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妹
【摘要】從心理教育學角度上來看,游戲作為思維的表現形式之一,能夠滿足兒童對快樂和知識獲取的需求。而數學游戲以數學知識作為載體,將數學知識隱藏于游戲活動當中,能夠兼備數學與游戲的特點,讓學生在玩游戲當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本文建立在小學數學的實踐教學基礎上,對數學游戲活動的展開和構建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通過推行數學游戲教學來改善數學教學環境,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和科學性,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因素;開發策略;有效性學習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是需要游戲幫助學習的,游戲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外部世界。游戲有著很好的同化作用,能夠通過想象來改造現實,使學生能夠在情感上獲得滿足。當前,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也能夠體現出游戲化,將知識性和趣味性集于教材當中,將數學游戲和故事編入教材當中,提倡在玩中學習,在做中學習,為學生打造更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獲取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從而更快樂健康地展開數學學習。
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將游戲引入課堂當中,能夠激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習效率。小學數學教材本身就有著十分豐富的游戲教學資源,除教材之外,在數學課堂與日常生活中也有著豐富的游戲素材,但仍然存在游戲味不足、游戲活動呈現方式比較簡單等情況,使得這些游戲教學資源并沒有很強的操作性,使用效率也不高。這時,小學數學教師就需針對如何挖掘和開發以及利用這些游戲因素展開深入探究。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就需從教材和課堂教學中深入挖掘教學素材,并做好改編和創編以及收集工作,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實際學習需求,對于教學活動與方法進行優化,更好地發揮出游戲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育價值。
一、挖掘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游戲課程資源的挖掘:一方面可以從數學教材中挖掘出游戲課程資源,比如,在教材例題中、在教材課后練習題中挖掘;另一方面,可以挖掘身邊直接可以利用的游戲資源,比如,學生的課堂作業本以及生活數學問題,等等。
例如,在第八冊教材的第44頁,可以圍繞這一頁的主題圖創設一個“孫悟空打妖怪”的背景故事,可以將金箍棒的變化轉變為學習線索。孫悟空在打妖怪的過程中,掏出了金箍棒,金箍棒從0.09米一點點變長到0.9米,最后變成9米,然后去和妖怪搏斗。用這種圖片結合數字的教學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夠讓學生觀察小數點的移動情況和金箍棒的長短變化情況,更直觀地讓學生明白小數點移動和數大小之間的關系以及影響。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直接將圖片做成多媒體課件,再搭配簡單的文字,為學生營造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
在教材的練習題目當中,也有著很多的游戲因素。比如,在第一冊的第38頁,在“你說我搭”這一練習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兩人為一小組完成這一練習活動:用隔板將兩人隔開,一名學生發布指令然后擺放物體,另一名學生跟著指令擺放物體。在擺放結束之后,將隔板取下對照兩人的擺放結果,若擺放結果是一樣的,那么,該小組就完成了此次活動。在小學數學教材的練習題目當中,有很多像這樣的游戲因素,比如,練習題中的“剪一剪”“演一演”等。再例如,帶領學生認識人民幣之后,還可以設計一個模擬購物的小游戲;在教會學生認識尺子之后,可以設計一個測量小游戲。
在新課改理念下,數學游戲活動是一種新型教育方法,能夠充分展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去體驗和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不斷進步和創造,在創造中不斷發展思維和能力。
二、改編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教學其它資源,或者是其他教師使用過的游戲活動,對其進行改編、補充和提升,使其更具備趣味性與針對性,有著更深的思維含量,從而達到思維訓練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第一冊的第55頁,在課本游戲“找朋友”中,演示圖中每九個人為一個小組,一個小組的學生手上分別拿著從1到9的數字編碼,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報數字完成“找朋友”和“手拉手”的游戲。但這游戲有以下幾點不足:當小朋友手中編號大于指定數字時就無法參與本輪游戲。比如,報出的指定數字為7時,那么手中編號是7到9的學生就無法參加本輪游戲。從這可以看出,這一游戲在實際操作中有著明顯的局限性。這時,教師就需對這些游戲進行改編,可以讓學生每10人為一個小組,每一個學生手中都持有1到9號的卡片。此外,還需對游戲規則進行優化:在聽到指定數字后,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手中任何一張卡片,然后在小組內找到編號加起來是指定數字的學生,然后手拉手報告結束。
再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課本游戲:神奇的莫比烏斯帶。在實際的數學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完成沿著莫比烏斯帶進行二等分線與三等分線的“剪一剪”要求,還要繼續沿著四等分線和五等分線以及六等分線進行剪一剪。同時,學生需要思考:如果沿著最邊緣的等分線來剪,可以一次減完所有等分線嗎?這樣改編這一游戲,能夠讓學生在完成游戲中發現莫比烏斯帶的數學規律,形成更有深度的數學認知,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水平。
小學數學教師在展開游戲化教學時,要抓住學生的本能與自然沖動,利用這些提升學生的判斷力與理解力的游戲,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深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同時增強學生對行動能力的控制。若無法達成這種教學效果,游戲活動只會成為單純的娛樂活動,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教育意義。
三、創編
所謂創編,指的是小學數學教師根據實際課堂教學需求,圍繞數學教材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知識學習需求出發,為學生編寫出具有針對性和挑戰性的游戲活動。數學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需要創編動手類游戲和競猜類游戲以及情境類游戲。例如,在圍繞“排列與組合”這一課展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創編一個情境類游戲與競猜類游戲。
游戲一:擺實物游戲,通過擺實物讓學生學習多種排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