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媛姿
摘 要:從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工作出發,并結合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對議題式教學工作進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旨在通過價值觀念導向、思想教育與具體行為規范等方式,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身為公民所具有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核心素養;議題式;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
一、基于教學目標引入議題資源
議題式教學模式主要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性與對課程理論的運用能力,隨著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新一輪課改,學生核心素養教育要求也得到了進一步明確。對此,教師在當前的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中,需要重視議題內容的合理制訂與引入,確保學生能夠基于某項議題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多方面理論探究、思考與評價。同時,教師還可通過引導學生相互辯論的形式,對議題的內容、實踐案例等進行多方面辯論,以此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進行課程理論內容的深入學習,進而逐步提升個人的思想內涵、價值取向與道德觀念等。
比如,在“貨幣”這一章節的理論內容教學過程中,由于該章節內容涉及經濟學的部分知識,同時較接近現實生活,教師在議題的選取上,可從學生能夠接觸的現實生活案例中進行選取,使學生在結合自身生活經歷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與評價,以此逐步深入課程理論內容的學習。如,教師針對紙幣、貨幣與商品的概念分別引導學生討論,并嘗試舉例說明三組概念的不同含義。隨著電子貨幣的發展,當前學生對紙幣的概念較模糊,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紙幣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這一議題展開辯論,教師則在學生嘗試舉例的基礎上,通過補充說明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在使用電子支付與紙幣支付的過程中,思考貨幣在交易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定位,數字化的貨幣是否也同樣具有基本職能,以此讓學生在結合時代發展的背景下深入探究貨幣的本質、概念與數字化發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1]
二、基于學生主體開展議題式教學
從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工作來看,部分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造成學生始終處在一個被動的位置上獲取知識,缺少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形式。課堂教學的模式打造是教師開展課程指導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整個課堂教學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與針對性都影響到學生投入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針對以往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需要在當前的議題式教學過程中進行優化與創新,通過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方式,使其能夠主動進行課程理論內容的探究與實踐。
比如,在教學“投資理財的選材”內容時,教師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投資活動的本質含義,另一方面需要闡釋基本的經濟規律與投資理財知識,如“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種投資風險規避、理財優化的思路。利用時事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的形式屬于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時事類型的議題內容選擇上,應盡量選擇與學生生活較接近的話題,由此降低思考起步梯度,有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生活體驗進行思考,同時結合課程理論內容的學習進行在現實生活中的議題思考。如近幾年的比特幣熱潮,教師還可結合現代金融理財的發展,使學生思考“比特幣這種新型虛擬的數字貨幣與傳統理財產品相比,是否也同樣存在投資風險”這一議題。[2]
三、開創合作探究式的議題教學模式
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思想交流、相互合作與辯論等方式學習思想政治內容,能夠逐漸意識到團隊協作與責任意識的重要性。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內容與議題引入之前,可設置不同的學習小組,使學生通過自由組合的形式分成不同學習單位。在理論課程的教學指導與項目實踐的過程中,使學生根據相應的學習任務與要求進行學習。比如,在“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的議題活動中,各小組根據改革開放的其中一個階段(1978—1992年,起步階段;1992—2013年,逐步深化階段;2013年至今,全面深化階段),從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兩個方面設計該階段的主要歷史成就展示,按照時間、空間、內容等維度完成觀點整合,并派代表上臺發言。通過小組內成員相互討論、研究實踐的形式,讓不同小組成員可以相互進行職責監督,使學生能夠建立較好的責任觀與學術研究觀念。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夠為議題式教學模式提供較好的互動平臺,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參與議題辯論的過程,從而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工作的優化程度。
參考文獻:
[1]何誠.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2017(34):46.
[2]顧梅.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四種策略[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