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林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小學教學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且還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的拓展。通過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使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以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高效課堂
在當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部分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較弱,所以在教學時難以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教學,使得學生的信息技術難以得到提升。其次,部分教師在教學時仍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味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則只能被動地接受,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反而還會讓他們失去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加之教師在教學時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互動,使得課堂氛圍較為枯燥乏味,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跟隨教師的思路學習知識,導致教學效率得不到提升。
一、結合實際生活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學科,對于其內容不夠了解,以為上信息技術課就是玩電腦。因此就需要教師結合實際生活,以學生興趣的激發,生活經驗的豐富,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一些鮮活的、真實的生活案例,能夠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以達到知識與技能的傳遞目的。首先,在新知導入中,結合實際生活中的素材與信息。比如人物故事、互聯網與計算機的發展歷程、趣味的生活案例等,都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其次,在重難點知識的講解中,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引發學生思考、想象、探究、實踐,強化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比如將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故事,用來演示知識內容,降低學習難度;或者引導學生自己在生活中挖掘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展開探究實踐,豐富自身的閱歷,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開展小組合作
由于不同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習方式等有所不同,他們對于具體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有所差異。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大多數教師通常都只是將自己作為了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注重自己的講解,學生們在這種學習模式之中沒有發揮自我的空間,同時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而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有效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的參與度,同時有效體現出學生們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從而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進行“表格數據處理”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們進行了合理的分組活動,并且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發展特點,確保每個小組中都有幾名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然后,筆者結合“表格數據處理”這一知識點,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問題,要求各小組結合這些問題進行思考與探討,鼓勵學生們在這一過程中進行積極的發言,給予了各小組足夠的課堂思考時間,學生們在這種合作學習活動當中有著較強的興趣,同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并且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學生的深入理解。
三、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與實踐性極強的科目,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停滯在表面上。在教學方案設計中應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得學生憑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提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生活與學習提供方便,這也就是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重要之處。由此可見,教師要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在教學課堂上安排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實際操作,與此同時可以布置一些課后操作任務讓學生在生活中主動學習,以此讓學生將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展現信息技術存在的必要性與價值。
四、強化反饋,做學生沉浸學習的鞭策者
在新型師生環境下,教師應該積極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并在學生之間樹立一些學生榜樣,讓學生之間相互發現,相互學習,培養“核心素養”。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種解決問題,論述問題,而是一種更為重要的綜合素養,是在知識經濟、信息化時代面對復雜不確定性現實生活情景時,運用所學的知識、思想,方法所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當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時,教師應及時使用電子白板去進行評價給與相關反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自豪感和滿足感。強化反饋,作為一種教育教學手段,特別是在創造師生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五、多樣開展活動,培養學生技能
對新課中的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場景進行緊密聯系,實現了學生信息意識的有效發展。踐行素質培養教學理念,緊跟時代發展要求,需要教師變革傳統學習活動的結構方式,手段與流程,讓學生通過碎片化知識的學習,在創新應用的實踐過程中,一方面從認知領域整合零碎的知識點,形成整體認知,另一方面提升積極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教師創新教學技能提升時為學生優化課堂學習環境提升教師自身專業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要有必要結合實際教材內容特點來進行教學方法的正確選擇。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針對圖片資料進行精彩效果的添加知識學習時。鑒于課堂中無法讓學生及時找到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資料,所以教師讓學生提前準備好了自己的照片子了,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私發他們自己的照片,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對圖像添加邊框組合多圖,以及結合自己的照片做成日歷牌。這個環節的設置主要是在學生初步具備本節知識相應的實操步驟基礎上。因此學生為了讓自己更有魅力,競爭意識得到充分激發。競賽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創新操作完成了競賽任務。如此學生在課堂學習與實際需求之間實現了平衡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及創新實踐意識,得到了極大提升。
目前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無論是在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模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導致教學效率難以產生突破性的進展。基于此,教師應該結合新課標的思想指導,深入研討教學現狀的不足之處,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模式、加強實操指導,從而妥善消除教學弊端,全面培育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收獲豐碩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張雪梅.分層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
[2]阮穎英.提升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質量有效方法的探索[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9(06).
[3]張文濤.提升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質量有效方法的探索[J].中華少年,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