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云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旨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語文教學的初級階段,教學方式需要基于學生的學習特點,增添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從學生角度出發明確學生自主學習的意義,從而進一步推進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探討,分析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都是以教師為課堂的核心,而本應該是課堂主體的學生卻扮演著一個傾聽者的角色,這樣嚴重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教學效率,還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有效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小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安排學習進度,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特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教師一定要明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體系需要不斷完善,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灌輸式”教育,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應當以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為核心,而不是將學習僅僅作為課堂的參與者。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性,限制學生思維的同時降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將嚴重阻礙學生的長期學習。
2.創新性語文教學方式的缺乏
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期單調的教學方式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從而出現學習效率無法提升甚至降低的情況,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尤其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課堂中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效果,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不夠清楚。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目前大多都是以教師為主體,而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卻成了課堂中的傾聽者,同時學生長期處在應試教育體系下,導致學生長久以來已經對教師產生了依賴,也就喪失了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但是小學生一般思維能力都比較強,對新鮮事物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時對其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
首先,教師要使學生重視課前預習。那些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在上課時效率特別低,不知道教師的重點是什么,在上課時沒有目的性,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進行課前預習,那么教師就需要通過一些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可以在講課之前布置預習的作業,讓學生有意識地提前去了解文章的內容,或是給學生制訂一些導學案,讓學生按照導學案進行預習,能夠使學生的預習更有目的性。在課上時就利用一些多元化的手段,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圖片或是音頻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愿意進行學習。另外就是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設置一些問題來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當中,而且一定要注意問題的難度,不能只注重那些成績好的學生,還需要考慮那些成績相對差一點的學生,設置不同層級的問題并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機會回答,這樣能夠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中找到自信,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應該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預習的任務,使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自主學習,并潛移默化地養成預習的習慣。教師要根據小學的教學特點進行引導,讓學生先熟讀課文,簡單了解文章的內容,之后再借助工具書學習其中的新詞匯,最后學生可以自己嘗試解決一下課后題,學生還可以把自己不理解的內容記下來請教老師,這樣能夠使教師更加明確教學重點,學生掌握起來也更加容易。
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課后復習的意識,只有及時地進行知識的鞏固才能夠使知識掌握得更加扎實,學生可以通過整理課堂的筆記或是進行練習等方式進一步加深自身對知識點的掌握,不斷地進行自我的提升。
三、總結
小學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管是課前預習,課上積極參與還是課后復習學生都應該加強自己思維能力的鍛煉,教師利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如何進行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水平,促進小學語文的改革與進步。
參考文獻:
[1]丁艷.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19,16(35):27.
[2]張更成.探討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19,16(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