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虹
摘要:語文課程是中職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目前,中職語文教學存在學生基礎較差、缺乏學習動力,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落后等情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創新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優化教學內容,突出語文的實用性功能。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現狀;策略;教學理念
“語文”的含義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常見的語文課程標準和語文課本認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的基本內容由語言、文學、文化三個主要部分構成。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谶@種認識,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對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問題進行了思考,并積累了一些經驗,書于此與同行商榷。
一、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語文基礎較薄弱
中職學校的生源不穩定,學生基礎較薄弱,綜合素養參差不齊,這是目前中職學校較為突出的問題。在語文學科上,學生的表現有:漢字書寫潦草、不規范,漢語拼音的拼讀、書寫與英語的拼讀、書寫相混淆,語文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混為一談,書面表達能力弱,不能寫出可讀性較強的作文,不能清晰、連貫、得體地表達所思所想,口頭表達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部分中職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少。
(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于是,有的學生在內心深處把自己定位為學困生,有較強的自卑心理,缺乏學習自信心。對于中職語文課程,有的學生不重視,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具體表現為:缺乏學習動力,不能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認知水平較低,接受信息的能力較差,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非常簡單的語文知識,部分中職學生學起來都覺得有困難,需要語文教師反復講解,耐心輔導,才能吸收。部分學生有這樣的認識誤區,認為到中職學校學習是通過專業課的學習掌握技能,而不是學習語文,因此,重視專業課學習而輕視語文等基礎課程的學習。
(三)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落后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落后,課堂教學依舊采取一支粉筆 + 一塊黑板的“滿堂灌”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積極互動的語文課堂枯燥、乏味,雖然教師講得津津有味,但學生的接受效果并不好,甚至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谶@種課堂教學形式,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宰,取代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顯然,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另外,部分中職語文教師不了解中職教育,不了解中職語文的培養目標,不了解中職學生的學情,因此,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導致語文教學效率不高。而從學校層面來說,部分中職學校存在重技能培訓、輕基礎課程的情況,致使語文等基礎課程處于極為尷尬的境地。
二、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引用情景教學促進語文學習
國內關于情境教學模式的探討起源于一篇關于“難題教學法”的論文,該論文將情境教學法稱之為“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現如今,該教學模式已經初步走進各大課堂,成為提升教學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對于打造出高效的課堂氛圍有著重大意義。對情境教學模式的特征是:(1)過程性。情境教學注重體驗和參與,學生能夠在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是一個不斷進入深度學習狀態的過程。(2)互動性。情境教學具有的顯著特征就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給學生營造出一個積極參與的氛圍,部分膽小的學生也能在此氛圍中敢做敢說,進而讓整個教學氣氛更加活躍。
任何教學從來都是具有雙向性的,如果仍是停留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中,教師就成了課堂教學中唯一的演講者,學生也只為覺得枯燥無味,課堂毫無吸引力,甚至還會感到厭煩,在職高學生語文水平普遍較低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添加一些趣味性情境課堂活動,通過教學和課堂表演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提升學習興趣。
(二)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發揮其引領作用
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要清晰掌握中職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學習相關中職教育理論,轉變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中職教育新理念,積極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不斷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率。教師要清醒認識到中職語文對提升中職學生綜合能力的積極作用,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針對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缺乏學習動力和興趣等情況,積極開動腦筋,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另外,中職語文教師要改變對學生的認知,轉變對學生的看法,不能戴有色眼鏡看待學生。中職學校生源較差,這是客觀事實,但教師不可抱有“孺子不可教也”的態度,而是要端正態度,通過積極引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其實,絕大多數中職學生都具有上進心,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內心深處渴望得到教師、同學的關心與認可,因此,教師要耐心引導,用包容之心對待學生,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三)創新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為此,可以實施生活化教學,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挖掘教材內容,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化,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如開展辯論、演講、課本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結束語:
中職語文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并為其繼續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認清中職語文教學現狀,積極更新教學理念,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要注重優化教學內容,以突出語文的實用性功能,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史源.中職語文教學多元化模式初探[J].才智,2020(36):107-108.
[2]王翠玲.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的創新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1(02):158-159.
[3]王曉霞.信息化教學手段在中職語文課程中的實踐運用[J].中國新通信,2020,22(24):181-182.
[4]潘美香.基于學考背景下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20(51):76-77.
保山技師學院 67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