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蘊
【摘? ?要】?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學習與探究也是幼兒天然的需求,幼兒是天生的探索者。足球運動滿足了幼兒的身體活動、思考與合作,全面促進幼兒的身體素質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本文立足大班幼兒的能力特點和興趣需要,闡述了以游戲形式開展足球活動的策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 大班;足球游戲;合作
足球運動是全身心的體育活動,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以游戲形式開展足球活動,有利于幼兒從中鍛煉身體、發展交往合作能力,理解與同伴一塊兒向著一個目標而努力,從而完善幼兒的個性心理品質和社會交往能力,成為新時代的身體強健、心理健康、具有團隊精神的人才。因此,足球游戲的第一層目標是強健體質,第二層目標是綜合能力全面發展。游戲應從物質條件、心理建設、安全保障等幾個方面設計推進。
一、共商活動,滿足游戲
1.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足球游戲應根據幼兒足球運動的發展規律,創新發展方式,讓幼兒享受足球活動的樂趣,培養幼兒對足球的興趣,而不是以速度、進球為目標。活動應堅持以游戲為基本形式,鼓勵幼兒獨自踢球、伙伴踢球、團隊合作運球,逐漸理解足球的團隊性,通過親身體驗獲得對足球的經驗。其次,應充分考慮幼兒的體能,設計運動時長,保障幼兒的身體安全和運動效果。
2.師幼共同商量游戲內容
幼兒是游戲的主人,他們對游戲有自己的期待,對自己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評估。在設計游戲時,教師可以與幼兒商量怎么玩。傾聽幼兒對游戲內容的設計,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幼兒的水平和可能的發展程度,從而選擇出幼兒喜愛的、能夠接受的內容設計成為游戲。
3.制訂計劃,詳盡告知
當游戲設計完成時,應再次與幼兒討論,使每一名幼兒都對游戲的內容、游戲方式有初步的了解,知道自己將要玩些什么、和哪些小伙伴玩,以便幫助幼兒在日常活動中有所準備。
二、重視基礎,逐漸推進
1.根據計劃實施游戲內容
計劃制訂之后,開始執行。教師應向幼兒講解清楚游戲規則。如“刺猬運果子”,扮演刺猬的幼兒用腳向“家”運,途中有小熊攔截。刺猬要及時用腳踩住“果子”,不讓小熊搶走,待小熊走后繼續運球,運球的幼兒始終不能用手碰球。游戲中,應鼓勵幼兒堅持運球的勇氣和靈活協調的動作,支持幼兒將球運回“家”。
又如,游戲“喂猴子”,幼兒用腳運球,運到紙盒制作的“猴子”面前,將球踢進“猴子”的大嘴巴里,同樣不能用手接觸球。在這些游戲里,教師的關注點都是幼兒的積極性、耐心和毅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為進行足球運動打下基礎。
伴隨游戲,應同時開展適合大班幼兒的輔助體育活動,如跑跳、攀爬、投擲、花樣拍球等,增強幼兒的協調性、耐力和力量等身體機能,為足球運動夯實體質的土壤。
2.根據幼兒表現做出調整
隨著活動的深入,教師應敏銳地觀察到幼兒的需求和變化,做出適應性的調整。如有的幼兒在“刺猬運果子”中覺得跑20米后難以停下來控制球,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將跑動長度調整為有層次的10米、15米,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
在游戲“喂猴子”中,有的幼兒能踢進球,有的覺得困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設計不同大小的“猴子”嘴巴,使幼兒都有機會體驗進球的成功,待幼兒技術熟練之后再縮小“猴子”的嘴巴。
3.逐步推進適宜性的競賽
足球游戲有很多,且適宜競賽。如“追皮球”,幼兒邊踢邊跑,直至將球“趕進”球門。在競賽中,幼兒需要控制踢球的力量和方向,對身體協調性、控制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挑戰。在競賽之初,應以鼓勵和肯定為主,使幼兒增強信心,建立不怕失敗的樂觀心態,提高運動能力和心理素質。
在一些團隊型的競賽中,可以采取獎牌形式,但頒發獎牌的對象是積極鍛煉的幼兒,而非“第一名”,堅決克服和糾正“唯勝利論”“唯第一名論”的傾向,以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幼兒的活動。
4.結合家庭教育深化興趣
足球游戲是幼兒運動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重要部分。足球引入教育,不應只在幼兒園中練習,應滲透在家庭、社會中。教師應當及時向幼兒家庭反饋足球游戲的目標、過程和結果,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運動觀、教育觀,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游戲、運動,還可以邀請家長在親子活動、家長開放日等活動中參與班級體育活動,合力培養幼兒良好的運動習慣,將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延續下去。
5.創設富有足球文化的環境
足球運動不但是體育活動,也是園所文化、班級管理文化、體育文化的展現。幼兒的生活環境也發揮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因此,可以在班級環境中增添與足球有關的裝飾,如幼兒踢足球的照片、幼兒的繪畫作品、創編的故事詩歌等,營造健康、熱情、積極的足球運動環境,做到以足球特色為依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使幼兒浸潤在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圍中。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應做到“六個解放”,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探究機會。足球運動是身體和大腦的運動藝術,由此發展的健康身心是幼兒迎接未來挑戰的基石,在鍛煉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思維能力,讓幼兒學得愉快、學會勇敢,向著健康快樂的人生出發。
【備注: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幼兒園足球游戲的開發和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項編號:QN201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