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要:高中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因為學生即將面對高考,所以大家對這個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視。在傳統的教學當中進行提煉,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打破傳統教學生硬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可以在互動當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吸引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當中,提高自身的全方位能力。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高中語文;教學運用
引言
在高中學習過程當中壓力比較大,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式互動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能夠重新審視語文這門學科,將語文與趣味聯系在一起,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和學生進行近距離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完善。
1、開展互動教學,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
高中語文學習的內容比較多,但是教學方法卻較為生硬,導致教學氛圍非常沉悶,學生的學習動力不夠強烈。學生在沉悶的學習氛圍當中,不僅學習成績無法得到提升,自身的學習心態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教師應該針對現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展開互動教學改善教學氛圍,在互動中消除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從而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展開互動教學還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更近距離的學習交流,快速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使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成績,實現自身的全面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當中通過一些趣味的話題和學生展開互動,魯迅先生的原名是叫周樹人,很多人都不知道魯迅的原名姓周,鬧出了不少笑話。教師通過趣味話題和學生之間展開交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感受到語文中蘊含的樂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讓課堂的教學氣氛逐漸活躍,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在交流與互動中實現自身的全面提升。
2、開展游戲互動,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學生每天都要背誦大量的語文課文,這樣會導致學生壓力非常大,降低學習的動力。而游戲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娛樂項目,在高中學習過程當中,學生逐漸遠離娛樂、遠離游戲,所以他們對游戲更加渴望,如果教師能夠通過游戲和學生進行互動的話,那么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必然有極大的幫助。所以教師可以將游戲適當地與語文的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通過游戲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積極地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游戲形式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對學習到的知識更加深刻;游戲教學還可以讓基礎較弱的學生也愿意參與進來,做到每一個學生能力上的提升,保證全班學生都可以提高自身的水平。例如,在學習《齊桓晉文之事》的時候,教師可以找學生上臺進行情景表演,一個學生表演齊宣王,一個學生表演孟子。然后讓學生按照課文進行對話和角色的表演。在情景學習中,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書本當中所描繪的內容,這樣對于學生理解知識非常有幫助。并且通過學生間的表演也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對課本學習的熱情,不自覺地參與到課堂當中,將學生的表演和課本的內容進行對比行,深入探究課文內容。學生在情景教學當中,不僅收獲了快樂,還學習到了知識。
3、開展小組學習,提供互動空間
學生互動可以讓學生了解彼此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對方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學生與學生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近距離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并展開相關的交流,這樣學生能夠得到思維上的開闊,對學生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學生互動的增加也能讓學生找到彼此幫助的伙伴,解決各自的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道路,從而實現自身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學習《赤壁賦》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彼此之間組建小組進行互動學習,每個小組由4位學生組成,4位學生的成績呈階梯狀排布,由成績最好的學生作為組長,帶領其他組員展開討論。在《赤壁賦》教學結束之后,教師給予每個小組10分鐘的討論時間,將這節課出現的問題和學習當中的心得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4、啟發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啟發性的互動教學方法在應用中是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師輔助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來解決問題。教師在一旁提供一定的輔助,能夠為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起到適當的激發作用,以此為基礎,教師能夠實現對學生知識學習情況的全面了解。如在《諫逐客書》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講解課文內容之前讓學生提前查閱春秋戰國及秦朝初年時代的相關資料,如此一來,在學生能夠自主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簡單了解之后,教師在課堂中對文章進行講解,應該以當時時代格局、社會發展狀態為基礎,緊扣教學計劃,對教學目的加以明確,學生對這一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展開深入思考并進行討論,為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供更多的參考信息,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實現對文章知識與文章所表達內涵的根本了解,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如在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這一課文的學習中,課文作為魯迅散文的代表作品,學生在學習中是以對作品內核文化的了解作為根本的學習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簡單地向學生傳遞文章中所包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文章中激烈的情感強加于學生,是無法保證教學效果的。為此,教師應該通過互動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該文章時的情緒,首先應該啟發學生思考,在課前根據課文內容科學設置教學問題。其一,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其二,劉和珍是什么人,她的身份是什么;其三,課文題目為什么是用“記念”而不是“紀念”;其四,劉和珍參與過什么活動;其五,魯迅先生在其中所表達的情感。通過五個層層遞進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加以啟發,幫助學生深入文章之中,對內涵做到透徹的挖掘,之后由學生組成小組針對問題尋找答案,再與教師進行結果辨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幫助學生加強對文章理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以此實現對教學效果的提升。
結束語
綜合而言,教師在當前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應該對老舊的教學理念加以摒棄,以素質教育為引導,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推動師生之間的深入交流,幫助學生保持飽滿的學習狀態。互動式教學的應用能夠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條件,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羅濤.淺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互動式教學的運用[J].新課程(中學),2019(04):77.
[2]彭娟.互動式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18(35):45.
浙江省臨安中學 浙江 杭州 3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