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娥妹
【摘要】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不僅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閱讀教學不能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朗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進行有效的指導和訓練。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注重日常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滲透,扎實嚴格地引導,毫不松懈地訓練,提升他們的朗讀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訓練;五個注重
讀,是我國長久以來學習語文的一種傳統方法。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讀得多了,熟了,不需要多加解說,自然地就明白了。可見,朗讀訓練“出自于口,入之于心”。不僅有利于學習語言,提高口語表達水平,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理解、想象、聯想能力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地提出了加強朗讀教學的要求,并把朗讀列為“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之一。因為有感情的朗讀有助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隨著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所以,朗讀訓練不僅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能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無論哪個年級,教師都應指導學生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做到五個“注重”。
一、注重講讀過程與朗讀訓練的有機融合
在講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做到“誦讀出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努力營造一種可感可知、有聲有色的情境,使學生感知語言的優美,體味作者的藝術境界。如《我們奇妙的世界》一文中“一天結束了,落日的余暉不時變幻著顏色,好像有誰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紅色和紫色。黑夜降臨了,我們看見夜空中群星閃爍,就像千千萬萬支極小的蠟燭在發光。”作者對落日、夜空這一靜物,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著筆于動態的描寫。因此,講讀時要結合看圖,還有學生自己的實際經驗,指導他們有感情地自由或個別讀,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意會”到天空的變化美。如果教師過多地分析講解,忽視朗讀,則會束縛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失去了語感的作用。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讀課文,通過自己的朗讀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使他們在朗讀中體會,體會后再朗讀。理解了課文,讀得將更有感情,有感情地讀,又能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形成朗讀的良好循環,提高學習成效。
二、注重教師范讀的榜樣引領
范讀與機讀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從師生心理距離角度看,教師是活生生的、柔軟靈動的,機器是冷冰冰的、機械固化的,故教師范讀更貼近學生,更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從教學效果的角度看,“教師范讀”更能針對本班學生個性差異,結合學生朗讀現有水平,進行有層次有目的地引導,比“以多媒體代讀”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從訓練語感角度看,“教師范讀”往往呈現教師表情神態的肢體語言,能在朗讀中表達對課文情感的理解,更易培養師生敏銳的語感。從美育角度看,“教師范讀”比“用多媒體代讀”使師生更易發現美、感受美、挖掘美。所以,平時不能只依賴于多媒體讀,要注重教師范讀,給學生正確的引領,樹立榜樣,促進他們敢讀、愛讀。
三、注重朗讀技巧的日常積累
教師要幫助學生做到“口未發聲先明義,文未出口先有情”,與作者心靈相通,讀出感情。感情的變化要用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來表現,如,悲傷、勸說的內容應用低緩的讀法;著急、高興、激動的內容則要采用響亮輕快的讀法。讀文時,把句子分解成詞或短語來讀,文段中的關鍵詞應用上重音讀法;讀準輕聲(輕而短)也是消滅唱讀的法寶,一般來說,凡是句末的字音也不宜拖長,應短促些,特別是齊讀時,效果會更好。另外,掌握一些富有藝術表現力的特殊技巧,對于搞好朗讀也是很重要的。朗讀時,遇到表示內心活動、驚奇和緊張的地方,或者表示不允許高聲講話的某些情境,或者是表示回憶場面、感情色彩比較特殊的環境描寫等,則可以使用說“悄悄話”的方式去讀。當然,這并不是真的耳語,朗讀時既要有這種感覺,又要讓聽的人能夠聽清楚。
四、注重朗讀訓練的多形式化
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形式朗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以問促讀,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對比讀,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體會;比賽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在課堂上也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變換朗讀形式,如,指名讀、分小組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齊讀、輕聲讀、自由讀,故事類的文章還可以配樂讀、引讀、為動畫配音讀等多種形式輪流使用。在閱讀教學中,還要抓住文章的情感點、韻律點和形象點進行朗讀訓練,在指導時要注重訓練的層次性,要在自讀中感知,在細讀中領悟,在朗讀中體驗,在誦讀中提高。
五、注重朗讀評價的情景激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朗讀的評價用語要恰如其分,才能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達到朗讀評價的目的。學生互評時,不能簡單的一句“他讀得好不好?”教師評價時,更不能缺少表揚和贊美,要以積極引導、肯定鼓勵為主,評價的語言要少一些評判,多一些指導;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教條,多一些情趣 ,讓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讀得好就說“你已經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你的讀書聲融入了你的情感,真好啊!”“聽了你的朗讀,我似乎已經看到了那個風景優美的地方。”“你真是一個小百靈,可以當小主持了。”……在肯定優點的同時,再捎上學生朗讀時的不足,比如,“你這兒讀得真不錯,如果聲音再注重些高低變化就更了不起了。”“你讀得真有感情,如果你把這個詞讀得再重些會更棒。”經常用上這類的評價語言,這樣既能很好地激起學生的朗讀熱情,又能讓他們認清自己的不足,并樂于接受、改進,激勵學生想讀、樂讀、會讀,逐漸提升他們的朗讀水平。
朗讀是眼、口、耳、腦并用的綜合訓練,小學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語文課堂有聲有色。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點點滴滴地滲透,扎實嚴格地指導,毫不松懈地訓練,才能養成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從而產生濃厚的朗讀興趣,具備較強的朗讀能力,最終形成善于讀書善于表達的能力,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使之終生受益。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