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豪
摘要: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小學科學已成為一門重要課程,且以實驗為主,教師應加以重視。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現象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欲望這一特點,對教學方法加以優化,激發小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同時也能夠強化小學生觀察、動手、創新、思維等能力,大幅度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有效教學;提高
前言:
小學科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思維發展及對科學興趣開發的一門課程,實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也可以說是立足于實驗基礎之上的學科。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運用多樣的方法進行授課,以此將小學生學習興趣充分激發,使其能主動融入課堂高效學習中,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學習質量、綜合能力及科學學科實驗教學效率。
一、利用小組合作模式
在小學科學這一學科中,實驗是最為關鍵的部分,教師應投入更多精力,設計豐富的教學內容,幫助小學生學好這門課程。但由于此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各方面能力都較為薄弱,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還需教師運用有效的方法開展教學,給予小學生一定引導。比如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小組合作模式,這是當下較為流行且效果極好的一種高效方法,在將小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后,引導其合作進行實驗,能讓小學生情緒高漲,促進其自主通過實驗進行深入探究、分析、思考與學習,思維能夠得到有效發散。同時課堂氛圍也會變的更加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小學生能夠起到一定帶動作用,在實驗中加強互動,實現互相幫助與共同進步,從而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比較與測量》一單元,教師在開展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利用小組合作模式,將小學生合理分為多個小組,給每個學生分配不同任務,引導他們通過合作進行實驗,以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在《在觀察中比較》、《用手來測量》、《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可以運用這幾個方法去測量身邊常見的物體。同時,需分工明確,一部分小學生負責觀察,一部分負責測量,剩下的小學生負責記錄。最后小組內成員可以互相交流探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見過的測量工具以及更多測量物體的方法。這樣利用小組合作,能促使小學生主動在實驗中進行探究、分析與思考,思維得到有效發散,也能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并且在實驗過程中互相幫助,實現全員共同進步,大幅度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及學生綜合能力。
二、運用媒體技術輔助
小學科學這門課程其實非常有趣,主要以實驗居多,涵蓋范圍較廣且內容十分豐富。教師應善于將教材上的知識與實驗內容整理好,運用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通過音頻、視頻、圖片或電子課件形式,將具體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呈現在小學生面前,使其能夠猶如身臨其境。極大程度調動小學生各種感官,從而將其學習興趣充分激發,讓小學生能夠愿意并積極融入到課堂中,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在此過程中,小學生能夠將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實驗過程也能有清晰全面的理解,課堂氛圍也會變的輕松愉悅。同時小學生會在觀察的過程中不斷探究、分析與思考,達到培養思維能力的目的,而小學生學習學習質量與各項能力也會穩步提升,最終達到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有效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植物》一單元,其中包含《我們知道的植物》、《觀察一顆植物》、《植物是“活”的嗎》等內容,科學實驗要求小學生觀察常見的植物,了解成長過程,從莖到葉都有什么特點。但由于植物成長的過程較為漫長,顯然科學實驗難度就會更大,那么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加以輔助。將這一項實驗過程轉化成視頻,再播放給小學生,使其能通過觀看有如親身經歷,仿佛置身于真實場景,調動小學生各種感官。不但能將其學習興趣充分激發,而小學生也會更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分析、思考與學習中,對相關知識有更透徹的理解,并能牢記于心。還能有效發散小學生的思維,促使其學習質量與各項能力得以提升,實現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有效教學。
三、創設多樣教學情境
目前,小學科學實驗已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教師普遍根據教學大綱進行知識的傳授,主要依據科學規律及自然現象設計教學內容,小學生在理解過程中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但是若教師想激發其創新思維,提高各項能力,還應在課程基礎上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融合如生活、故事、問題等元素,能極大程度將小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其能快速集中注意力,并主動參與到課堂實驗與學習中,在不同情境中更好的掌握科學知識,從而有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同時情境的創設,能避免小學生以枯燥聽講的方式學習,課堂也會更加生動富有活力,有利于小學生思維的發展,加深對課堂所學記憶,扎實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與學生綜合能力。
例如在《天氣》一單元,其中包含“認識氣溫計”“測量氣溫”“測量降水量”等內容,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上的具體內容,加以生活元素創設情境。如:天氣的冷熱,每個人感受都不同,用什么工具能測量氣溫呢?通過教師的提問,小學生自然就會想到實際生活中常用的溫度計,雖然較為熟悉,但未必改得如何使用。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開展相應的科學實驗,使其學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并做到熟練應用。由于溫度計的種類不同,有測量氣溫的,還有測量人體溫度的,教師應為小學生準備好不同類型的溫度計,并傳授正確使用方法,再動手進行實驗,完成溫度的測量,了解不同溫度計的用途與特征。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能調動小學生學習與實驗的積極性,更好的理解掌握科學知識,有利于小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得以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與學生綜合能力。
總結:
在小學階段,科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教材大部分內容以實驗為主,打好基礎對于小學生后續學習與發展有極大幫助。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上的具體內容,運用小組合作、創設情境及多媒體等新穎高效的方法,將小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充分激發。并能主動且快速的融入到課堂中,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小學生綜合能力與科學實驗教學效率,使其得以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桂寧.關于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深思[J].文理導航(上旬),2021(06):85+93.
[2]林雅梅.例說小學科學實驗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J].考試周刊,2021(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