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作為創新教學和現代信息化教育的主攻方向,在各學科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利于培養建設性、創新性、適應性、綜合型人才,對學生的全方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以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為課堂授課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學一直在不斷優化,教師應借助各種優勢顯著的教學模式和信息教具,將教學指導工作落實到每位學生的精進學習中,以幫助他們在物理知識的研習中獲得新知,學會用創新思維轉化抽象概念、用科學視角探析深度研究、用自主學習增強問題意識,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本文將以優化高中物理教學為中心進行探析。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教學;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4-0022-02
引 言
高中物理教學的優化與社會經濟中產業升級的理念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而教學中深入貫徹的學科核心素養就是產業升級中的核心策略,兩者相近,皆是為該領域事業的推進與發展創造最大的利益,從而全面提升其效用。作為一線高中物理教師,我們應有前衛且長遠的教學目光,秉持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順應現代化教育發展趨勢,將核心素養融入高中物理教學中,并從思維、品質、創新、學習、實踐和文化六大方面追本溯源,讓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錘煉品格和能力,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創新型人才。
無論在教育雛形初步形成的古代,還是如今教育創新浪潮洶涌澎湃的21世紀,教育事業的發展從未在大眾的視野中淡化。相反,隨著社會的不斷革新、不斷發展,教育成為支撐知識世界和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組成部分。所以,在如今這樣優越的國家環境和濃厚教育氛圍中,優化高中物理教學不容松懈,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也刻不容緩。
一、剖玄析微,聚焦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當前,高中物理教學缺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挖掘和思維意識的激發。聚焦高中物理教學現狀,有以下幾個突出問題。首先,教學內容過于集中,教師在教學中多以理論知識為指導要點,缺少適當的科學活動和實驗教學,導致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出現了學習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多數學生雖然掌握了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但在解答試題和實際運用中手足無措;其次,學生的學習過于模式化,思維框架化現象嚴重,雖然構建知識網絡有助于知識的記憶和應用,但缺乏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對物理學習是不利的,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缺失將成為優化高中物理教學的阻力;再次,學生的學習意識不強,極少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自制力和自主性;最后,課堂呈現不夠吸引學生,缺乏情境創設,課堂學習氛圍不濃厚,不易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欲,這導致學生的學習水平也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二、析毫剖厘,解讀核心素養基本內涵
析毫剖厘才可行成于思。深入解讀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可聚焦于思維、品質、創新、學習、實踐和文化六大模塊。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主要在于從思想意識的本質上錘煉學生的學習品格和創新能力,將學生教育成符合高考選拔要求的全面型人才。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要義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解讀:自主發展,促進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素養;健康生活,確保學生在學習中保持身心健康;社會參與,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實干信念;責任擔當,在物理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實踐創新,在實踐中檢驗學生創新能力;文化基礎與人文底蘊,在知識傳授中融入文化史學;科學精神,在物理實驗探究中鼓勵學生樹立科學精神。教師只有深入剖析核心素養要義,并將其融入實際教學中,才能在物理教學優化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銖分毫析,細化物理教學優化策略
(一)開展科學活動,培養科學素養,發揚科學精神
為了切實落實物理教學的優化工作,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開展科學活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進行有效融合,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發揚其科學精神。在設計物理科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圍繞兩方面進行。第一,通過課內活動進行能力提升。物理教學中涉及眾多物理實驗,且大多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實驗技能并能進行實際操作,所以,教師需積極開設物理實驗專題教學,引導學生將教材內容合理運用到物理實驗中,在實驗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第二,通過課外活動進行思維訓練。知識的精進和思維的活躍需要“實戰訓練”,學生只有在反復的實驗活動中熟練掌握實驗技能,才能有效培養科學精神[1]。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物理實驗競賽、知識競賽,或者物理研討會,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學識,提升他們的物理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時,筆者將教材內容與科學活動有效結合,交互開展課內實驗操作與課外活動,這一節課的學習要點是實物連接和電路設計,也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用事先準備好的器材先對串聯和并聯電路的連接特點進行講解和實物演示,待學生閱讀完課本內容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教師提供的器材連接串、并聯電路,從而掌握兩種電路的異同。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到校園展覽區了解有關串、并聯電路的課外知識。通過參與各類科學活動,學生能逐步培養科學素養,發揚科學精神,從而提升物理教學效果。
(二)構建知識框架,培養創新意識,發散創新思維
高中物理知識錯綜復雜,各類知識交織在一起,其中不乏抽象、高難度的知識點,所以,在指導學生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網絡,繪制思維導圖,以此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掌握知識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物理知識較為抽象、復雜,如果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合理,學生對物理內容的學習就是只知其表而不能深入理解。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繪制思維導圖,這也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2]。
例如,在教學“電勢能與電勢差”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本單元的相關內容來構建知識框架或者繪制思維導圖。本章內容涉及眾多知識,包括靜電力做功、電勢與等勢面的分析、利用,以及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電勢能和電動勢為導圖核心,將知識細節和拓展知識分散在思維導圖中,并將綜合歸納的知識形成學習框架,進而完善學生的知識網絡。這樣,學生不僅對所學知識有了深入的理解,還能借助各種有利教具將知識邏輯化、清晰化,從而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三)引導自主學習,培養探究能力,加強交流互動
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最好時機,在這一過程中進行充分的交流互動能夠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獲得多維知識。很多時候,學生存在學習困難不在于知識本身的難度,而在于他們不能找準方向。筆者認為,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與行軍作戰有相同之處:在戰場上,運籌帷幄,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解決物理問題也是一樣,學生只有找準切入點,深中肯綮、絲析發解,才能在接受大量難易不同的知識點時不至于囫圇吞棗,才能在自主探究中用探視思維挖掘問題本質,在交流互動中合理解析疑難問題,將物理知識吃透、悟透[3]。
例如,在教學“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應用”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采取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探究問題的思維意識,并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討論,使他們在互動中增進關系,以便于知識攝取和素養構建。首先,教師以“磁”“電”關系的物理史導入新課,從奧斯特的“電生磁”到法拉第的“磁生電”,再到科拉頓的失敗實驗,對電磁感應現象的發展研究進行簡單的介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簡易實驗并進行獨立思考和結論概括,從而確定電磁感應和感應電流的定義及其規律;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圖片來展示電磁感應的具體應用,從生活實際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在互動中分享觀點,在獨立思考中體悟要點,培養和提高了探究能力。
(四)提供情境輔教,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學習水平
問題意識是物理學習中的重要素養,也是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水平的有利意識觀。很多學生然雖已經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學習效果仍不理想,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學習時只是全盤接受所學知識,只顧埋頭苦讀,不懂得尋找自身問題,缺乏問題意識。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取情境輔教的方式,鼓勵學生在物理課堂上表現自我,并找出自身不足,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他們在學習時有側重、有計劃,懂得在眾多知識中發現自己不擅長的部分,進而針對自己的弱項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這樣的學習方式既科學又高效,是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有效方法[4]。
結 語
總而言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理念,物理教學應逐步建立起綜合培養系統,力求將科學活動、知識框架、自主引導和情境輔教融入物理課堂教學中,以此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并引導學生在學習思考中發揚科學精神、發散創新思維、加強交流互動,從而提高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顏維菊.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優化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20(05):99+115.
黃森榕.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3):76.
田芳.基于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策略[J].中國教師,2019(S2):100.
王鮮.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學習遷移理論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柯俊鋒(1981.7—),男,福建浦城人,專技十級,2016年獲豐澤區“優秀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