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雪 張海森
摘? 要:文章根據近20年來普通本科院校在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方面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普通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普通本科院校雙語課程建設應注重校內合作的建議。針對雙語課程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結合雙語課程建設的經驗,給出校內合作的一些具體措施。
關鍵詞:普通本科院校;雙語教學;合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1-0043-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limit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ast 20 yea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cour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operation within the university. In view of the main restrictive factors of bilingu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bilingu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ome concrete measures of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ies are given.
Keywords: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 bilingual teaching; collaborative teaching
2001年,教育部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做出了高等院校要使用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的重大決策[1]。在此之后的幾年內,教育部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雙語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在2004年教育部“教高[2004]21號”文件中對“雙語教學課程”做了統一界定,即雙語教學課程是指“授課課程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語授課課時達到該課程的50%以上的課程”[2]。2007年,教育部正式啟動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按照分批建設的原則,從2007年至2010年總共支持建設500門(實際建設503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近20年來,全國各高校紛紛響應教育部的號召,積極開展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在教育部及各級教育部門的資助下,一大批雙語教學精品課程被迅速建立起來。然而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受到師資隊伍、學生外語水平、經費支持等方面的限制,如今我國高校雙語教學課程建設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作者整理了從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從立項情況看,擁有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的高校共212所。其中非211工程院校總數雖占比52.8%,然而它們的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僅有148門,只占全部立項課程數503門中的29.4%。此外,西部地區擁有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的高校共45所,占比僅為21.2%。從擁有雙語教學示范課程數的排名來看, 西部高校中僅有西南財經大學一所高校排名進入了前30%。由此,作者認為,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目前最顯著的問題是重點大學與普通高校發展不均衡,東西部地區差異明顯。
一、制約雙語課程建設的主要因素
從目前已有文獻關于本科雙語教學的調查分析來看,制約雙語課程建設,尤其是導致普通本科院校雙語課程建設滯后,東西部高校雙語教學發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師資力量
學界認為是否能開展雙語教學,學校的師資是決定性因素[3-5]。李振國、谷煥煥指出 “師資水平和教師積極性是影響普通本科院校開展雙語教學的首要因素”[3]。韓立新、于詩卉針對雙語教學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超過60%的人認為教師自身的英語能力問題是雙語教學改革所面臨的首要困難”[4]。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交流合作的廣泛開展,大量有國外留學背景和工作背景的專家學者回國成為高校教師。但不難發現,這些具有過硬語言能力和扎實專業知識的教師多分布在國內985/211高校,在普通本科院校就職的仍占少數。此外,有國外學習或教學經歷的教師多為青年教師,他們具有較高的專業英語水平,但缺乏雙語教學經驗。因此,普通本科院校中能順利開展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仍然不足。
(二)學生外語水平
學生外語水平直接決定了雙語教學能否順利開展是學界的普遍共識[4-6]。要能順利進行雙語教學,“學生的外語水平要達到不僅能聽懂學科內容,還要能表達自己學到的內容(比如回答教師問題、做作業、考試等)的程度”[6]。這要求學生必須能熟練運用專業外語。然而目前大學外語教學模式側重應試能力的培養,大學英語教學“推行的四、六級考試過于強調普通英語水平的測試”[7],對學生實際運用第二語言的能力培養有所欠缺。由于受生源的影響,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的外語水平相比重點院校更低,靈活運用外語獲取專業知識及學術交流的能力不足。
(三)專業課程教材及課程設置
在雙語課程建設中,學者們普遍認為教材的選取非常關鍵[3-5]。雙語教學中帶來語言障礙的因素之一是沒有選用適合學生的專業英語教材。目前,專業課程雙語教材的使用主要分為三類:(1)引進原版外文教材;(2)國外的教學參考資料;(3)國內編寫的外文教材或講義[4]。盡管外文原版教材和國外教學參考資料及講義保持了語言方面的純正性,但原版教材內容的容量、深淺程度往往與國內高校課程內容的銜接方面有出入,課程標準與規范性也可能存在差異[8]。即使找到合適的原版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高昂的成本使得其難以在普通高校進行推廣。因此,根據各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自主編寫雙語教材是比較可行的選擇。但國內雙語教材建設時間較短,有撰寫專業外語教材經驗的教師較少,特別是普通高等院校此類情況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