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佳倩
摘要:幼兒園區域游戲生活化的構建不僅符合陶行知教育理論中“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思想,還能夠引導幼兒在自主游戲、主動參與和探索的過程中,獲得高質量的身心成長。就此,本文主要從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現狀和幼兒園區域游戲生活化的策略兩方面入手,簡要闡述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幼兒園區域游戲創建中的實際運用。
關鍵詞:幼兒教學;區域游戲;生活化教育
1、區域活動對于幼兒成長的重要意義
區域活動是以快樂以及滿足作為目的,以操作以及參與作為途徑的一種注重幼兒自主性學習的活動。幼兒能夠在區域活動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區域活動對于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區域活動有利于幫助幼兒獲得愉悅的情緒。區域活動的開展遵從自由以及開放的原則。我們要給幼兒提供了一個自主活動的探索空間,借助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不斷地探索與發現,達到幼兒滿足自我、增強自信的目的。其次,區域活動有助于幫助幼兒樹立團結協作的意識。當前,家長的溺愛幼兒的現象非常普遍,容易造成幼兒比較自我、嚴重缺失團結協作的意識。區域活動給幼兒創造了相互協商幫助、團結合作的機會,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感受到合作帶來的成就感以及愉悅感,加強了幼兒之間的人際交流,從而為幼兒融入集體、融入社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最后,區域活動有利于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幼兒由于年齡的原因,對于周圍的一切生活都充滿了好奇。區域游戲可以為幼兒營造豐富的生活情境,讓幼兒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豐富幼兒的體驗,比如超市售貨員、清潔工、爸爸媽媽、醫生護士等。幼兒在模擬的區域活動情境中,通過你來我往,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由此可見,區域游戲對于幼兒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幼兒園區域游戲生活化的策略
2.1設計生活化的區域游戲內容
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資源,同時,新時期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幼兒適應生活,在將來能夠更好地參與生活,進而在區域游戲的創建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嘗試挖掘生活內容引入其中,進而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能夠再一次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從而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區域游戲參與興趣,也使其能夠更順利、更高質量的與人進行交流、交往。例如,剛進入幼兒園的幼兒面對陌生的環境、其他幼兒和教師沒有安全感,容易出現煩躁或者哭鬧的情況。而在區域游戲內容的設計上,教師便可以為幼兒提供“娃娃家”這一游戲空間。在構建溫馨居家環境的同時,允許幼兒從家里帶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玩偶等,對“娃娃家”進行布置,并鼓勵幼兒在“娃娃家”向教師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家庭環境”等內容,引導幼兒在“娃娃家”為“娃娃”進行食物制作、衣物換洗、游戲指導等照護活動。進而使幼兒能夠在開心、專心投入于“娃娃家”這一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心理成長的滿足,在逐漸平復自身不安情緒的同時,獲得心理成長的安全感,以使幼兒不再抵觸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并且能夠盡快適應和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2.2投放生活化的區域游戲材料
幼兒活動的內容和質量的好壞,取決于教師所提供的材料,為了開發幼兒的智商,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幼兒教師應多使用開放性的材料。開放式材料是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而進行自由的組合、自由的操作,任意改造,沒有一定結構性的游戲材料。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多投放一些開放式材料,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而教師只進行一個大體的細節規劃,讓幼兒自主發揮,不用涉及具體的游戲規則,讓幼兒自己去創造。對于封閉式材料,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性質,把封閉性材料轉變為開放式材料,例如,熟悉的識字卡片,在識字任務完成后,用過的卡片也就失去了意義,但如果用這些卡片上的字編成故事,看哪個幼兒編的合理,誰的故事趣味性更強,誰的詞匯量掌握的更豐富,那么誰就獲勝。因為卡片游戲具有了輸贏的不確定性,而幼兒又有爭強好勝的特性,所以幼兒為了贏得比賽而不斷的進行努力嘗試,既鍛煉了幼兒的思維發散,也培養了其堅持不懈的精神。幼兒的教育離不開游戲,游戲自然也離不開材料,材料來源于生活,家長和教師應鼓勵幼兒在自己的活動領域內去尋找幼兒感興趣的材料例如,各種廢棄的飲料瓶、樹枝、鵝卵石,用幼兒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成想要的玩具,也可以把收集到的材料擺放到區角內。例如,幼兒可以把各種飲料瓶放到超市里,讓這些材料成為超市里亮眼的商品。讓幼兒全程參與到游戲中,滿足幼兒表現自我的想法,從游戲中學到應掌握的各種知識。綜上所述,開發幼兒最好的材料是開放性材料,如果是封閉性材料,就應該設計具有競爭性的游戲規則,把封閉式材料轉變為開放式材料。
2.3實施生活化、游戲化的活動評價
在區域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雖然強調幼兒的自主性以及自由性,但是教師科學地指導和評價是不可或缺的。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或同一年齡段的幼兒,都具有不同的思維特點以及發展水平。教師要充分地認識這一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科學的指導和評價,以此來發揮活動材料以及環境最大的教育價值。例如,小班幼兒在參與區域游戲活動時,往往會把活動材料丟得到處都是,在活動結束時更不懂得要將活動材料以及玩具收納整理好。為此,教師可以巧妙設置“送玩具回家”的游戲環節,逐步引導幼兒將不同的活動材料進行分類歸納。在搭建大橋的游戲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針對幼兒的不同表現和需求,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拓展探索思維。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大橋怎么搭建才不容易倒呢?”“大橋如果一邊高、一邊低會出現什么情況呢?”等問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興趣。同時,教師對幼兒的表現要進行及時的評價,要以積極的正面評價為主,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和創造,幫助幼兒增強信心。這有助于幼兒塑造積極樂觀的性格。
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活化、游戲化的區域活動對于幼兒自主性以及主動性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幼兒積累知識和經驗、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樹立團結合作意識的有效途徑,能夠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幼兒教師要致力于設計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讓游戲與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給幼兒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努力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丁蓓.幼兒園區域游戲的生活化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11):101.
[2]代玉.幼兒園小班區域游戲材料投放策略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06):116.
[3]王蕓.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兒園區域游戲開展策略探究[J].科普童話,2018(40):113.
義烏市賓王幼兒園 浙江 義烏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