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綠萍
摘要:對于9到11歲的高年級小學生來說進行生涯規劃教育,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學習能力,發現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生涯規劃教育和心理健康團輔導課結合起來,用開主題班會,或者開展心理團輔課相關活動,讓學生了解不同職業角色,深入認識小學階段進行學習的意義,幫助學生在這一階段學習中提升學習的計劃性,在學習中有所突破。
關鍵詞:生涯規劃;小學生;自主學習;樂趣;計劃
前言:
生涯規劃教育是一種綜合性教育計劃,教師在學生各個年齡階段按照學生認知和成長規律指導學生獲得某項謀生的技能,逐步提升學生生涯規劃能力。生涯規劃教育的途徑多種多樣,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式學習,或互動學習的方式進一步感受不同的職業特點,豐富自己的見聞和感受,進行方向性的探索。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引導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職業規劃,構建人生理想。
一、小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現狀
(一)小學生對職業認知較少
目前,小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開設的較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并能根據喜好選擇相對應的職業,但是,學生對某一職業的社會需求和相關的職業基礎知識知識甚少。學生在設立職業目標模糊,定位不準,甚至存在一定的幻想部分,需要教師在職業生涯教育中滲透職業知識,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拓寬學生的職業認知視野,形成明確的人生目標。
(二)職業生涯課缺乏吸引力
對小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課程內容和形式要充分適應社會職業發展的趨勢,緊跟時代潮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眾多新興發展行業走到了人們面前,直播帶貨員,自媒體創作者以及旅游規劃師等各種新職業層出不窮。教師從小未接觸過職業規劃教育,把職業規劃教育等同于職業指導,在小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萌芽階段未能進行科學系統的教學,對職業規劃教育價值和意義挖掘不夠,因此,降低了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要求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活動來了解自己想從事的職業,但是學校在教育中卻無法滿足學生這一需求。
(三)學生缺乏良好的生涯規劃教育環境
小學生以感性認識為主,對于小學生來說最好的生涯規劃教育是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和體驗,讓學生們在真實的職業工作場景中全面的了解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但是給予學生安全和職業的特性,很少有企業會對學生予以開放。小學生在生涯規劃啟蒙教育中很大一部分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很多家長教學觀念有待更新,認為小學生讀書上學接受傳統教育,對學生生涯啟蒙教育意識淡薄,影響著學生對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學校缺乏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很多教師忽略學習和實踐之間相結合的重要性,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很難結合學科特點,聯系每個學生的自我特點進行職業生涯教育。
二、對小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意識逐漸萌發,開始發現自我,進行自我管理,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提升學生職業規劃能力,把握學生終身教育的重要環節,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保護好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滿足不同學生個性的發展需求,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現實社會中,當代大學生畢業后就業難,擇業難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中存在的普遍現象,主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定位不準,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對自己想要從事的社會職業了解不多,因此,在模糊的意識狀態下職業規劃教育無法滿足自身成長的需求。因此,從小培養小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能讓學生受益終生。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中的各行各業都要求新時代人才具備一定的職業意識,適應和了解各種多變的職業內容,形成順應時代發展的職業觀,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將自己打造成滿足社會需求,愛崗敬業,動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高,認知能力和職業能力強的人才。
三、學校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的途徑
(一)設置生涯教育課程,提高學生認知
學校需要挖掘校本課程,開設生涯教育課,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和特點進行心理、知識、實踐的指導,提升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學校積極開設生涯規劃教育課,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不同形式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在各種主題教育中如“我是誰”,“生涯是什么”,“個性的發現”,“我的理想”等內容,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生涯意識。教師開設主題班會,讓學生以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樹立一定的責任意識,在有利的班級環境中充分地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職業,根據自己興趣愛好計劃和選擇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標。
(二)各種形式的生涯規劃教育,豐富教學形式
教師選擇各種跟職業規劃教育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們自主搜集相關的職業資料,在課堂討論中匯報自己所掌握的學習資料,在交流互動中對各種職業進行評價和剖析,體驗多種生涯規劃教育的方式。例如,教師開展職業規劃教育類的主題實踐活動,為了激發學生對各種職業的好奇心,教師讓學生搜集各個家庭成員的職業特點和職業內容,以及職業者應具備的崗位素質,讓學生們走訪調查實踐中激發對各個職業的向往,讓學生感受到各個職業所傳達的職業精神。
(三)挖掘教育資源,豐富學習內容
生涯教育和各學科教育密不可分,各學科教師積極探索各學科的優勢,讓生涯規劃教育自然而然融入到學科教學中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學校挖掘校園中的各個崗位資源,讓學生們體驗圖書管理員、安保人員、教師、廚師、行政人員等各個職業,讓學生們在微型的社會中體驗社會角色,理解各種社會角色的職責。學校在開展生涯規劃教育中還要挖掘家長和社區資源,讓學生們到家長工作的實地進行親身體驗,獲得一手的職業信息。學校帶學生走出校園,實地參觀各種職業工作環境,讓學生將所見所聞寫出來,形成理性的認識。
結語:
學生在了解醫生、警察、廚師、攝影師、記者等各種職業的同時能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了解各行各業在社會生活中所發揮的功能,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懂得尊重和珍惜他人勞動果實,崇尚勞動,以勞動為榮。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涯教育的指導意見. http://edu.sh.gov.cn . 2018
[2]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M]. 北京大學出版社 , 肖建中著, 2006
[3]你若“3S”,生涯花自開——小學生涯教育心理輔導活動課實踐與思考[J]. 沈秋鳳.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8(18)
[4]小學階段生涯教育實踐探索:人生規劃在童年[J]. 袁榕蔓.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5(23)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陶堰鎮中心小學 浙江 紹興 31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