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利
摘要: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性思維。”理性是指引人類前行的燈塔,而邏輯就是其中最亮的那團火花。邏輯思維是人們認識世界、總結世界的規律與經驗,它是推理、抽象、概括的結合體,沒有邏輯思維就沒有智慧可言。可以說邏輯思維是一個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首要能力和必備素養。對老師和學生而言,邏輯思維不僅僅是一個哲學話題,它還一直出現在我們的身邊,不管是數學還是其他科目,邏輯思維始終伴隨著各個科目的學習,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存在著大量的邏輯推理和問題分析。在高中階段,正是一個人思維方式方法定型的時期,及時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對學生的長期發展大有裨益。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邏輯思維;培養
引言
這些年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高,使市場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這樣的現狀使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需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于高中數學課程來說,數學理論繁多,知識點難度增加,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畏難的心理,因此,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方式進行全面分析,選擇適合他們的方式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增強自身的數學綜合素質,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點在做題和現實生活中靈活應用。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的現狀與問題
(一)教師對于邏輯思維的掌握不夠
教育的初心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自素質教育實施以來,學生“唯分是命”的心態已經大大地改善。但是受制于考試指標、考試名額等等因素,許多家長和學生仍重視的是學生的實際成績,變成了“為了考而學”。老師們因這種壓力影響,則只能“為了分而教”;只強調如何解題,遇到什么題型用什么方法,而忽略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另一個問題點在于,盡管許多老師知道數學科目邏輯思維的重要性,但是從他們自身的角度來說,很難將這樣一種抽象的思維模式直接教給學生,良好方式的缺乏使得他們不知道如何去改變。
(二)教師自身素養不夠
將教師按照年齡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年輕教師以及老年教師。他們各有利弊,年輕教師接受較為先進的教育,思維活躍,課堂互動率高,更容易了解學生內心,但往往教學經驗不足,不能充分表達;年老的教師在三尺講臺耕耘多年,教學經驗豐富,但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創新能力較差,不能理解新時代學生的需求。而中學生往往都有很強的好奇、模仿心理以及認知欲。經常會有學生無條件的信服老師,將老師所說的作為規則定律。
二、邏輯思維視角下高中數學的教學方式
(一)采用提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意識
以往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通常會在黑板上給學生論證數學理論的解題過程,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告訴他們在做題時應注意哪些題眼和問題,力求提高學生的正確率。這樣的上課形式雖然能夠確保數學教學的有序性,但是學生不易及時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還存在問題,容易使他們在做題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降低了數學課堂學習的質量。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在講課之前,將班級上的同學分成不同陣營,將數學基礎好的同學和數學基礎一般的同學組織到一個陣營里面,然后給他們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自己的陣營里相互探索,促使他們在互動中學習其他同學理解數學理論的思維,培養他們的邏輯意識。例如,在講到“指數函數”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詢問他們為什么在指數函數中,要a大于0,不是a等于1?滿足指數函數的條件都有哪些?然后給每個陣營分布三個問題即可,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交流。為了防止有的同學在交流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投入其中,將討論的任務推卸給陣營里面的其他同學,教師可以在他們討論的過程中,走到不同陣營進行提問,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督促學生進行討論,還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對他們進行指正,避免學生在討論中出現思維邏輯有誤的情況。
(二)優化課堂內容,激發數學思維能力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學什么內容,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都是必不可少的,數學更是如此,興趣與邏輯思維的養成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對數學產生興趣,會促進相關數學思維的養成,而相關數學思維,反過來又會激發興趣的增長。因此,在課堂上,對數學有興趣的同學會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對于不懂的問題會愿意花時間與精力進行研究,而在這個過程中,邏輯思維便會不自覺地被養成。反觀那些數學興趣差的,上課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課后也不會多花時間思考,久而久之,便無法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遇到難題便會束手無策,反過來使之喪失學習興趣,成為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優化課堂內容,做好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鼓勵學生親身參與數學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產生興趣,不能為了提高分數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學,進而忽略了課堂的趣味性,要在教學中讓學生發現數學之美,主動進行探索研究,逐步培養數學的邏輯思維。
(三)反思總結,找出自身不足
反思總結針對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老師,學生在進行聽課以及做題的過程中,將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及始終不熟練或不能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反思,建立錯題本,將每一類型的題有針對地進行糾正,查漏補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理順思路,發現問題本身存在的聯系或者規律,開發發散思維的能力,鍛煉邏輯思維,從而高效率、準確地解決問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進行反思,對每一堂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率以及做題的正確率進行統計,有針對性地彌補學生的短板。
結束語
學生思維的發展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師需要在長久的教學當中,循序漸進地對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希望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在提出疑問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讓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真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蘭惠.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數學核心競爭力[J].廣西教育,2020(14):155-156.
[2]樊曉丹.關于高中數學教學培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思考[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3):8.
[3]楊芳東.探討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