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銳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探索新的課程改革路徑,讓思想政治課程更具時代性和生活性,讓課程知識在學生腦海中映現出生活現象,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也借此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目前很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都存在傳統教育的遺留問題,對此教師有必要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呈現不一樣的思想政治課堂。主要圍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展開論述,探索生活化教學的有關實施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決定教育”的觀點,教育應當源自生活,并在教育實踐中歸于生活。從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開展現狀來看,一些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感到摸不著頭腦,對教材中的知識點總是無法抓住關鍵點,導致知識理解永遠處于“架空”的狀態。相比之下,若知識能夠在生活中“展開”,成為生活的描述或縮影,那么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態度也會發生變化,以生活實際作為知識理解的基礎,更有助于簡化學習難度,強化記憶深度。
一、以生活現象引入課程教學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會設計一個激趣環節,先通過有趣或能激起學生疑問的內容引起學生關注,再通過引導性的語言進行“轉場”,將學生的興趣點轉移到接下來的課程學習中,讓學生在興趣激發的狀態下投入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通過生活素材實現激趣或引疑再適合不過,所選擇的素材或論點貼近學生的生活,消除學生對政治知識學習的疏離感。如在教學必修1“神奇的貨幣”時,教師很容易就能找到學生的興趣點,貨幣本身,或花錢、賺錢、錢權糾紛等都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再通過適時提問和引導的策略,引發學生思考,如“貨幣想必同學們都知道,也用過很多次,但同學們真的了解貨幣、了解錢嗎?你知道貨幣的本質和職能是什么嗎?”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興趣和疑問思考討論,之后教師便可以順利引出后續的教學環節。又如,在教學“多彩的消費”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生活中基本上所有學生都會遇到的問題:“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特別喜歡一樣東西,非常想買,但錢不夠,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再引入課程中,讓學生掌握不同的消費類型,通過典型案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拒絕盲目攀比和欺騙、盜竊等不良行為[1]。
二、知識與生活的探究
情境教學是很多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能夠通過知識與生活的有效結合激發學生的共鳴,引發學生想象、代入學生思維、促進學生交流等。生活化教學本質上與情境教學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出發點都是讓學生從生活出發,從思想政治學習的角度,利用思想政治知識分析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總結自己的感悟體會,在學習過程中提升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如在教學“商品與價格”時,教師可以先板書商品、價格、價值三個詞匯,并詢問學生“這三個詞匯分別是什么意思呢?價格和價值有什么區別?”在學生經過分析和討論后,基本也能分析出價值與價格的區別。之后教師便可以導入生活案例,先出示課件,A市近7天中某品牌牛奶飲品的價格變動折線圖。讓學生分析折線統計圖中所展示的價格數值和高低變化,并試著分析導致牛奶飲品漲價的因素有哪些。商品供需關系中又有哪些決定性因素等問題,讓學生分析商品漲價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分析價格變動與供需關系變化的成因。
三、深入生活,尋疑解疑
以往學生在學習時,之所以無法做到學以致用,很大程度上源于一個簡單的“不會”。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生活化教學就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生活化的內容更有助于學生思考,通過自主思考可以在主觀上分析應當做什么、應當如何做、如果是我會怎么做等,將思想政治學習置于生活實際中,讓學生主動深入生活,尋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教學“市場經濟”時,教師可以適當放開,讓學生主動尋找關于市場經濟的內容,利用網絡或電視新聞聯播等尋找生活中的市場經濟案例,并從中總結問題,嘗試分析和解決問題。如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房價,利用網絡查詢近些年我國對于房價所采取的調控政策,對市場經濟進行深入分析,理解國家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發揮怎樣的作用[2]。
生活化教學的思路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聯系生活,在生活中學會挖掘知識,更有助于實現學以致用。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也存在于課堂和生活中,學生在生活化的學習中引發思考、獲得感悟,更有利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翟健.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再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9(17):93-94.
[2]陳石養.構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課[J].經濟師,2020(6):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