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月恒
摘要:語文新課標倡導中學生閱讀整本書,對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意義深遠。在教學實踐中,中學生讀整本書與寫作讀后感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和問題,教師要在閱讀方法、寫作技巧、讀寫過程等方面給予指導,精心安排閱讀實踐過程,切實指導中學生閱讀整本書,寫作高質量的讀后感。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讀后感;寫作
在中學語文學習過程中,課內外閱讀受到空前的重視。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中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多數情況下是在節假日進行的,閱讀過程、閱讀效果總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影響整本書閱讀目標的落實。
一、中學生讀整本書與寫作讀后感的現狀
通過調查問卷,并且結合平時的教學觀察,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探討。
1.讀書時走馬觀花,僅僅了解一個大概內容,沒有梳理作品的基本框架。
2.閱讀與思考沒有緊密關聯,只瀏覽“是這樣”,不思考“為什么”。
3.寫作讀后感的常識和能力欠缺,只管敘述或復述故事內容,也不在意詳略主次,不注意滲透自己的閱讀感受,不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
現以指導中學生閱讀老舍長篇小說《駱駝祥子》為例,談談如何指導中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
二、教師要善于激發中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興趣培養與保持的過程。教師以解說員的身份,對作品進行宣傳介紹,讓學生了解一個概貌,以作品的思想藝術魅力點燃學生的閱讀激情。介紹的角度,或從作者的影響力入手,或從故事情節入手,或從主人公的命運入手,如祥子由一個普通的要強的人力車夫,逐漸喪失對生活的信心,最終墮落為一個可憐可悲的行尸走肉。命運反差很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虎妞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她的命運也很悲慘,她的一生,值得同情嗎?或從作品主題入手,總之,選擇好某個角度,進行精彩解說,為學生了解作品打開一扇窗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這當中,教師可以把自己對作品某一方面的個性化的鑒賞說給學生聽,給學生起示范帶頭作用。
三、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長篇小說的基本方法
閱讀方法很重要,如何閱讀長篇小說?不妨對學生講解關于小說的一些基本常識,彌補中學生在文學常識方面的一些不足。
指導學生閱讀老舍的《駱駝祥子》時,抓住主要故事情節,以情節為突破口,閱讀效果會更好一些。因為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不妨把祥子奮斗歷程中的第一次“起落”給學生做介紹或展示,讓學生初步學習模仿如何梳理故事情節。有人曾經把閱讀把握小說的方法概括為:理情節→析人物→結主題→研寫法,這種方法,值得學習借鑒。
在概括人物形象或寫作讀后感時,初中學生常犯的毛病是貼標簽。如祥子善良、勤勞樸實、懦弱、自甘墮落等,再追問一步,從哪些故事情節可以看出來?許多學生舉不出幾個例子證明自己結論的正確性與合理性。抓住主要故事情節,思考故事情節,進而概括人物形象,結論才能讓人信服。
四、寫作讀后感,要講點技巧
讀完整本書,寫作讀后感。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有利于整體提高。但是在寫作讀后感時,學生面臨許多困難。教師在閱讀前,對寫作什么樣的讀后感要做出明確要求,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要有所考慮,要及時點撥指導,消除畏懼心理,教會寫作的基本技巧。
初步訓練讀后感,應該結合范文,引導學生了解掌握讀后感的寫作要領。有所感悟,有自己的看法,是寫作讀后感的前提。沒有感觸,或感觸不深,寫不出讀后感。要引導學生在多讀和精讀上下足功夫。閱讀過程中產生了某些感觸,要隨時標注在書的旁邊,以便整體閱讀完成后,再次進行思想過濾,初步形成某種感悟或認識。擬定題目時,呈現具體問題,有個性特點。像《讀<駱駝祥子>有感》這樣的題目,雷同化較多,不如獨辟蹊徑。如有學生寫換作《祥子的墮落啟示》,范圍小,就容易操作。
表達見解明確具體。概述故事情節,要處理好詳略問題,引用的目的是為證明觀點服務的,不能因照抄原文或復述故事而占取大量篇幅。學生寫作中暴露的問題是以復述故事代替議論,個人感悟認識方面的文字極其有限,沒有很好地處理敘述與議論的關系。敘述與評論相結合,是讀后感的基本特點。
五、師生商討,確定一組可供選擇的題目,進行專題探究
讀整本書,學生的感觸比較多,興趣也有差異。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高閱讀質量,班級可進行讀整本書專題探究活動,讓人人參與閱讀、寫作過程和讀書匯報交流活動。為搞好活動,教師可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閱讀小組,各小組成員承擔具體的讀寫任務。筆者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曾經使用了下列一組題目,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人物形象探究小組:祥子、虎妞、劉四、小福子、曹先生等的行為表現與性格特征。
2.故事情節梳理組:祥子的“三起三落”;祥子:從要強到墮落;小福子命運悲劇成因;虎妞的為人處事。
3.主題探究組:《駱駝祥子》的主題,普通勞動者的奮斗。
總之,閱讀整本書的實踐過程,既是綜合提高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的重要過程,又是鍛煉意志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和家長引導,做出合理的規劃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