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迪
摘要:在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教師要圍繞著學生的生活開展,教師在綜合實踐課程中要融入生活化教育思想,應用個性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養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形成活躍的思維,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實現綜合實踐課程知識的有效傳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實踐證明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調動學生課堂參與,提升課程質量的重要形式。基于此,本文通過深入探究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以期提升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教育教學質量,為推動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生活化教學;應用策略
現代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綜合實踐課程教師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實踐特點,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到綜合實踐項目中,通過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應用的生活情境、生活內容推動學生感知、增強學生體驗的方式,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引入新鮮的、接地氣的教育素材,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能夠使綜合實踐課程教學活動的質量有效提升。
小學生在學習綜合實踐課程知識的過程中,更喜歡應用實際生活經驗來解決實際的學習問題,那么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由此可見,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一、構建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在學習綜合實踐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具有興趣導向。那么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生對生活未知事物的探究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探究、學習活動的主動性,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實現綜合實踐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將這一理念落實到綜合實踐課程教學工作中,需要教師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發掘學生生活與綜合實踐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內容,并通過科學的方法為學生講解出來,從而在調動小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基礎上,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比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觀察身邊的植物》這節課程的主要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對植物知識的學習、探究興趣,在這節課程中我帶領學生們走出課堂,走入校園中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我們的生活中都有什么種類的植物,并分析不同種類植物的不同特點,指出不同植物適宜成長的生活環境,等等。這樣能夠使原本枯燥的綜合實踐課程知識更為有趣,能夠使學生在參與植物知識學習實踐的過程中,養成探究生活中的植物知識的良好興趣,從而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
二、選擇生活內容,教育回歸生活
在推動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的落實,需要教師將自身的教育工作回歸到學生生活中,不能只是將課程教學目光局限在校園內,而是要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力量,構建立體的教育環境,從不同的角度實施綜合實踐課程教學活動。
比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們走出校門,走進社區開展實踐活動,通過自身的觀察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法增強對生活經驗的理解。但是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地域文化特點,因地制宜設計綜合實踐課程內容,重在培養學生的生活體驗,在滿足學生體驗的基礎上提升課程質量。
比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高高興興上學去,輕輕松松回家來》的主題課程內容時,由于學生的的上學路安全問題涉及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因此我將學生們分成了三個實踐小組,指導學生進行合理分工:一個小組從路況、交通工具和交通執勤人員等社會因素進行分析,一組學生從家長的安全意識、送孩子上學的方式上進行分析,最后一組學生從學校的安全教育、安全規則等方面進行整理。
在組織這項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場所不僅僅局限在學校課堂上,而是推動學生走出課堂,從校園、家庭和社會三個場所中進行實踐調查,學生在調查過程中才能夠對校園安全問題尤其是上學、回家路上的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三、結合社會發展,培養實踐能力
生活建立在社會發展實際上,推動學生開展社會實踐調查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所以我們設計綜合實踐課程內容時,要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拓展學生的實踐范圍,適當增加綜合實踐課程內容的復雜程度,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慢慢適應新的環境,并探究解決社會發展問題的方法。
以筆者的課程教學活動為例,我在指導學生學習《保護環境我最行》的綜合課程內容時,我帶領學生們走出課堂,觀察距離學校比較近的自然環境,主要包括學校周圍的河流、樹木和垃圾場的實際情況,直觀的觀察由于白色污染導致的環境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們到附近的公園中為大家派發課前準備好的傳單,呼吁大家參與到環境保護中,通過這樣的實踐課程形式,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環保思想和環保實踐能力,同時在生活中自覺踐行各項環保活動。
四、結語
綜上,小學生在課程知識學習過程中,往往更喜歡用實際生活理解所學知識。所以我們在綜合實踐課程中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實際生活,科學開展可各項實踐教育工作,從而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潔 . 探究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