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賽
【摘要】在中學體育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使其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文章基于核心素養,通過培養學生思考的意識,增強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體育自主學習;探討研究
一、前言
自主學習是一種現代化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能力,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和學習組織等,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手段,能顯著提升學生的興趣和自主思考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闡述了目前中學體育課堂中運用自主學習模式的必要性,進而根據教學經驗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一)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展
學習體育項目需要個體直接接觸,親身體驗和感受,因此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學生的自主性很重要。自主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通過獨立分析、質疑、創新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學生在教師的組織與引導下,按照自己的選擇進行學習,并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管理好自己及學習的各個方面,進而學會自控。同時,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樹立獨立的人格,實現全面發展。
(二)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發展
創造性是主體發展的最高表現,對學生來講意味著獨立思考、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實踐能力強等。在體育項目以及技術戰術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例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游戲、測試、比賽等各式各樣的競技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驅使學生去積極地思考和研究,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完成知識的互補且再創造。
三、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策
(一)培養學生思考的意識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
一個學生真正的成長在于他會把自主發展看成一種需求、一種境界。有求知,必有疑,有疑才有問,有問才會有所提高。楊振寧教授指出,當前中國學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不會提問,缺乏創新能力?!靶惺侵?,學非問不明?!盵1]追問是一門教學藝術,學生在問的過程中明晰問題,思考問題。教師順水推舟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在“意外之處”追問,提升創造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獲。這就要求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捕捉學生思維的“意外之處”,在“意外之處”追問,提升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例如,在健美操隊形的編排環節,學生總是會帶來意料之外的創新:在站位上,有一路縱隊、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或者擺成數字、文字等形象;在隊形變化上,教師提出在不忽視整體動作的基礎上進行隊形的創新多變,遵循整體結構組合美和具有內涵美的原則,乘勝追擊,讓學生在站位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創新。
2.在混淆處提問,增強學生思考意識
新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的,新舊知識的交界處往往最容易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混淆。因此,教師可以在新舊知識的交界處進行追問,使學生厘清新舊知識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例如,學生在學習籃球行進間運球時,按拍球的部位和落點往往和原地運球的混淆,出現運球速度慢、球停滯不前的現象。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看完視頻之后找不同,再通過各種情境來設置使學生厘清兩者的聯系與區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
因此,樹立學生問的意識,即“生問”是敲門磚,鼓勵學生學會思考,嘗試自主解決問題,才是自我提高的一個重要紐帶,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途徑。
(二)增強學生在體育學科學習中的興趣
興趣是個體追求對某種事物的深入認識或積極參與某項活動的自覺傾向[2]。在中學階段的自主學習中,興趣可謂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他們產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自主學習取得效果的必備條件。學生對體育這門課程有濃厚的興趣,表明學生有強烈的內在學習動機,進一步反映為其外在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若對體育課程或者單個體育項目不感興趣,其自主性就會降低,對想象力、創造力以及思維能力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需結合教學目標,創建多種形式的分組教學模式,既要關注到特長生的全面發展,也要關注到一般生的進一步發展和學困生的基本素質發展。
1.分層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以引體向上為例。引體向上是國家體質測試、中高考和體育課考核的項目之一,也是衡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協調性素質的重要參考項目之一。因此,引體向上這個項目的練習在教學中尤為重要,但同時具有進步空間少、難度大的特點。
對于特長生的要求,就是保證自身成績優秀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給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援助。
對于一般學生來講,應使用彈力帶等輔助工具使個體完整地體會各個部位肌肉的發力過程,初步建立動作表象,使其建立自信,鼓勵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提煉,以小組合作互幫式進行課下的自主交流、學練。
對于學困生,比如肥胖、動作不協調和上肢力量薄弱的學生,教學的首要目的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實現從0到1的突破,教學內容以發展上肢力量,培養協調性為主。比如,練習1,靜止握杠懸垂30秒,注意保護與幫助;練習2,在低雙杠的下面放置重長椅子,要求練習者兩腳伸直放在椅子上,雙手握緊雙杠進行仰臥“引體”練習,練習者拉杠時需胸部靠近雙杠,下巴過桿,放松時肘關節充分伸直。
在這種教學環境中,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懼怕到主動嘗試到提高,學習態度也發生了轉變,進一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行為。因此,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增強了內在的學習動機,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創新教學,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強烈沖動
中學生思維較活躍,容易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具有一定的審美和認知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流行趨勢與教學內容進行靈活結合,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現代舞蹈鬼步舞、爵士舞等與花球的結合,現代舞以其大膽張揚的舞步加上勁爆有力的音樂,極具現場感染力,深受學生的喜愛,由于其動作利落,追求力道的美感,因此與花球啦啦操不謀而合。教師在教學中,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引導學生開發身體盲區,挖掘肢體的舞蹈素材。學生在掌握了外在肢體動作的基礎上,肢體感受力和藝術創造力都有所提高。
因此,體育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深入研讀課標和教材,研究校情、師情和學情等,而且要結合流行趨勢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個性化的創新設計,在內容的設置上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技能知識,而且應對學生進行思維的教化,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沖動,樂于參與和求知,從而使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更優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向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轉變。
(三)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看似是獨立完成的過程,實際上是建立在與大家合作和資源整合的基礎上的[3]。
1.強化學生相互交流的欲望和主體意識
例如,在一節足球課中,在素質練習環節,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速度素質與反應能力設計了一款“賓果消消樂”的游戲。游戲規則:學生均分為4組,每組12個錐形桶,錐形桶下放置6種不同的標志物,標志物的擺放形式由每組抽簽決定,如A組抽到B組,A組和B組相互擺放標志物。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標志物如何擺放可以降低對手的成功率?”學生心潮澎湃地進行了集體討論,創造出各種不同的擺放形式,教師進行了鼓勵和贊賞。游戲開始,學生統一從起點出發,加速跑到標志桶的位置并一次拿起兩個錐形桶,如果桶下的標志物一樣,就可以去掉這兩個錐形桶,如果不一樣,就放下標志桶回到起點,由下一位同學出發,最先把所有標志桶去掉的隊伍獲勝。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僅要加速度跑,而且要記清楚第幾排第幾個是什么標志物,給同組的同學提供參考,所以在整個游戲過程中,運動量雖然很大,但是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
2.重視合作學習的評價
體育合作教學模式的評價需要強調在教學過程中的階段性評價,如及時對學生的進步幅度、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行為等進行激勵性評價,對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此外,還要強調學習小組掌握運動技能的總結性評價,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小組之間的互評,幫助學生及時發現不足,通過相互學習、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結語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的一項綜合能力和優良品質,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體育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環境和機會,帶動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自主學習活動,使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學會剖析自我學習特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楊淑玲.高中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1):58,61.
豆彥軍.談中學生物的自主學習有效開展[J].學周刊,2021(07):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