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自然資源的開采,引發了人們對自身行為的思考。綠色發展,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已經成為當下人們對環保的深刻認識。在小學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如何進行環保教育的滲透和落實是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文章從立足課堂,真情引領,增強環保意識;校園活動,人人參與,落實環保行為;課外活動,創新形式,持續環保實踐三個途徑進行滲透與落實。
關鍵詞:環保教育;道德與法治;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7-0089-02
隨著人類開發自然的能力增強,人與自然間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張,環保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隨著自然界不可再生資源的不斷枯竭、自然環境的不斷破壞,環保教育再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那么,教育與環保之間的關聯是什么呢?在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又應該如何開展環保教育呢?
一二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有兩個單元是側重講環保教育的: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有《我和大自然》,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有《綠色小衛士》。我們應以課堂為抓手,立足校內,放眼課外來進行環保教育。我將就環保教育如何滲透和落實提出幾點想法。
一、立足課堂,真情引領,增強環保意識
(一)關注動植物,連接生命觀
人類和動植物都生活在這個大自然中,生活在這個星球上,孩子們知曉以自己內心喜歡的方式去對待身邊的動植物,但往往會出現兩種傾向:錯誤的愛心和不設防的親近。錯誤的愛心如天天給植物澆水,給魚喂食過多過勤,甚至親近、摟抱流浪的貓狗等。對動植物愛過頭或者傷害它們,這些做法不僅不利于植物、動物的生長,有時還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因此,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注重環保教育,首先應該注重環保思想教育和引導,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價值,進而內心深處形成環保意識。這樣學生才會在今后的日常行動中,自覺地踐行環保行為。
一年級下冊教材第二單元的《可愛的動物》中,里面有一個環節“怎樣才是真喜歡”。 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語:哪些行為會給動物造成傷害呢?在動物有困難時,我們又該怎樣提供幫助呢?
出示PPT,呈現P28上部的四幅畫面。
出示任務:判斷四幅畫中每種行為的正誤,分析可能帶來的后果。
討論:四幅畫中哪些人的做法正確?哪些人的做法錯誤?分別會造成什么后果?
分享:請夸一夸畫面中行為正確的人,并對做法有誤的人說一句溫馨提示語。
拓展:請舉例說一說自己或身邊的人是如何對待動物的。
反思: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是怎么對待動物的。設想如果自己是動物的話,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從不虐待、公共場所按規定方式相處、飼養動物要了解習性、有困難時要幫助等方面進行保護動物方法的提煉,并訂立“愛護動物從我做起”班級公約,鼓勵學生相互監督與自我約束。
小結:動物和人類都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員,沒有動物,我們的生活將面臨很多麻煩,因此我們要愛護動物,只有善待它們才是真的喜歡。(板書:真)
由于人們無視自然,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食用野生動物等,帶給人類的傷害也能體會得到。我們與大自然是共存的,我們是息息相關的。生命是平等的,人與動植物應該和諧相處。這種生命觀,需要我們從小就輸入給孩子。
(二)呵護大自然,激發感恩心
負責任,有愛心,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我們也應該充分利用。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通過教師的引領,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梳理,調動積極性。
情景一:水的作用
師:水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你今天用過水了嗎?
生1:我口渴的時候喝過水。
生2:我洗臉的時候用過水。
……
師:對,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水,在社會中也會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生1:消防叔叔救火。
生2:灑水車里有水。
……
情景二:水的污染
師:小朋友,你們瞧,老師帶來了什么?
生1:看起來黑黑的水。
生2:上面有一層油的水。
生3:看起來好臟呀!
師:這是我們工廠排放的廢水。我們再來聞一聞它的氣味。
生1:好臭。
生2:好刺鼻。
生3:好難聞。
生4:工業廢水比生活用水更臟、毒性更大,對小水滴的傷害也就更重了。
師:那如果這些工業廢水排放到我們河道中會怎么樣呢?
(將工業廢水滴入一瓶礦泉水中)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介紹了水對我們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巨大作用,讓學生認識到水與人類生存的關系。然而當下我們賴以生存的水資源正在遭受污染,如化肥農藥污染河流,生活污水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工業廢水導致河湖水體變黑、變紅等。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地球上可直接使用的淡水很稀少,我們平時用的水來之不易,水很珍貴,進而自覺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成保護環境就是維護人類自身健康的觀念。
(三)環保小搭檔,課堂來體驗
對學生來說,環保小搭檔是什么?復學后,學生的口罩、免洗洗手液等是重要的環保小搭檔。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教師要教育學生養成戴口罩、勤洗手,不隨地吐痰等良好習慣。特別是口罩的戴法,我開展了教學。
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口罩的佩戴方法的視頻。
師:看了之后,你覺得口罩佩戴應注意什么?
生: 佩戴的時候一定分清反正面。
生: 佩戴口罩之前,一定保持自己雙手的清潔。(介紹七步洗手法)
生:有一個鋼絲是口罩上邊。
師:還要注意什么?
生:佩戴時間不建議超過4小時。(所以我們每天可以帶兩個口罩來到學校。)
師:那我們請兩個同學上臺來演一演。
演示后,大家評論。
師:摘取口罩,把口罩當作醫療垃圾丟棄,不能隨意丟棄,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繼續污染別人。
在執教中,教師用視頻告訴學生正確的口罩佩戴方法,開展討論,提出注意點。顯然低年級的學生對于這個新的小搭檔接觸不多,充滿好奇,也存在使用方法不當等問題,我們應當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真正用好這個小搭檔,保護自己,保護他人,讓病菌無處藏身。
二、校園活動,人人參與,落實環保行為
教師借助相關環保活動的開展實施,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環保,從一些有意義的校園環保活動中,感受保護環境的樂趣。在校園內,教師開展校園環保活動,具體可以這樣做。
例如,在教學教材《小水滴的訴說》這節內容時,為了充分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通過課程學習懂得如何保護環境,把環保意識植入學生心中,教師可以在全校組織一次節水小妙招評選活動,讓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自己的環保小妙招,通過活動比一比誰的更有效。這樣學生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應用節約用水的辦法。
三、課外活動,創新形式,持續環保實踐
德育重在實踐,對于環保意識的鞏固與落實,光在學校里和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家庭和社會中。教師需要整合家長資源,調動社會力量把環保教育真正可持續地、長效地、長期地落實下去。相關的實踐不僅能強化學生對環保的認識,還能促進學生真正將保護環境轉為自身行為習慣。在實踐任務布置方面,教師應精心設計,力求多樣,可操作,富有樂趣,具體可以這樣做。
(一)開展環保攝影,記錄環保點滴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攝影已經不再是專業攝影師才可以做的事情了,普通的小學生也可以借助家長的手機捕捉生活的點滴感動。為讓學生深入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捕捉一些為了保護環境正在努力的人的畫面,如小區的保潔阿姨、公路旁的綠化工人、濕地邊的野生動物看護者等,把他們動人的一面用圖片、視頻記錄下來,這不僅是學生的“自我挑戰的見證”,還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得感動,更能讓他們身體力行地踐行環保。
(二)開展環保宣傳,宣揚環保知識
針對人們對環境和自然的破壞,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到小區及街道一些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通過發傳單、布置海報、演講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與此相關的環保知識,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環?;顒又小?/p>
我們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不僅對學生學習產生了影響,對各行各業生產,尤其對人們關于“環?!薄叭松薄吧睢薄白非蟆钡榷籍a生了新的認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發揮學科作用,將環保教育這個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之中,積極地通過真情引領,提升環保意識;校園活動,人人參與落實環保行為;課外活動,創新形式,持續環保實踐等途徑,可以將環保教育落到實處,以此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為環保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唐正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法治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
[2]黃雅芳.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開展法治教育淺探[J]. 新教師,2019(11).
[3]陳守容.小學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6(z1).
[4]石麗媛,邢 楠,霍新宇,等.淺談小學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J].法制博覽,2019(7).
[5]蒲 媛.談如何加強青少年的災害教育和環保教育[J].才智,2019(23).
作者簡介:孟一瓊(1979— ),女,浙江諸暨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