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分析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基本方法,如營造課堂藝術氛圍、創新課堂形式、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點、積極參加學校藝術活動等,通過教學實踐可知,這些方法對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有極為顯著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音樂;藝術素養;培養策略
一、營造課堂藝術氛圍
良好的課堂藝術氛圍能夠調動起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收獲音樂知識。如在開展“多彩的民歌”這節課程時,教師可首先播放學生耳熟能詳的民歌《茉莉花》,學生可在短時間內進入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程度,掌握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逐步加強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另外,教師還可在課堂中穿插播放《刨洋芋》《信天游》等極具西北地區特色的歌曲,體會與《茉莉花》這類音樂的不同之處,通過對比使學生認識到地域因素在形成音樂風格之中的作用。教師可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形成濃厚的課堂藝術氛圍,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
二、創新課堂形式
(一)綜合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
隨著教學條件不斷完善,多媒體早已走入了教學之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各類音樂,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認識到各類音樂的不同特點。如在“現代京劇”這節課中,要使學生認識到京劇的博大精深、與其他音樂形式的不同之處,了解到京劇是由服裝、動作、唱腔、故事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所組成,感受國粹藝術所帶來的心靈震撼。教師要充分利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如3D虛擬技術、杜比環繞和杜比全景聲等,將京劇中的細節之處完全展示出來,從視覺、聽覺等方面發掘音樂之美。
(二)利用好校內現有的音樂資源
隨著師資力量進一步增強,當前大部分高中學校均配備了較為完善的音樂學習場地及各類音樂器材。但學校長期忽視了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工作,致使大部分資源長期處于閑置狀態,未能真正發揮其作用。教師可依據音樂課程教學大綱,利用好這些寶貴的音樂器材,讓學生親身感受演奏樂器所帶來的樂趣。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自愿組合成各種類型的樂隊,定期開展樂隊之間的比賽,激發出學生的參與熱情。如條件允許,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前往各種音樂表演場所,現場聆聽藝術家所呈現出的作品,開闊他們的眼界。在現場氛圍的感染下,學生的音樂潛能被充分激發出來,從而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
三、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學生之間對音樂的認知存在較大差異,其所關注的側重點均有所不同,教師應善于觀察學生的興趣點,按照學生的興趣制訂最為合適的教學策略。有些學生較為喜歡音樂,在校期間參加了各類樂團,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點,設立多種樂器學習小組,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興趣參與到音樂學習中。當前高中生群體普遍對流行音樂的接受程度較高,但由于自身缺乏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致使其并不能從專業角度深入學習其中的知識。高中音樂課程改版后,加入了一些關于流行音樂的內容,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及時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流行音樂的相關知識。教師可向學生播放一段流行音樂,然后詢問學生是否能判斷出這段音樂所屬類型,如果學生對此了解較少,教師要進一步講解此類流行音樂的起源、發展、現狀、趨勢等知識,還可以分析這種流行音樂與其他類型音樂之間的異同點,使學生的音樂知識體系更加豐富,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四、重視音樂實踐環節
高中階段的音樂課程安排較少,僅利用課堂時間遠遠達不到學習目的。對此,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主辦的各類藝術活動,以實踐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及理解。如在學校舉辦歌詠比賽期間,教師應根據學生興趣,向學生征求參賽曲目,通過一段時間的專業舞臺指導及聲樂訓練,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掌握多種音樂風格的演唱技巧及舞臺表演方法,將培育學生藝術素養的工作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只有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目標。在高中音樂課程中,教師應時刻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為基礎,充分運用各類教學方法,打造高效率的音樂課堂,培養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黃文波.音樂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音樂教學研究[J].教育觀察(下旬),2019,8(5):36.
[2]楊蔚.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高中音樂教學策略研究[J].文淵(高中版),2019(1):482.
[3]李芳.基于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音樂教學法創新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0(2):52-53.
作者簡介:易凌燕(1975—),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