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文
摘要:情感教育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基于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以此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要為學生指明正確的情感方向。不僅如此,初中也是學生人生價值觀樹立的重要階段,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將情感教育融入閱讀教學中,以此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只能機械性學習,嚴重影響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由于初中階段的特殊性,同時學生處于身體及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無論是學生的情感還是思維方式尚未發育成熟,無法有效控制及約束自己的行為,沒有樹立明確的人生價值觀,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將情感教育作為語文閱讀教學中重要的內容。語文不僅是初中階段最基本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因此,語文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適當的尊重及鼓勵,并加強學生情感教育,以此提升語文閱讀質量及效率。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教師的情感素養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并積極開展相應的閱讀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并培養良好的情感素養,以便促使情感教育的閱讀活動有序進行。這就對初中語文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努力學習,進一步鞏固專業知識,也要提升自身引導能力,為學生明確情感教育的方向,更要培養自身良好的情感素養,以便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融入閱讀教學中[1]。其一,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談舉止以及行為習慣,始終以最佳的教學態度面對所有學生,不僅如此,也要具備積極樂觀的心態,無形之中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其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摒棄以往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改進并完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及理解,并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加強教師及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及互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并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
二、借助語文閱讀教材,加強情感教育
初中語文閱讀教材中涵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素材,同時也包含了文章作者以及歷史人物濃厚且豐富的情感,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時也有助于熏陶學生的情操。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將情感教育滲透于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并將其優勢發揮到最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掘情感因素,在此過程中,促使學生充實自身情感體驗。
例如,在學習《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這一課時,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本篇課文,并在閱讀過程中適當融入自身情感,以此感悟文章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雖然本篇文章結構較為簡單,但是其中卻蘊含著深厚的情感。最后教師需要富有感情地詳細講解本篇文章內容,促使學生利用理性思維有效控制自身情感。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調動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
現階段,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初中語文教師也要跟上時代步伐,在情感教學過程中,發掘全新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模式,這種直觀的教學模式有助于解放學生的思想,并完善學生思維模式。因此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不僅為學生構建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還改善了課堂氛圍,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及效率[2]。
例如,我們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時,教師應使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對大自然產生濃厚的熱愛之情。為了更加形象地學習文章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大自然中的景象,如草木榮枯、鳥語花香等物候現象。學生可以直觀感悟大自然的不斷變化,不僅如此,豐富有趣的視頻動畫以及生動形象的圖面內容有效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勇于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目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教育領域的不斷改革,因此,在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應將情感教學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并促使教學模式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以此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及效率。總而言之,伴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初中語文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并將情感教育滲透到閱讀教學中。不僅如此,語文教師也要發掘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模式,促使情感教育更好地進行,以此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曉婷.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性探究[J].漢字文化,2020(12):110-111.
[2]張為.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