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紅
摘要: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發展,離不開核心素養下科學的教育素質發展,是教育致力的目標。在小學課程中的美術和語文兩個科目中,一直是以傳統形式教學法進行,使學生能夠掌握語文文學等知識,以及讓學生在學習美術過程中通過不斷擴大想象思維進行作畫培養的創造力。教育工作在持續開展,為了更好的跟上新教育改革的要求,學科間的融合教學的思想也逐漸出現在教育教學中來。在小學教育中,小學與美術可以很好的和小學語文相融合。本文具體討論小學美術與語文相融合的教育教學實踐。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小學語文;融合教學
一、核心素養的含義和意義
當下時代,十分講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一種能力,具體指的是學生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步伐,并不斷的補充自身修養等優秀能力,以全面發展為目標。在小學語文中,核心素養包含了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等基本素養;在小學美術中,核心素養包含了審美能力、創新思維、圖文理解等基本素養。在小學美術與語文兩個學科中,核心素養是有相交的基本點的,如果能將美術與語文融合教學,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將有很大的幫助。
二、融合美術和語文兩學科教學的特點
學習源于生活,創新也來自生活。在美術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走進自然,欣賞自然,培養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積累素材,可展現在作畫中。在語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眼睛,通過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觀察分析,積累生活的素材和經驗,培養多生活感悟的能力,并用語言或文字的形式具體抒發表達出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兩個學科中有相似性,都是把美好的生活通過某種形式展現出來,不論從語言、文字或是作畫中,都能夠感受學生的思想感情和想象思維。很多名畫中,都能夠通過畫中感受到畫家想要傳達的情感,比如: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微笑》中,畫中表達的是一位微笑著的婦女形象,將人物的動作、形態都表現的非常細膩,畫家通過作畫表達出的微笑,帶有神韻的美,被很多美術學者贊賞。美術與語文都是這樣,通過想象展現到作品上,再通過作品帶領人們走入更加深刻的想象,對作品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小學美術和小學語文的融合教學法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敏感力和表達力,也十分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三、小學美術與語文融合教育具體實施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為進一步推動教育工作的開展,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視融合教育教學法。小學美術與語文兩學科從某種角度確實有相似之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有融合的必要,所以,在當下素質教育下,將小學美術與語文融合教學。
(一)用文學的角度感受美術作品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文學的角度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欣賞作品、延展知識、擴大眼界,更好的詮釋作品所表達的內在意義。引導學生多觀察,發揮創造力、提高想象力。一件作畫作品,絕不單純是一副畫,這幅畫的創作背景和畫家所處的環境背景都是從文學角度去深究思考的,從而能夠更好的掌握美術作品的境界思想。比如:路易斯.利奧波德.布瓦伊的《桌球》,我們看到的是作者1870年時候的作畫,也就看到了200年前歐洲人的生活。教師可以將這些名畫的背景講給學生,使學生能沉浸在文學和作品雙重境界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作品,實現美術與語文融合教學的結合效果。
(二)將小學美術與語文進行融合教學
在小學美術中,在作畫前,教師可先向學生展開描述,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想象,再讓學生帶著腦中的想象進行作畫。在前期,小學生可能無法獨立通過描述就能進行作畫,需要教師的引導,但學生可以在不斷的練習中,抓住教師描述的主題核心,結合實際生活的觀察和積累,再嘗試進行作畫。對中年級小學生,教師可讓學生平時收集生活素材,鍛煉學生觀察能力,讓學生每天用作畫的形式記錄生活,主題可不設限定,這樣使學生沒有思維限制,自由發揮,教師可以在后期為學生不定期舉辦班級畫展,并讓學生對自己所作的畫進行表達,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構建思維能力。對于低年級小學生,字、詞、句較低、中年級已有基本的積累量,教師在具體的美術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通過一首詩或一個成語典故進行作畫,比如: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讓學生通過想象后再進行作畫,即能夠更加深刻理解詩句,又能創作出通過思維想象的圖畫創作,一舉兩得。
結束語:
教育是一項有意義并長期進行的教育事業,怎樣的教育能更有助于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和提升,一直是教育事業在努力的方向。小學美術與小學語文在形式上有相似的地方,在教學方面也有結合的必要,對小學生提高教學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并對小學生素質教育全面發展起到重要的教學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融合教學的意識,提高自身綜合教育能力,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融合教學法,引導學生從美術和語文的思維中去不斷的發現并積極的進行表達,將融合教學法發揮極致,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宇珍.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與語文融合教學實踐研究[J].家長,2021,(05):135-136.
[2]廖輝祥.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