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芳
摘 要:審美欣賞是美術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學生的一項必備能力,影響到學生美術素養的發展,也關乎學生的審美感知與審美創造。學生在欣賞美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發現以及體驗美,從而為創造美打下基礎,所以重視美術鑒賞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是落實美術課程教學目標、推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發展的必要保障。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正確認識鑒賞教學的價值,在加強理論知識指導的同時,著眼于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通過探究創新性的教學指導方法,確保鑒賞教學的有序實施,保證教育質量。
關鍵詞: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新課改的進一步落實給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就必須重視美術教育,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讓美術學科的美育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與發揮。鑒賞教學存在的價值是能夠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美術審美活動當中,使得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感知和體驗美,在發現與欣賞美的過程中建立獨特審美觀,挖掘審美潛能。教師應該立足實際,創設優良的美術鑒賞教學環境,增加鑒賞教學的趣味性以及多樣性,同時鼓勵學生自主反思,促進鑒賞教學創新。
一、創新鑒賞教學手段,優化鑒賞課堂氛圍
美術鑒賞教學之所以在學生的美術素養發展當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因為鑒賞活動具備很強的趣味性和豐富性,能夠給學生創造發現與欣賞美的環境,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興趣,并讓學生在鑒賞作品的過程中,把自己對美的理解融入美術學習和創作當中,得到更加豐富的靈感和良好的審美體驗。教師需要在美術鑒賞教學當中結合學生學習特征,精心選擇與學生年齡和欣賞層次相適應的美術作品,然后借助生動直觀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為學生進行展示,通過圖文并茂和聲像整合的綜合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極具感染力的鑒賞平臺,把學生帶入良好的欣賞氛圍中,讓學生的審美潛力得到充分展現。例如,在引導學生鑒賞《最后的晚餐》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畫面當中的各個細節,先引導學生觀察餐具擺放與桌上食物的情況,然后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手勢等,在舒緩音樂的熏陶之下,沉浸在良好的鑒賞活動當中。在這之后為了提高學生的鑒賞層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取其中的某個人物進行分析,并從穿著、姿勢、形態、色彩、站位等角度出發,剖析人物性格,表達人物猜想,借此提高對創作意圖的領悟能力,增強學生的鑒賞質量。
二、轉變傳統鑒賞方式,增進師生互動交流
在過去的美術課程安排中,教師往往是先依照課本內容進行講解,接下來要求學生創作繪畫作品或者是完成手工作品的制作。在鑒賞教學的安排上,教師也存在固化思維與行為,往往是滔滔不絕講解,忽視學生的反饋,也沒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導致課堂寂靜和學生的參與熱情低。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利于學生藝術素質培養的,而且會大大降低學生參與美術鑒賞活動的熱情,影響到良好師生互動關系的建立。對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鑒賞模式,改變過去大包大攬的講解方法,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建構鑒賞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心理與行為,結合學生對美的感知,選擇相應的作品促使學生積極傳達對美的認知和感受,保證鑒賞教學有序推進。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藍天》這一作品時,作品展現的是在湛藍天空當中飛舞著五彩繽紛的圖形。為了讓學生在鑒賞活動當中進行充分交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在組內進行自主合作鑒賞,說說自己在欣賞作品時的感想和心情,踴躍表達作品展現出來的天空是什么樣子的,使得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自主鑒賞當中形成自己的獨特理解,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挖掘本土藝術資源,豐富美術鑒賞素材
在美術鑒賞教學當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多樣化的鑒賞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還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鑒賞資源,并鼓勵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積極挖掘其背后蘊藏的文化風俗以及思想內涵,尤其是要注意借助藝術作品鑒賞活動,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鼓勵學生自覺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良好品質。在美術鑒賞教學當中,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需要選取本土美術鑒賞作品,并讓學生對作品當中所包含的本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進行認真品味,立足祖國河山與家鄉文化視角,真正把美術欣賞和生活聯系起來,從更加廣闊的領域對學生進行心靈熏陶。比如可從網絡收集描繪中國山川大河與名勝古跡的繪畫作品或是雕塑、瓷器等作品,讓學生深入鑒賞藝術美。
美術課程的受重視程度伴隨素質教育的推進而不斷提升,也引導著教師提高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做好對課程的有效設計以及創新安排,從而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發展。鑒賞教學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極大程度上豐富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提供發現美和欣賞美的環境,增強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并借此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美好心靈。美術教師要加強對鑒賞教學的改革,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指導方法,讓學生掌握鑒賞技能,實現素質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前超.淺議“美術鑒賞”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J].東西南北(教育),2019(9):215.
[2]王芳.提高農村小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策略研究[J].藝術評鑒,2018(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