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彪
摘 要:隨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逐步發展與完善,中職院校成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培養了很多優質的專業人才。機械基礎課程在中職院校屬于重點科目,是學生在實踐中深化自身理論知識的關鍵,且這門課程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習難度較大,整體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但教師應用一體化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而接下來本文就一體化教學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中的應用進行如下分析。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應用優勢;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5-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07
一體化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職業活動為基礎,以技能學習為主導,與傳統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其突出了教師課堂主導地位,且一體化教學中理論與實踐并不是脫離的狀態。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進行實踐操作,在操作中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二者交替進行,并無固化的模式,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了提高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效率,教師要積極創新,有效結合理論與實踐,切實提高學生理論水平與實踐操作能力。
一、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教師原因
1.重練輕學。就目前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現狀而言,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重練輕學,致使學生對枯燥的理論知識更無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讓學生產生理論學習的熱情,避免學生在學習中顧此失彼。
2.存在“兩張皮”問題。一體化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結合,如果沒有實現兩者的融合,就會導致理論與實踐存在嚴重的“兩張皮”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保證每節課都有更為明確的理論與技能目標,可通過上課講授以及課后總結的方式進行,同時也可以通過課前集中講解的方式進行。
(二)學生原因
1.缺乏專業知識指導。由于學生剛開始訓練時缺乏專業知識的指導,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沒有提高,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及時開導學生,從淺到深地引導學生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學習積極性不高。就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來看,由于該學科理論知識較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存在厭學情緒,在此背景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因而整體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一體化教學,如此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應用一體化教學的原因
(一)符合基礎課程的特點
中職階段基礎課程的學習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理論與實踐知識,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機械基礎與技術的知識,確保學生掌握的技能與知識與未來就業要求相符合,這對學生日后的就業而言無疑是頗有助益。
理論知識教學主要在于給學生教學理論方面的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但實踐教學更注重的是提高學生的技能,促進學生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一體化教學重點突出了這門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確保了學習效果。因此,針對目前中職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很有必要采取一體化教學策略,這與該課程的特點相符合。
(二)與中職教育發展需要相符合
就中職基礎課程的學習來分析,學生不僅要掌握更加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重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同時,中職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有著根本性的差異,中職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一體化教學模式,以中職生的發展特點為基礎融合理論與實踐教學,重點突出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另外,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下緊密聯系所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基地中學習理論和實踐知識,可以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知識有效結合拓寬學生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很顯然與中職教育發展的需要相符合。
(三)符合未來就業形勢
中職院校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就業能力與職業素養,一體化教學模式將當前中職教育的特點、課程教學以及現實要求有效結合,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重點突出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就業必備的職業素養,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教師課堂教學效率。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職機械基礎課程確保教學環節有秩序進行,且在教學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突出實踐性,在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過程中加快學習理論知識并遷移知識,營造了邊做邊學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能力。如此,學生的學習內容接軌就業能力,與未來就業形勢相符。
三、一體化教學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一)一體化教學基本架構
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一體化教學模式便于自身整合教材內容,以當前的教學內容為基礎進行創新,逐步完善相應的課程標準,最終與一體化教學模式相匹配。可見,在編寫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時要盡可能完善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中可強化校企合作,結合這門課程內容明確最終教育目標,優化理論知識,讓其成為理論與實踐整合的標準型課程。比如說在學習“運動副”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結合接觸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高副與低副。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點理解不足,主要是因為其沒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因此筆者結合問題要求學生學習之后總結各個運動的特點,之后進行區分。這個過程中筆者除了給學生展示運動副結構圖之外還要展示實物圖,使學生可以直觀地認識運動副,讓其可以高效掌握相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