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杰風
摘要:后進生是教育教學中不可避免的一種行為現象,受限于自我認知、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后進生在素質提升方面存在不足。同時,部分教師在后進生轉化方面缺乏科學的指導思想和有效的培養策略,導致后進生難以實現向上發展的目標。家長是孩子認知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師”,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融合,有助于改善后進生難轉化、難提升、難發展的學習環境,推動其健康成長。因此,本文作者結合實際對此展開研究。
關鍵詞:家校合作;后進行;轉化
小學生正處在打基礎、培能力的關鍵階段,由于自身錯誤的認知理解和外部不良環境的影響,在學科學習和知識接受等方面與他人存在差異,導致自我發展不足。同時,部分家長缺乏科學的管教思想和育兒手法,進而加劇孩子的錯誤認知,影響其身心發展。對此,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將家庭與學校進行聯合共育,為學生構建一個自由、民主、科學的成長空間,這對主體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影響。那么,如何利用家校合作方式進行后進生轉化呢?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家校合作在后進生轉化方面的積極作用、具體策略兩個方面出發對此進行分析。
一、家校合作在后進生轉化方面的積極作用
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展開后進生轉化,有助于保證學生的發展效益。家長和教師作為小學生認知發展中的重要人員,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不僅能保持兩者之間教育的延伸性,還能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成長環境和科學的培養策略,使后進生的學習效果和認知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展開后進生轉化,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格。后進生因認知能力的不足難免會產生自卑、煩躁、懶散等不良心理,這對自身的素質發展產生消極影響。結合家庭環境和學校教育,可以為后進生創造一個和諧文明的心理環境和減壓空間,這不僅能提升后進生的心理素質,還使后進生在適當的壓力和逆境中更易于激發其進取動力,從而實現自我轉化的目標。此外,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展開后進生轉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轉化動力。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倡導并踐行愛的教育,并提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重要思想。對此,家校合作一方面將家長的愛和教師的愛進行融合與滲透,用愛心去教導后進生,為后進生的成長轉化提供豐富情感,另一方面以愛為主題,使后進生體會愛的教育,這將成為后進生轉化的不竭動力。
二、家校合作在后進生轉化方面的具體策略
1、從思想入手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家校合作中,教師和家長應樹立愛學生、愛孩子的教育思想,從后進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從點滴做起,關注后進生的學習狀態,找出其中的本質問題,并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制定計劃、形成策略,切實保證后進生轉化的實效性。同時,家長還應轉變教管思想,摒棄傳統“以分論高低”的觀念,從孩子的基礎認知出發,了解孩子當前的學習難點和發展重點,關心孩子,鼓勵孩子,使孩子重拾學習的信心,并給予其正確的指導方法和轉化路徑,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此外,教師還應與家長建立信息互通、資源互享的共育新模式,及時與家長傳遞孩子的學習情況,并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這為后進生轉化策略的實施提供可靠的現實依據。
2、從行為入手
家校合作是促進后進生轉化的一個重要方法,對此,從行為入手,充分履職家長教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積極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以其正確的方法和科學的管理為后進生轉化提供正能量。首先,教師和家長應堅持嚴于律己、恪盡職守的標榜意識,小學生正處在心智發育階段,其家長和教師作為身邊最為親近的人員,對其產生一定的模仿和學習,從自身做起,更易于為后進生樹立正確的行為樣本和價值導向,從而促進后進生的自我轉化。其次,家長和教師還應遵循“向愛發光”的行動原則,對后進生采取“偏愛”管理的方式,加強情感投入,認真分析每一位后進生的發展狀態和學習需求,用真誠打動他人,用行動感化他人,從而實現后進生步步上進的目標。
3、從心理入手
對于正處在兒童階段的小學生,內在心理較為敏感和脆弱,在與其他同學相對比的情況下,易于產生自卑、叛逆、煩躁、好動等問題,這不僅影響后進生自我轉化的效果,還對后進生的整體發展產生阻礙。因此,在家校合作中,教師和家長應從心理入手,深入了解后進生的心理情感和問題本質,并采取積極關注、情感互動、交心聊天等方式,把握后進生的真實情緒,并與家長構建溫暖的家庭氛圍和教育環境,保證后進生的情感表達。同時,教師還應及時掌握后進生的學習興趣點和滲透作用點,從后進生的興趣愛好出發,以興趣為導向,更易于調動后進生的行為動力,促進其自我發展。此外,在家校合作中,教師可以采取匿名寫信的方式,與后進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給予后進生適當的心理距離和表達空間。
4、從言語入手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斯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贊賞。對于兒童來說,內心深處最大的渴望是得到父母的認可。由此看來,給予孩子相應的贊揚和充分的肯定是促進后進生轉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家校合作中,教師和家長應從言語入手,適當給予后進生應有的表揚和贊賞,幫助后進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其學習動力,這將對后進生的整體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同時,在言語運用方面,教師和家長可以從細節的生活細節、學習細節、行為細節等方面出發,如“積極幫助同學”“幫助老師拿教具”“奇思妙想的創意”“熱愛家務勞動”等,進一步提升后進生的情感體驗和行為感悟,這對培養后進生行動力、發展力以及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從思想、行為、心理、語言等方面入手,不僅能極大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和認知方式,還使學生在主觀意識、道德品質以及思維架構等方面得到積極培養,進一步推動自身整體的全面發展。同時,將家庭和學校相融合,時刻關注后進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狀態,合理溝通、及時調整,進而確保后進生的有效轉化和健康成長。此外,教師還應尊重和理解后進生,并從實際出發,與后進生建立和諧共處的師生關系,為其提供科學、合理、高效的轉化途徑,這將對后進生的自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徐強.誰言朽木不可雕?——基于家校合作的后進生轉化[J].讀與寫(上,下旬),2019(012):26.
[2]于凱洋.淺談如何通過家校溝通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新一代,2018(1):40.
[3]鐘清樂.為成長”保駕護航”——淺談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