識講授型,針對三種類型的差異,教師設計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可以合理應用不同的教學策略。第一是對知識講授型的微課進行設計。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到情境創設方面,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為學生自主構建相關知識體系提供可靠支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知識建構。第二是對技能操作型的微課進行設計。教師可以將重點放到通過具體項目,為學生講解各種操作步驟當中,這樣可以在對項目進行演練和講解的過程中,為學生順利傳達各種操作步驟和操作方法。學生如果在課堂中沒有充分學會相應的操作步驟,或自身操作不夠熟練,便可以在課余時間通過對微課視頻反復觀看來學習。此外,各項技能操作型微課都需要在最后合理設置具體任務,引導學生持續訓練,并提高各項技能操作的熟練度。第三是對知識鞏固型的微課進行設計。教師應該合理應用交互設計策略,通過出題測試手段和發布任務方式,引導學生鞏固相關內容,開展自我評價和檢測。
三、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教學應用
(一)微課設計
此次選擇計算機結構組成相關內容進行微課設計和應用,具體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和了解計算機設備,掌握其結構組成和運行原理。微課主題是“計算機組成”,教學目標如下:第一是基礎技能和知識,充分學習認識計算機相關部件名稱以及具體作用,充分掌握計算機相關軟硬件功能;第二是方法和過程,結合實物圖片幫助學生了解計算機結構組成,其中,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是計算機的結構組成,而其中的不同構件擁有不同功能。教學策略方面,包括自主學習和問題驅動。教學資源包括相關視頻、多媒體素材和PPT課件。
在信息技術相關課程導入環節,教師先向學生提問:“上節課學習過計算機發展歷程后,同學們可以了解到計算機從最開始的屋子大小的巨型計算機逐漸發展到當下厚度為幾厘米的手持計算機,同學們也感到十分新奇,而幾乎每個人的家中都擁有至少一臺計算機,現在的小學生基本上都可以應用計算機。那么同學們是否了解計算機,是否知道其結構組成?”隨后,教師引入課題——計算機結構組成。
(二)微課教學
內容講授中,教師為學生展示計算機內部組成對應的圖片,并進行合理講解。從外觀層面分析,其主要包括鼠標器、鍵盤、顯示器以及主機等,而上述能夠親眼所見的便是硬件設備。其中主機可以有效存儲相關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有效處理,屬于計算機的大腦核心。中央處理器則是其存儲中心,能夠將日常工作中所涉及的各項程序、數據全面儲存下來。其他部件涵蓋聲卡、網卡和顯卡。輸入設備主要是用來將各種命令和問題輸入計算機當中,應用較為頻繁的輸入設備有掃描儀、話筒、鍵盤和鼠標等。相關輸出設備具體功能主要是將計算機相關數據處理結果準確顯示出來,包括音箱、打印機等部件。計算機內的主機屬于其中的核心部件,而輸出顯示器設備和輸入鍵盤等在計算機內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計算機還可以額外配置U盤、光驅和硬盤等。
計算機內除了硬件設備,同時還離不開軟件,只有硬、軟件兼具,計算機才能使各項工作順利實現。比如,想要在設備中觀看視頻,就應該額外設置視頻軟件,不然便無法觀看視頻。想要辦公,就應該額外設置office相關軟件,而軟件還可以進一步分成應用軟件和系統軟件。
微課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置問題合理引入課題內容,隨后借助各種實際例子和圖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此課中的各種抽象化知識。此次微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自身綜合信息素養全面提升。
(三)應用效果
在結束微課教學活動后,教師應面向班級內的個別學生展開課后訪談活動,同時向其了解對于微課教學的具體建議和具體收獲,其中大部分學生提出了微課教學能夠幫助自己提高注意力,優化整體學習成效。面對理論知識教學,學生提出微課可以幫助其快速理解,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在學習較為集中的學生身上,微課也發揮出了積極作用。在教授操作性內容的過程中,學生提出自主活動后,容易遺忘相應的操作步驟,而在這種情況下,微課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并跟隨視頻操作,打好基礎。微課還可以將授課內容直觀呈現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應用反思
此次微課教學應用的效果良好,學生對微課教學模式十分喜愛,同時也有了很大的收獲,學生對微課設計應用也提出了建議。因為微課教學時間比較短,而知識點較為集中,因此十分符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要求,學生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各種基礎知識和學習重點。微課具備一種隨時隨地的學習特征,可以促進教學模式多元化發展,學生能夠自由學習、輕松學習。通過此次驗證,我們同樣能夠發現,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微課相關教學方法,可以促進整體效率明顯提升,但需要對微課內容進行合理選擇和應用。不同知識點所采用的微課類型各不相同,因此,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策略進行應對。微課的主要目標是為課堂教學服務,所以教師應該合理選擇應用時間,在課前應用微課是為了引導和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順利進入學習狀態。而在課上應用微課主要是為了輔助教學,幫助教師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為那些尚未跟上教師步伐的學生進行補課。而課后應用主要是注重交互學習,在引導學生鞏固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開展自我評價和檢測。
結語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階段,教師需要提高重視,進一步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在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小學信息教師除了要加強知識傳授,同時還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后期深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借助微課這一教學手段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深入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提高學生素養。
[參考文獻]
[1]伍金艷.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8):172-173.
[2]周 瑩.在小學信息技術畫圖模塊教學中應用微課的實踐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1):47,65.
[3]尚俊杰,張才秀.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以《計算機的組成》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9(4):49-50.
作者簡介:狄杰利(1977— ),男,山東濟南人,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