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萍
摘要:高職院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語言教學與肢體動作演示教學相結合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具有獨特風格和內涵豐富,將會更有助于對舞蹈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單一的教學方式往往會降低教學質量,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僅注重采用形象動作示范的方式,就會造成課堂氛圍壓抑,學生興趣低,所傳授的動作在學生眼中無法理解和入手,一個動作,由哪個部分發力,哪個部分放松,會影響到民族民間舞蹈風格效果,同時會影響到動作的優美性。所以,在舞蹈教學中,我們必須注重語言教學在舞蹈課堂上的應用,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語言? 高職院校?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J70-0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4-0143-03
高職院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語言教學與肢體動作演示教學相結合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具有獨特風格和內涵豐富,將會更有助于學會對舞蹈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單一的教學方式往往會降低教學質量,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僅注重采用形象動作示范的方式,就會造成課堂氛圍壓抑,學生興趣低,所傳授的動作在學生眼中無法理解和入手,一個動作,由哪個部分發力,哪個部分放松,會影響到民族民間舞蹈風格效果,同時會影響到動作的優美性。因此,在舞蹈教學中,我們必須注重語言教學在舞蹈課堂上的應用,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一、在高職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教學語言的作用
(一)對學生思想情緒的調節作用
舞蹈學習是一個反復練習反復琢磨的過程,要想學好必須勤奮刻苦。在整個舞蹈學習過程中,每個動作風格都必須經過多次反復的練習,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動作給予適時的語言提示,以避免學生在學習中所產生的心理抵觸而放松舞蹈動作風格要求等厭學情緒,而削弱舞蹈風格和技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講授基本的舞蹈理論前,可以對其民族進行介紹,教師應充分向學生展示該民族的風土人情、講述該民族的美好的傳說和民族習俗文化。如此,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該民族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教師可以播放該民族的舞蹈視頻,讓學生初步了解到該民族舞蹈的大致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語氣的堅定性可以對學生起到督促作用,在教學中比如:蒙族舞蹈的《馬步組合》,在學生進行“吸腿馬步”動作練習時教師可以說“注意繃腳和抬高膝關節”等,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注意力更好的掌握動作風格要領。
(二)贊美語言的驅動作用
贊美可以增加人的信心,使人精神飽滿,意志堅定。在學習舞蹈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因為舞蹈的復雜性和自身基礎較差等問題導致心情低落,這個時候采用一些贊美的語言可以滋潤學生的身心,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會使他們產生前進的動力,比如學生在練習蒙古族民間舞蹈的“提壓腕錯步”動作很規范時,可以說“我教過很多學生,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么好”“你非常棒!”“很好!”等激勵性的語言。只有足夠的信心才能讓他們能夠克服眼前的困難。
(三)委婉的語言更具有親和力
高職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敏感期,語言表述不當會帶來消極因素,如果在他們表現不好的時候使用激進的語言或者音調太高,會使他們產生恐懼感和自卑感,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個學生的舞蹈動作過于僵硬,動作不夠規范等,不能使用“真蠢”“笨的像個豬一樣”等刺激性有損自尊心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批評或者提醒學生時候的音調太高也會使他們認為教師很不滿。應該采用委婉的表達方式和輕柔的語氣,比如,“這個動作應該把手伸高點”“手放松點”等,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錯誤的同時不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同時輕柔的聲音讓學生如沐春風,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意見。
二、在高職民族舞蹈教學中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高職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課堂中,大致存在這樣一些具有共性的有待于改進的不適宜的講述法:
(一)理論講述法
用枯燥理論的向學生解釋民族舞蹈,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還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二)無主線講述法
對民族民間舞蹈的闡釋缺乏清晰的思路,介紹的知識零碎,使學生分不清主次,從而導致理解偏差。
(三)無要領講述法
此方法多出現在教師動作傳授過程中,動作的重點與難點交待不清,民族舞的動作釋義達不到深度,無法讓學生抓住民族舞蹈的真正要領。
(四)全方位講述法
教師對民族舞蹈的主次和順序把握不明確,對學生的接受能力缺乏了解和計劃,面面俱到,使學生不知所措難以對民族舞蹈的理解和記憶。致使教學效果差。
(五)單線講述法
這個方法的主要弊端在于教師一味強調動作,造成教學過程枯燥,引起學生的厭學心理。
教師通過口傳身授相互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更有效的將知識傳播給學生。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講授的方式,采用準確簡潔的教學語言將民族舞蹈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講授的方式需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幽默的語言不但可以調節課堂氣氛,還能夠刺激學生的大腦,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加專注的投入到舞蹈學習當中。比如在教學生維族舞蹈動作“三步一臺”動作時,教師應該在講解的時候應該進行動作示范,讓學生知道在進行該動作時雙手什么時候抬起,腳如何起步等。 這個舞蹈動作首先要伸開雙手,然后收回到左手臂托著右手臂,右手臂托著下巴,同時伴隨著雙腳半蹲和轉身的動作比較復雜,所以在講解時必須要言傳身教,對要領進行簡潔準確的解釋,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民族民間舞蹈達到型似而更要神似的民族舞蹈效果。
三、改進高職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語言的方法與策略
“口傳身授”是教師教學語言的基本手段。課堂上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口傳身授”對于舞蹈教師來說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正確領悟到民族舞蹈的動作要領。高職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教與學是共同的雙邊活動,是教學過程中兩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育目的的實現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受教育者,是學習認識的主體,二者的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矛盾統一體,同時又相互促進與提高。因此,高職民族民間舞蹈教與學的關系是建立在共同投人、共同追求的基礎上的,是一個外因相互作用的教學過程。因此,民族民間舞蹈特有的課堂氣氛決定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環節,所以必須要求教師們充分運用教學語言調動舞蹈的特有學習氣氛,充分引導、啟發、開拓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形象思維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的內部因素,研究學生的個性,為培養學生發揮主現能動性學習創造條件。
(一)準確、簡潔、條理清晰
在民族舞蹈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講解的內容主要包括舞蹈動作的做法、規范、要點,以及容易出現的錯誤和解決方式等。例如:東北秧歌的基本步法前踢步、后踢步、跳踢步,在教授這些內容之前、教師可以簡潔精煉的向學生介紹該民族的風俗和民情,讓學生了解該舞蹈的風格特點而引發學生興趣。教師運用準確、簡潔、條理清晰的語言將東北秧歌基本步法的踢步,例如:做踢步時雙膝屈伸要短促而有彈性、松弛且有韌性,動力腿保持快而又力要快踢、快收,形成一種“單短雙長”的節奏,在空中停留的時間要短,收回落地時快、穩而扎實,踢出的一剎那體現了“艮”“俏”的特點等等語言講授。經過教師對舞蹈動作進行嚴謹、準確、針對、啟發和趣味的講解,并注重學生的理解,也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同時可以讓學生樹立起一種正確的舞蹈學習方式。達到講解方式條理清晰,層次感鮮明,與此同時教師的課前充分備課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學中使用教學語言應該注意以下幾個點:
首先教師應注重介紹舞蹈民族的風土人情和傳統文化,民族舞蹈的形式都與民族生活、自然生態緊密結合在一起,給人帶來不同的民族文化感受以及審美愉悅。通過課堂上教師精準的語言介紹使學生表演民族民間舞蹈保持風格元素的獨特性,教師同時在示范時要從體態、律動等方面進行語言強調,這些都是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教師應當體察的側重點。
其次要讓學生知道民族舞蹈的風格和內涵,掌握民族舞蹈的藝術內涵在訓練中才能發現學生的不足,同時在指導過程中還要注意教學語言不能太過委婉會,太過委婉可能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指導產生誤解,達不到解惑的效果,比如學生在練習藏族民間舞的“退踏步”動作太僵硬時說“你跳得有點像邁克杰克遜”,“退踏步”動作不像“太空舞步”那樣后腳需要抬得很高,兩手要隨著韻律擺動,整體來說兩者差別很大,但是如果對學生說他跳得像巨星邁克爾杰克遜會讓學生誤以為教師是在表揚他,所以教師還要把握好舞教學語言的準確性。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這句話說明嚴厲的教學方式對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保證,因此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體現個人幽默感的同時要注意不要失了作為以為教師的分寸,不能讓學生覺得教師是一個隨意的人,這會導致學生產生松散的思想,造成管理上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會靈活變通,在該幽默的時候幽默,在該嚴厲的時候嚴厲,才能讓學生有對教師的敬畏之心,有利于提高教學氛圍。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學生會從教師的眼神中感受到教師的心情和想法,所以在平常的民族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語言、語氣和眼神結合起來,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合理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二)生動、幽默、形象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生動、幽默、形象的語言把教學中的專業知識通俗具體的表達出來,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讓學生聽起來親切,易于吸收。教學語言也要注重簡潔明了,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教學時做到語速流暢,把握語言的節奏和頻率,結合抑揚頓挫的語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的印象。同時幽默的教學語言可以讓教師能更好地控制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受到一種精神愉悅和成就感。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學而不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把握好語調和語氣
在舞蹈教學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語調同樣很重要,在適當時刻慷慨激昂會使課堂更具有感染力,熱情洋溢的語氣使得語言情感更豐富,這兩個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師帶動課堂氛圍。口頭語言的聲調、速度以及語氣等直接影響著教師要表達的情感,所以教師在語言表達情感上要控制好講話聲調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
聲調的把握在于高音時不能過高,造成嘶歇底里的效果,低音時要保證學生能聽清楚,聲調適當的起伏給與學生聽力感官上一種愉悅和舒適感。語速的快慢也會影響到語言情感和語言的清晰度,在舞蹈教學課堂中,教師的語速不能過快或者過慢,過快會導致吐字不清晰,表達不清楚,學生大腦反應不過來,而語速過慢會影響教學的進程,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性。
把握好語氣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提高他們對民族舞蹈知識的興趣,帶動他們的思想情緒,烘托出民族舞蹈的民族氛圍,使民族舞蹈形象深入到他們的心里。首先要做到語言和語氣詞使用得當,斷句合理,語氣符合舞蹈輕柔或者剛硬等特點,情感與舞蹈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一致。例如在民族舞蹈新課“開法兒”課程中,采用新穎有趣的語言,簡明的表達出來,根據教學不同階段的特征采用不同的語氣,前期的語氣應該波瀾起伏,語言要準確和犀利,中期由神采飛揚向漸趨昂揚轉變,到后期概括時應該注意語氣微昂微收。
四、結語
我國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和舞蹈形式。民族舞蹈是各民族地區人民群眾根據自己地區的文化、生活習俗和精神面貌創作出來自成體系的舞蹈藝術形式,體現了各民族的歷史背景、生活內容、民族情感和審美特征,因而高職民族舞蹈教學,要讓學生真正掌握不同民族的舞蹈,教師的教學語言顯得至關重要,準確恰當的教學語言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的生活習俗、文化信仰、舞蹈風格和藝術特點,更能深入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的獨特性,才能自信優美地在舞臺上展現出文化內涵豐富的民族舞蹈。教師的使命任重道遠,如何正確運用教學語言對學生進行指導,準確、條理清晰的把舞蹈動作要領傳授給學生同時結合舞蹈動作示范。在教學中使用適當的話語調節課堂氛圍和學生情緒,才能確保高職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張江政.舞蹈教學教師應注重語言藝術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
[2]張婧.舞蹈教學語言藝術探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薩日娜.舞蹈教學中教師語言藝術表現力探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