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其順
摘 要:立足于高中地理教育實踐,針對新高考背景下培養高中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有效策略進行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高考;綜合思維
新高考強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綜合思維作為高中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具體是指學生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能用全面性、系統性、動態性的綜合視角去認知與理解地理環境。作為一種必備的地理能力,綜合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地理思維方式。因此,作為高中地理學科教師,應當積極順應新高考的改革趨勢,注重對學生進行綜合思維的培養與引導,讓學生以綜合的思維認知地理知識、感悟地理現象。
一、立足社會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
地理是一門與我們的日常社會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的學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可以接觸到諸多的地理知識。高中地理教師應當意識到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并不是單一體現一個知識點的,其往往會包含、容納諸多地理內容,需要學生全面、系統而動態地加以分析,以實現更深刻的認知,獲得更好的理解。由此出發,作為高中地理學科教師便可以有意識地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資源,以此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
例如,原油泄露事件。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我從這一事件出發,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地理知識探究原油泄露事件引起的一系列負面影響。首先,水循環是地球中的重要循環之一,其將全世界的水圈、巖石圈、大氣圈和生物圈有機聯系起來,縱使人們人為地將全球的海洋劃分成四大洋,但是其依據水循環所形成的聯系卻是不曾中斷的,因此,原油泄露事件將會影響到全球海洋。其次,海洋生物眾多,沿食物鏈從海洋生物再到人,海水輻射物質入侵沿岸土地,則又會造成土壤污染……如此一來,通過引導學生從水循環角度出發,從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在調動學生探索興趣的同時,又將全面思考、系統分析、動態研究的理念很好地貫徹到學生心間。基于生活化的現象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證明。
二、借助思維導圖建構,培養學生綜合思維
全面性、系統性與動態性,這是地理綜合思維非常鮮明的三個特征,在形成與發展地理綜合思維的過程中勢必將涉及不同知識間的交叉與融合。而若是引導學生機械化地加以梳理,實際效果不甚理想,對此,借助思維導圖框架清晰、層次分明,同時兼具極強趣味性的特點,便不失為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有效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思維導圖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地理綜合思維的巧妙引導式教育。
例如,在“影響氣溫的因素”這節知識的復習中,我便鼓勵學生依據思維導圖嘗試對相關知識進行復習與整理。首先,學生將“影響氣溫的因素”作為關鍵詞寫下來,接著又由此展開延伸與思考,列舉出了“緯度”“海陸位置”“地形”“海陸分布”“洋流”五個元素,將這些作為思維導圖的第一級分支而存在;接下來,再進行進一步的延伸,即對各個分支再進行細化與拓展……在認真繪制的過程中,學生得以從系統、整體、動態的視角對“影響氣溫的因素”進行梳理與歸納。當知識間的聯系有機呈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的復習效果良好,且地理綜合思維也得以更好的培養。
三、開展多項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思維
所學的知識不能僅僅局限在教材、停留在考試中,這種理論性的學習顯然是質量較低的,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引導學生參與多項活動,在多樣化的活動中引領學生運用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與使用,并更好地輔助社會實際問題的展開。從這一層意義來講,開展多項實踐活動也不失為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重要切入點之一。
例如,某次我便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對所在的城市進行綜合實踐調查,分析賴以生存的城市形成的主導區域優勢是農業、工業,還是交通。這一綜合實踐活動需要學生聯系以往所學的眾多地理知識,在對其加以認真思索與分析的基礎上,還要融合進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與發展特色。可以說,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對所熟悉、所生活的城市有更加深刻認知與了解的同時,也能依據所學的地理知識,以綜合思維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這也是鍛煉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有力體現。
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廣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立足教育實踐,積極探索與分析切實可行的教育策略、教學方法,并靈活運用到自身的實際教學之中。相信,在科學教育方法的引導下,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將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核心素養也能循序漸進地得到發展,在應對高中地理新高考時也能更加靈活而自如。
參考文獻:
[1]熊朝紅.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8(12):30-31.
[2]夏宏華,劉建平.芻議高中地理教學中綜合思維素養的培養[J].地理教學,2017(13):18-21.
注:本文系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課題“基于綜合思維培養的地理常態課大智慧課堂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MJYKT2019-24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