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月
摘要:進入高中階段,美術教學對學生認知能力發展與核心素養塑造所起的作用更為重要,這使得加強高中美術教學,不斷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的現實意義也逐步顯現。同時,隨著新課改的深度推進,社會各界對高中美術教學的要求、標準也在全面提高。但是,受到高考壓力、師生認知、教學模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以致高中美術教學的開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與困境,所存在的問題也在日漸暴露。而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充分、深入、全面運用,則可以為高中美術教學效能提升、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塑造提供鋪墊與助力。因此,教師在落實高中美術教學實踐時,應以學生實際與具體內容為基礎,加強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與滲透,創設出與學生認知特性相契合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引入更為寬泛的認識視域,以幫助學生在深度體驗、充分感知、積極參與中高效學習美術知識,不斷增強自身美術核心素養,在美的陶冶、感染、浸潤下更好提升自己,發展自己。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高中美術;美術教學;應用
一、以情境教學法為輔助,優化課堂活動組織,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
眾所周知,高中美術教學是建立在藝術作品交流和審美意識啟迪基礎上的藝術交流形式之一,其更為注重對學生基本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美術教學時,應以情境教學法為輔助,構建出和諧而開放的教學氛圍,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逐步激發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興趣和欣賞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領域表達自己的內心體驗,以自己的角度發現美、認識美。例如,在開展《什么是美術作品》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教學情境創設為鋪墊,引入一些具有顯著特征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在教學情境的作用下自行表達對美術的看法,并在師生交流、生生互動中了解學生認知現狀,為確保教師科學、精準、有效設計教學活動、構建教學情境提供參考。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情境構建模式,既豐富了教學的開展方式,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為學生搭建了自我展示和交流的平臺,促進了教學活動設計的科學化、高效性呈現,實現了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的同步發展。同時又于無形中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合作能力的提高,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認知需要與發展特性,為促進審美能力培養奠定了基礎。
二、以情境教學法為驅動,逐步豐富教學方法,創設多元的教學路徑
對于很多高中學生而言,由于其面臨學業壓力的挑戰,高考競爭的考驗,對于美術教學普遍不夠重視,以致很多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基本流于形式。同時,由于教師教學方法不新穎,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導致高中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與核心素養的塑造也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對此,教師可以以情境教學法為驅動,在課堂上多采取一些更為科學、有效、多元、豐富的方法。將諸如多媒體、互聯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引入教學領域,構建出更為豐富的認識生態,給予學生更為多元的認知刺激。隨著學生教學路徑的逐步拓寬,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會充分實現。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音樂引入課堂來創設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來感受蘊含于美術作品之中的情感美、思想美、畫面美、色彩美。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開展美術創作,畫一幅從音樂中聽到的美術作品。在多元且豐富的教學方法驅動下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審美意識的增強。
三、以情境教學法為鋪墊,緊密關聯學科特點,激發學生的美術潛質
對于高中美術教學來說,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審美能力與豐富思想情感。因此,教師應該以情境教學法為鋪墊,積極尋求美術元素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營造出更為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將諸多與學生認知需要相關聯、相銜接的教學內容引入課堂之中,促使學生在夯實知識基礎的過程中獲得審美能力的切實培育。一方面,教師應該具備深厚的理論指導和知識儲備,具有較深的專業知識,并在教學中將自己的專業能力與具體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學生對于教師認可度,增強課堂教學的凝聚力。例如,在上課前,老師把自己臨摹完成的達芬奇畫作《蒙娜麗莎微笑》引入課堂來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組織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感知不同作品的差異與不同。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科內涵的延伸拓展。從多方面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美術作品,促使課堂教學從形式到內容無限貼近學生的鑒賞認知需要。例如,教師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一些中國古代山水畫常見的筆畫剪接技法手稿呈現給學生們,并結合每一幅畫稿介紹山水畫豐富的山水表現力。此外,教師還帶著學生對山水畫進行了分析和分析,并將兩種分析方法與學生進行了對比,以逐步加深學生對山水畫的認識。
四、以情境教學法為依托,加強師生交流互動,塑造學生的美術素養
如果教師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僅僅以課本、課堂為載體,學生勢必會產生認知疲勞與思想倦怠,參與美術教學的興趣與熱情也會大打折扣。對此,教師應該以情境教學法為依托,加強對交流互動活動的設計,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評價其對于不同美術作品的認識與理解,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觀點,并深層次探析作者傾露于作品之中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一種開放的審美狀態。在這樣一種開放的狀態下,學生對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也會顯著增強。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作品交流也為學生投身實踐和創作搭建了平臺。通過與教師的互動,感受作品的內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師生交流也充滿尊重了學生的認知個性,保護學生在美術認知實踐中的自尊和自信,有效開掘了學生在藝術欣賞和表達方面的天賦,認可生活之美,實現美,享受美,獲得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五、結論
總之,情境教學法的諸多優勢與顯著特性,使得其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有著很強的現實性、必要性。而在情境教學法的作用與驅動下,高中美術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科學性、發展性自會切實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核心素養也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美術教學實踐時,應以情景教學法為輔助,科學構建教學生態,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與塑造,并通過對教學方法的變革、教學路徑的拓展、教學形式的創新、教學內涵的延伸,并將現實生活、多元素材、網絡媒介等充分滲透至高中美術教學的方方面面,給予學生更多實踐、參與、探究、體驗的機會,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認知情境感召下帶著飽滿的學習熱情、濃厚的學習興趣逐步提升自身審美能力,在發現美、感知美、體驗美中獲得認知蛻變,實現發展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慶彬.情景教學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智力,2020(15):37-38.
[2]姜濤.情景教學法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普童話,2020(05):70.
[3]厙小鋒.情景教學法在高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例談[J].考試周刊,2020(07):149-150.
(廣西玉林實驗中學 5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