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渭興

【摘要】小學語文課本的插圖色彩鮮艷,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或是場景呈現,或是表達中心思想,教學中能重視插圖的運用,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本文以低年段部編版語文課本插圖為例,談談插圖的特點與運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插圖;課堂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文本不僅僅是課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語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關圖象等,課文中的有關插圖也是文本。”換句話說,插圖在課文中位置舉足輕重,使插圖“活”起來,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也是課堂上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使靜態插圖“活”起來,首先值得我們審視的是插圖的特點,運用起來才可以事半功倍。
一、插圖的特點
(一)中國風插圖
部編版語文課本的插圖凸顯出鮮明的中國風格,充分展示了“中國元素”。這也與部編版教材編寫理念之一——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符合。
1.中國元素——京劇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三課《口耳目》(第10頁)有一句“站如松,坐如鐘?!辈鍒D是京劇人物:穆桂英和包公,很好地濡染了京劇的國粹文化。插圖形象生動地呈現了“站”與“坐”的正確姿勢,讓學生清晰明了“如松”“如鐘”的概念。
2.中國元素——中國畫
部編版語文課本多處運用國畫,如,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日積月累”古詩《江雪》(第69頁),插圖選取了國畫,充分營造“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畫境界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課《江南》(第58頁),古詩與國畫搭配絕佳,選取畫家黃國想的荷花圖,把“魚戲蓮葉”情景充分展現。
3.中國元素——窗花
剪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和大人一起讀”《剪窗花》(第39頁)插圖根據兒歌內容配上剪紙梅花、喜鵲、鯉魚、胖娃娃、雞、鴨插圖,那質樸、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二)繪本式插圖
1.背景圖形式
課本插圖在布局上有突破,插圖以背景圖形式出現,通版式插圖,占整整兩頁,連續的頁面,使課文呈現出繪本的既視感,而且色彩豐富和諧,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讓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更加投入。譬如,《小蝌蚪找媽媽》《雪地里的小畫家》《刺勒歌》等。
2.兒童趣味性
部編版課本的插圖多處使用卡通人物形象,擬人化的手法,使插圖人物更加形象生動有趣,這樣使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梢钥闯觯鍒D遵循了兒童發展的認知規律,用兒童的視覺去觀察生活。了解插圖的特點后,在講解課文使用插圖時,教師會更加得心應手,筆者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談談對插圖的運用。
二、插圖的運用
(一)運用插圖,詮釋詞義,提高理解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知識積累與生活經驗缺乏,引導理解抽象詞語是重點也是難點。重點詞語的理解往往是理解重點句子甚至全篇課文的突破口。低年級課文中有些詞語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容易講清楚的,他們對于概念需要借助直觀事物來做輔助,而插圖正是把事物用直觀而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的載體,因此,在理解詞語時,利用圖畫把觀察和理解有機結合,能使學生準確理解含義。
如,二年級上冊課文《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描寫生動有趣,尤其是老虎跟著狐貍去森林場景,其中出現了“神氣活現”“半信半疑”“搖頭擺尾”等四字詞,詞語運用準確生動,可是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理解并不容易,學生難以把情景活靈活現想象出來。這時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學生觀察插圖里老虎、狐貍、其它動物的神態動作,把插圖“活”起來??赐瓴鍒D后,再讓學生角色扮演。通過觀察插圖能讓學生在故事中直觀理解詞語,更能在趣味橫生的表演中深刻體會老虎的愚蠢與狐貍的狡猾。
課文中的插圖或是再現情景,或是課文中心,或是對情節的補充,只要及時引導觀察插圖,找到突破口,便能逐漸提高學生理解詞義、句子等的理解能力。
(二)運用插圖,觀察人物形象,構思畫面情節
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畫面感的特質,加之閱讀活動個體化的特點,學生腦海中浮現的人物形象,當時的情景環節及對人物的理解不同,這給學生認識人物形象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和創新的可能。我們在分析課文人物形象時,巧妙地利用課本插圖,讓學生從插圖中找到畫面,從而加之以想象,讓學生在思考中構思情節。
例如,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17課《難忘的潑水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講到“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边@句話是對周總理的外貌與神態描寫。對于學生來說,不一定能想象到身穿傣族服裝的周總理是怎樣的。此時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找到周總理,讓學生仔細觀察周總理的衣著與表情,同時觀察其他人的表情,感受當時潑水節的快樂。
師:請根據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在插圖里找到周總理。
生:
師:當時除了周總理,其他人的表情是怎樣的?
生:在笑,很開心,很興奮……
巧用插圖,能夠讓學生捉住人物的形象,想象出當時情境,同時對閱讀與寫作也有一定的幫助。
(三)運用插圖,串聯內容,幫助背誦記憶
背誦長文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有難度的,背不出逐漸會進入惡性循環,越來越沒有興趣。為學生找到幫助背誦的方法也是能提高興趣的一種途徑。課文中的插圖是文章的濃縮精華,使用色彩豐富、形象豐富的插圖作背誦提示也是一種高效方法。對比文字,有趣的插圖更能加深學生記憶。
如,二年級上冊《四季》這一課,一共四小節,句式相似,學生背誦時不僅忘記還會混淆。教師可以按順序出示里面的插圖小鳥、青蛙、谷穗、雪人,讓學生根據觀察插圖,把課文按補充內容形式背誦出來。
插圖提示法大大地提高背誦效率同時能夠讓學生在腦海里浮現出四季的代表插圖,增長生活見識。
(四)運用插圖,聯系生活,形象學拼音
拼音是學生學習漢字的工具,相對而言學習時較為乏味。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是拼音教學的難題。“學習源于生活?!睂τ谄匆艚虒W要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提高教學趣味性。新教材也明確地使用了很多源于生活的插圖,例如,單韻母“o”,配有“大公雞喔喔叫”的插圖,這是一幅即表音又表形的插圖。公雞叫聲“o”是韻母讀音,公雞頭頂的小太陽則表示“o”的字形。課堂教學片斷如下:
師:小朋友們,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
生:早上。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有太陽,公雞在叫。
師:對,那你們誰知道公雞怎樣叫?(學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學習公雞打鳴,學習熱情高漲)
師:學的真像,看來平時有認真留意呢!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單韻母它的讀音和公雞叫聲相似。(出示單韻母“o”,教師泛讀,學生跟讀)
師:有什么方法記住它的樣子和讀音呢?
生1:用公雞叫聲記住它。
生2:和圖上的太陽一樣圓圓的。
通過插圖呈現的公雞與太陽,讓學生聯想生活所見所聞,拉近與
拼音的距離,使學生對“o”的讀音與字形印象深刻,還感受到學習就在生活中,同時培養了觀察能力。
總之,插圖作為學習文章的重要輔助,同時也是讓學生提高學習語文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忽視,應該從圖入手,引導學生觀察、聯想,啟發思維,把具體的文字和形象生動的插圖聯系起來,使學生愿說、愿學,迎難而上,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敏.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中的中國元素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20.
[2]楊小磊.小學語文教師如何用好部編版教材插圖[J].中國新通信,2020(2).
[3]劉秋豐.談對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認識及利用[J].華夏教師,2020(2).
責任編輯? 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