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清
摘要:初中是學生正確三觀養成、良好道德素養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關鍵時期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對于核心素養理念的落實以及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十分有益。但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枯燥的教學內容以及單一僵化的教學方法都會使學生喪失繼續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就需要初中教師在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的基礎上進行情境教學法的融入,以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情境;應用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和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核心素養被廣泛提及且運用到各科教育教學中,道德與法治也不例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的導向和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積極進行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的引入,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來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學習興趣得以激發、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得以營造,同時也使學生在生活經驗和經歷的調動下深入地進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通過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了使枯燥無味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就需要教師依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創設出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為了使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生活情境教學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這一方法不但起到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的作用,還能有效地提高每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樣初中生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對老師而言,可以進一步設計關于生活中有趣的道德與法治問題,讓學生可以自己通過思考來解題,這就起到了開發學生思維的作用,打破了以往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認知,從而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作用。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生活情境創設時,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初中生好奇心比較重的特點,創設一些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經歷的情境,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也能夠提高接受能力。例如,老師在講解“友誼的天空”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身與朋友在一起會說什么悄悄話,或者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之間的友誼是如何保鮮的呢?”激發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二、應用生活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與處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格特征相違背,致使學生在面對傳統模式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時,會存在或是產生一些抵觸心理,進而對道德與法治學習效率的提升造成影響。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在結合學生性格特點與興趣元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游戲式的道德與法治學習,這樣不但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結合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游戲場景,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游戲教學的過程中,理解和深化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掌握,為提高道德與法治學習效率奠定基礎。
三、應用生活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以往單一、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再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進行課堂教學形式的優化與豐富,通過多元化、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增強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教師在精心設計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融合一些生活化的因素,使學生在參與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實現自身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如在對學生進行“富強和創新”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具有生活化、實踐性的課后學習任務,如可以讓學生向家長詢問了解或者上網搜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發生變化的資料,這樣學生就能結合自身生活中的具體情況,通過實踐性的溝通、了解來進行道德與法治內容的深入認知。這種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聯系并具有一定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開展,實現了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理念的引導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狀況來進行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有效促進學生道德素質和健全人格的發展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海偉.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J].試題與研究,2019(9).
[2]舒林有.淺談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發展核心素養[J].試題與研究,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