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集團研修是不斷提升集團教師隊伍素養的重要舉措,更是集團化辦學深度發展的有效抓手。在厘清各集團分校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教育集團積極探索集團研修方式的變革,實現了從“校本研修”到“集團研修”的轉型與創新。在集團研修的實踐中,集團管理者通過深度融合、機制創新和互惠共享等方式不斷促進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關鍵詞】集團研修;教師隊伍建設;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3-0050-03
【作者簡介】張慧群,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教育集團(江蘇常州,213001)校長,高級教師。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以下簡稱“二十四中”)是一所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學校,在9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以質量立校的優良傳統。從2007年開始,二十四中在自身優質發展的同時,積極發揮示范輻射作用,不斷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新模式,形成了以二十四中為核心校區,以常州市河海中學、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天寧分校、金壇分校、常州市蘭陵中學、常州市虹景中學和武進橫山橋初級中學為分校的“一核心多分校”集團化辦學格局,并呈現出積極發展的態勢。
師資力量是教育集團發展的主要資源和關鍵動力。因此,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二十四中教育集團”)積極探索教師隊伍的建設途徑,通過開展集團研修,促進校際教師的互學互研,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集團研修的核心目的是利用教育集團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等條件,通過一定的策略與途徑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擴大優秀教師隊伍,從而更好地提升集團化辦學的內涵與品質。
鑒于集團研修對提高集團化辦學質量的重要性,集團管理者在調研厘清各成員校現狀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研修方式的轉型,逐漸將“校本研修”轉變為“集團研修”,在不斷創新中帶動集團化辦學質量的提升,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一、集團研修的緣起與價值
二十四中教育集團在組建之初就呈現多樣化和差異化的發展勢態。一方面,由于地域與辦學歷史條件的不同,二十四中教育集團內各分校呈現多元樣態:有新建學校,也有原來的薄弱老校;有公辦學校,也有民辦校;有市直屬學校,也有區屬學校。另外,校際教師專業發展差異大,內驅力參差不齊,學科發展不平衡。如何既尊重各校自身的特點,又實現優質均衡發展的愿景,這是教育集團管理者面對的重大挑戰。在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集團管理者發現只有提升各分校的辦學內涵與實力,才能縮短分校間的教育質量差距,推進整體質量的提升。其中,建設一支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最為關鍵。集團教師隊伍的建設需要核心校打通校本研修的“大動脈”,依托集團自身的力量和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核心校的示范輻射作用,通過引領帶動、資源共建共享,使集團校的研修方式從原來單一的“校本研修”轉向“集團研修”共同體,幫助分校形成從“輸血”到“造血”的良性循環,從而達成教育集團各成員校協同發展的目標。
二、集團研修的策略與路徑
集團研修的主體是教師,二十四中教育集團秉持以人為本的行動思想,圍繞教師需求,著力頂層設計集團研修方案,精心搭建研修平臺,精準評價研修效果,以更好地培養、發展和成就每一位教師。
(一)深度融合促成“輸血”到“造血”真實發生
二十四中教育集團致力于以科學的頂層設計和及時的行動跟進,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政品德、職業境界和專業品質,推動集團學校之間在文化、資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集團研修的質量。
第一,文化融合昂揚精神。集團領導者倡導集團辦學的“六種意識”,并將其作為集團校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以此涵養積極向上的集團文化,為集團辦學鑄魂。第二,輪崗交流傳幫帶動。核心校派出優秀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師到分校任職、任教,輸出優質的文化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機制。分校也派出教師到核心校跟崗學習,體驗浸潤式鍛煉。第三,送教送培資源共享。核心校定期組織優秀教師到分校送教,通過示范課和專題講座等方式,傳授教育教學經驗。
集團化辦學的優勢在于通過打破校區界限,實現“管理互通、研訓聯動、質量同進、文化同建、課程同創”的多元融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逐漸從“學校人”轉變為“集團人”,各分校的發展逐漸從“借助外力”轉變為“主動發力”。
(二)機制創新促成“輸血”到“造血”快速發展
機制創新是集團辦學深度發展的重要源泉。通過全面審視集團辦學運行的現狀,集團領導者和實踐者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突破難點,不斷創新適切的機制,提升集團研修的品質。二十四中教育集團主要以“兩提升”為重點,加速實現各分校的“造血”能力。
1.提升管理團隊能力。
一是優化人力資源調配。二十四中教育集團每年暑假統一調配管理干部,三年為一個周期,并進行考核評價。二是管理干部集訓。利用寒暑假,二十四中教育集團邀請專家學者講學并安排管理干部開展高校訪學,加強集團校管理層的思想建設和領導力、執行力建設,練強服務本領,提升管理績效。如2019年暑期,二十四中教育集團組織各校中層管理干部赴貴州大學開展“不忘初心重溫紅色記憶,牢記使命提升管理能力”的主題培訓。培訓以專家講座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的形式,把初心和使命根植參訓干部心中,并內化為貫徹落實好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動力。三是開展管理論壇活動。二十四中教育集團定期開展“博雅論壇”之管理篇活動,圍繞不同主題,各校管理者智慧分享,各顯其長,互相借鑒,逐步實現“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景象。四是對口部門工作交流研討。二十四中教育集團聚焦主題,交流亮點,群策群力解決困惑問題。
2.提升教師師德師能。
一是教育集團全員培訓。二十四中教育集團請專家、名師來集團講學,內容包含思政素養、師德修煉、課堂教學、品格提升和新技術運用等,引領教師提高政治思想素質、更新理念、拓寬視野、提升教藝。另外,每年教師節,二十四中教育集團都會開展“龍控·二十四中教育獎勵基金”表彰活動,褒揚為集團辦學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二是聯合主題教研。遵循“基于問題—聚焦課堂—思維碰撞—理念與實踐提升”的教研思路,領訓者組織各成員校的優秀教師,在不同的校區通過同題異構、聽評課或主題沙龍活動等形式,解決教學中的真問題。二十四中教育集團每學期組織各學科期中、期末統一調研活動,網上聯合閱卷,統一反饋評價。三是網絡遠程教研。二十四中教育集團利用“小魚”平臺,共學共研共成長。四是聯合德育培訓。二十四中教育集團開展主題研討活動,促進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成長。
(三)互惠共享促成“輸血”到“造血”的樣態呈現
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開展目標指向明確的集團研修,是促進集團學校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二十四中教育集團以核心校牽頭,分校跟進,融合共建基于青年教師發展的“種子工作坊”群、基于骨干教師發展的“紫藤工作坊”群和基于干部隊伍發展的“香樟工作坊”群三大工作坊群。19個名師工作坊,均以課題或項目為抓手,將不同校區的教師凝聚在一起,開展理論學習、實踐研究和成果分享,使優秀教師集群化發展。
此外,在核心校的引領下各校區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基于不同的課堂教學理念加強教學聯動,促進集團研修深度發生。核心校的“情智課堂”、河海中學的“容納課堂”、天寧分校的“和悅課堂”、蘭陵中學的“潤蘭課堂”和金壇分校的“樂學課堂”等各具精彩,集團成員校逐步呈現“造血”的生長新樣態。
三、集團研修的效能與展望
二十四中教育集團在集團化辦學機制創新的基礎上,實現了從“校本研修”到“集團研修”的轉型與創新,促進了集團成員校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集團研修的深度推進,賦能教師真實的成長和學校的內涵發展與實力提升,使得核心校實現高品質發展,具體表現為高位引領有新得、學科發展有對照、質量評價有參照、教師發展有比照。各成員校的優秀教師比例、學生整體成長水平、學校辦學內涵和社會美譽度有了質的提升,新優質教育的不斷生長為區域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核心校和天寧分校等先后被評為“常州市集團化辦學先進集體”。教育集團研修方式轉型與創新的成功實踐是集團化辦學的良好開局。未來,二十四中集團教育人將持續奮進,不斷優化、完善與創新集團化辦學的各個方面,打造一個優質均衡發展的學校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