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連 趙黃中
【摘要】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人際關系.在當前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對教師的權威性提出了挑戰,而如何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則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增進教學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落實課程目標.基于此,本文從師生關系的含義入手,結合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要求,分析師生關系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進而探究如何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小學數學;師生關系;課堂設計;教學效率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師生關系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性研究》:GS[2020]GHB3497
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中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它涉及社會、倫理、心理、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讓師生處于一種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狀態,進而促進教師圍繞學生的發展需要創造條件,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安排落實學習目標,最終在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當前,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數學中關于師生關系的研究也受到重視.例如,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探究師生關系對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調整傳統教學中阻礙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因素,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學實踐方法.
一、師生關系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即只有師生之間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學生才能對教師產生信任,從而主動接受教師所傳遞的知識和道理.現代教育理論在分析師生關系時,強調民主、平等、協調、統一,而這對于提升教育教學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上,教師通過語言、非語言的方式與學生建立聯系,學生在教師和藹的態度以及構建的民主氛圍中逐漸信任教師,主動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而這一過程也是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改善課堂教學效率的過程.
(一)能夠更好地展開教與學的雙向互動
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在活動中,教師不僅要依靠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傳道、授業、解惑,學生也需要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參與思考和探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打破師生之間在身份上的隔閡,促使教師放下權威者的姿態,主動與學生交流,圍繞學生的認知能力設計數學教學方案;學生也可以改變被動學習的態度,主動參與合作討論,給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在這樣雙向互動的過程中,課堂氛圍被充分調動起來,師生在協調配合中實現了共同發展.
(二)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體現在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設計教學目標,構建教學過程,還體現在對學生潛在能力的調動和激發.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過程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要想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教師必須與學生之間保持融洽和諧的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緩解在教師面前緊張、局促的心情,展露對數學學習的個性化思考與探究,從而實現自主發展.
(三)能夠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目標主要圍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展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影響下,學生能夠獲得自主探究數學知識以及獨立思考的機會,同時面對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在與學生的討論中獲得解答方案,或者與教師互動,獲得更多的啟示.這樣,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并從情感態度上逐漸扭轉被動學習下形成的不良傾向,在數學課堂上實現全面發展.
二、如何通過優化師生關系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目前,在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有效協調了教與學的關系.但是,從整體上看,師生關系依然表現出一定的問題.例如,教師對學生嚴厲要求,增加了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不敢展現自主學習的愿望;教師對學生統一化的要求與評價,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教與學關系的統一,進而降低教學效率.針對此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優化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需要設計教學目標
充分了解學生是設計教學目標、激發學生潛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前提.在小學數學課堂設計中,教師在備課階段需要對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自主學習能力、興趣偏好等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進而分析課堂設計環節中師生互動的可能性,為更好地實現師生互動做好準備.
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教師應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利用目標驅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進而在強化學生對教學目標認同感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兩點:第一,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即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等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為:認識分數,能用分數表示出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經歷探究學習過程,形成模型思維;感受數學的邏輯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師生之間能彼此形成默契,實現教與學的協調統一.第二,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即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差異性設計不同的目標要求.這樣才能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定位,緩解師生之間的矛盾,并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教師應優化課堂設計,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注重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的調整和優化,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從而實現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構建有效課堂.具體來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課堂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