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簡·愛》中圣·約翰人物形象分析

2021-09-10 07:22:44許志聰胡愛華
今古文創 2021年18期
關鍵詞:意識形態

許志聰 胡愛華

【摘要】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中刻畫了圣·約翰這一人物形象。他作為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主要人物之一,也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可是,關于這一人物話語中所展現出的后殖民主義思想卻很少有人關注。本文運用后殖民主義理論探討圣·約翰在身份找尋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帝國主義思想和霸權意識。這一過程也正是他由被邊緣化的“他者”身份到被歐洲基督教文化所接納,最后回歸“統治者”身份的過程,反映出勃朗特在塑造圣·約翰這一人物時深受十九世紀英國帝國主義文化的影響。

【關鍵詞】《簡·愛》;后殖民主義;帝國主義;身份;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I1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8-0010-04

后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最早萌芽于19世紀后半葉,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延續了數百年的傳統殖民主義在非殖民化的斗爭中已經消失,前殖民地大多已經獲得了獨立。后殖民主義作為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它將宗主國與從屬國,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結合起來,從種族、身份、性別以及文化等多個方面研究話語與權力的關系。

夏洛蒂·勃朗特作為十九世紀歐洲白人女性中的一員,不可避免地受到當時基督教思想和帝國主義文化的影響。一方面,基督教作為歐洲傳統的宗教在英國具有超然的地位,其影響力早已覆蓋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勃朗特的父親本身就是基督教新教牧師,因此她從小就受到基督教教義的影響,反映在其作品中就是很多人物刻畫都帶有基督教印記。另一方面,在經歷了工業革命以后,英國的自然科學和工業化生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對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殖民擴張的浪潮席卷而來。這一時期由于深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思想的影響,很多作家在作品中或多或少提及海外殖民地,比如勃朗特和狄更斯都在作品中提及了印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勃朗特的經典小說《簡·愛》中出現了圣·約翰與簡·愛的對話,簡·愛以聆聽者的身份參與其中。這些對話不僅展現了圣·約翰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基督教徒,也體現出根植于作家內心深處的帝國主義思想和殖民意識。本文擬從勃朗特所刻畫的圣·約翰這一人物形象入手,發掘這一人物在身份找尋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后殖民主義思想。

一、后殖民主義理論概述

后殖民主義又叫后殖民批判主義(postcolonial criticism),是一個范圍十分廣的概念。它所有的內容都是基于歷史上的殖民事實以及這些事件所產生的種種影響。

從宏觀上來講,后殖民主義理論主要探討的就是從殖民開始到殖民結束后這整個過程中的所有問題(包括宗主國和殖民地)以及前殖民地所遭受的新殖民主義的問題,所以后殖民主義揭示的就是殖民與被殖民的關系問題。從微觀上來講,后殖民主義是一種話語策略,它以福柯的“權利”和“話語”理論為基礎,以宗主國和殖民地之間的文化差異為切入點來研究“殖民時期之‘后’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文化話語權利關系,以及有關種族主義,文化帝國主義等新問題”(363)。后殖民主義理論家認為西方社會中的中心主義和優越論思想是造成殖民主義產生的根源,這些具有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思想進一步加劇了東西方之間在意識形態上的對立,也助長了西方的霸權主義思想。

后殖民主義理論家主要通過否定主導敘事,解構等級秩序,以及揭示“自我”與“他者”身份之間的關系等研究方法,對具有霸權意識和帝國主義思想的西方文化進行批判。愛德華·薩義德認為帝國主義就是“統治遙遠土地的宗主中心的實踐、理論和態度”(9),西方社會的統治階級運用宗教和知識等手段將自己的帝國主義思想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殖民主義思想合理化,使這些思想在宗主國內部被廣泛接受。安東尼奧·葛蘭西也指出,統治階級通過嚴格的等級制度和規則束縛來確立自己的領導權,并通過“知識分子”來使被統治者認可他們的權威和領導。后殖民主義理論的主要目的就是揭示長期存在于西方社會中的帝國主義霸權意識形態,為處于邊緣化和他者身份的東方和第三世界國家發聲,使他們獲得平等的話語權,消解東西方之間的相互對立,最終達到東西方之間和諧共生的新型關系。本文擬結合愛德華·薩義德關于帝國主義的論述,以圣·約翰為研究個案重點闡述《簡·愛》中所呈現的宗主國內部帝國主義思想和殖民意識。

二、身份喪失

圣·約翰作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作者在其個人背景的設定上富有深意。他所屬的里弗斯家族“在從前亨利時代就已經是鄉紳了,任何人看一看莫爾頓教堂法衣室里的登記簿就可以知道(414)”。從引文中可以得知圣·約翰最初的身份是鄉紳貴族,這一身份在十九世紀的英國社會雖然屬于統治階級,但卻處于統治階級的邊緣,十分容易喪失話語權。而圣·約翰貴族身份的喪失則主要體現在其家族財富的減少和土地擁有權的喪失上。“因為她們告訴過她,她們的父親幾年前由于信托的人破了產,損失了很多錢(414)”。“因為我發現,等我把父親的債還清以后,留給我的全部遺產將只有這所快要倒塌的田莊、它后面的一排枯萎的杉樹,前面的一塊沼澤地連同那紫杉和冬青(426)”。一方面,財富的數量是確立統治地位和貴族身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工業革命之后興起的新興資產階級正是通過工業化生產所積累的大量財富來打破封建統治,并確立領導權的。因此,文中作者借里弗斯家族信托破產和欠下外債來暗指圣·約翰原有鄉紳貴族身份的喪失。另一方面,對于土地的占有和控制始終都是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核心焦點。正如愛德華·W·薩義德所說:“歸根到底,帝國的問題就是實際擁有土地的問題”(107)。引文中圣·約翰在向簡·愛訴說自己貧窮之時,并未提及自己目前所擁有的財富價值,而是詳細介紹了自己目前所占有領土的范圍,反映出圣·約翰十分清楚土地這一實際的地理基礎對于他貴族身份和領導權界定的重要作用,展現出隱藏在其內心的帝國主義思想。勃朗特以對話而非旁白的方式來表現圣·約翰所擁有得領土面積逐漸減少這一事實,暗指了圣·約翰已經意識到自己鄉紳貴族身份的喪失,為下文他需求自我救贖,找尋牧師身份埋下了伏筆。

這樣一種原有身份的喪失,對于圣·約翰來說無疑是痛苦的,這不僅讓他產生了不滿的情緒,也使他在一段時間內無法接受家族沒落的事實。“我出身卑微,里弗斯是個古老的姓氏;可是僅有的三個后裔當中,有兩個在陌生人中間當下屬糊口,另一個認為自己遠離家——不僅是終身離開,而且至死都是這樣(427)”。圣·約翰先是強調自己出身卑微,后又聲稱里弗斯是一個古老的姓氏。這一表述不僅展現出圣·約翰十分矛盾的內心活動,也反映出他對于“自我”與“他者”關系的清晰認識,為其隨后的離家決定埋下了伏筆。一方面,他想要讓外人(簡·愛)知道自己原有的貴族身份,以維持其白人統治者的形象。可是家族的沒落卻打破了圣·約翰對于自身貴族身份的界定,使他不得不意識到自己已經處于被邊緣化的“他者”地位。另一方面,在十九世紀的英國,沒落貴族的社會地位僅僅是比“囚犯”和“奴隸”高一些,也是喪失話語權的存在。家族沒落后的圣·約翰既不能被擁有話語權的白人貴族重新接納,又不能真正融入以黑人和奴隸為主的貧民階層。正是這種具有“矛盾性”的處境才導致了他身份的喪失。“有兩個在陌生人中間當下屬糊口”則表現出圣·約翰對于家族沒落后貴族身份喪失的不滿和不甘心,其強烈的階級意識使他難以接受家族沒落的事實。在別人眼中體面而又值得尊敬的教師工作,在他看來只是糊口的差事。他的這種觀念正是其帝國主義思想的體現。圣·約翰所說的“下屬”與葛蘭西所用的“屬下”一詞是一個意思,它們都是代指“城市最底層的無產階級”,是一個無法獲得帝國主義文化承認的群體。雖然圣·約翰兄妹都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但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他們是處于被邊緣化的“他者”地位,是不被認可的。此時已經處于貧民階層的圣·約翰卻始終以貴族階層的視角來看待自己家族的處境,反映出他并不認同現有的身份,相反他渴望回歸統治階層。

另外一段引言“另一個認為自己遠離家——不僅是終身離開,而且至死都是這樣”則是圣·約翰在身份喪失后內心活動的體現。他“認為自己遠離家”暗指了其無法回歸原有的貴族身份。由于家族的沒落,使圣·約翰由貴族淪為了貧民。傳統的西方社會對于同一性十分看重,這種重視不僅體現在上層社會對于貴族血統的看重,也體現在對于本民族文化和身份同一性的認同上。當圣·約翰因家族的沒落而失去原有貴族身份的時候,他就永遠不可能完全回歸真正意義上的宗主國“統治者”地位,即使最后再次獲得了話語權和“統治者”的身份,也無法再被宗主國接受,所以圣·約翰才會認為自己遠離家鄉。而“終身離開,而且至死都是這樣”則揭示了圣·約翰內心深處遠走他處的想法。從上下文中可以得知,圣·約翰離家后所要去的地方就是海外(印度)。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社會中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思想盛行,海外對于英國在經濟、政治,以及文化上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對于宗主國的人們來說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不論是貴族還是貧民,海外無疑是一個新的開始,是獲得領土并找尋新身份的好地方。所以,圣·約翰才會在家族沒落后想到通過遠離家鄉,從此消失的方式來減輕自己內心的痛苦和不滿,并借此希望能找尋到自己認可的身份。

三、身份找尋

里弗斯家族的沒落雖然使圣·約翰失去了作為“統治者”的物質基礎,但并沒有使其失去自身的天性和精神上對于“統治者”身份的追求。“剝掉了基督教用來遮蓋人類缺點的血衣,我,在我的原始狀態中,只是個冷酷無情、野心勃勃的人罷了”(452)。“我的野心是無窮無盡的;我希望往上升、希望比別人做更多事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452)。從上述獨白中可以發現圣·約翰十分清楚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正是基于這樣的性格,圣·約翰才會在家族沒落后選擇成為一名牧師。而他選擇牧師身份則是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想通過宗教的救贖來擺脫自己沒落貴族的身份;二是為了通過宗教磨煉自己的天性;三是為了滿足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霸權思想。

首先,圣·約翰對于沒落貴族身份的擺脫主要體現在其更改自己的名字上。“圣·約翰多半是他受洗的名字”(413)。名字對于一個人來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是一個人的身份標識物,也是家族印記的保留。一方面,圣·約翰替換自己名字的行為反映出里弗斯家族復興無望,以及他對于沒落貴族身份的放棄。而“圣·約翰”這一新名字在《簡·愛》原版中是“St.John”,其中的“St”就是英文單詞“saint”的縮寫,一般指教會認可的圣徒或者指似圣徒般的人(虔誠、品德高尚的人)。圣·約翰使用這一新名字暗指了他所要找尋和認可的身份與教會有關。另一方面,基督教作為歐洲大陸的主流宗教,具有絕對的權威和廣泛的信眾,其教會中對于基督徒的“受洗”儀式象征著洗去自身原罪和更新自己的生命。圣·約翰為了在原有身份喪失后不被排除在白種人的基督教歐洲觀念之外,利用自己在膚色(白種人)和性別(男性)上的先天優勢,通過“受洗”儀式改變了自身帶有里弗斯家族印記的名字,并使自己在宗教層面上也處于優勢地位(基督教會中的神職人員),為其最終回歸“統治者”身份和獲得領導權奠定了基礎。

其次,圣·約翰找尋到牧師身份是為了鍛煉自己,為回歸“統治者”身份做準備。“我尊重忍耐、堅毅、勤勞、才干;因為只有通過這些,人們才能達到偉大的目的、升到崇高的顯赫地位”(452)。在圣·約翰看來,如果想要回歸“統治者”身份,自己必須具備上述的品質,而這些品質也正是基督教教義中所提倡的。因此,圣約翰才會選擇成為一名牧師來鍛煉自己。正如其在文中所說:“宗教為我做了這么多事,使原始材料得到最好的利用;修剪和訓練了我的天性。但是她不能消滅天性;天性不會消滅,‘直到凡人變為不朽的時候’”(453)。通過上述話語可以發現,圣·約翰在主觀意識上并沒有意識到宗教對于人們天性的“修剪和訓練”其實就是抹殺個人的情感,使宗教教義凌駕于人性之上,進而更好地為宗主國和教會所搭建的統治體系服務。圣·約翰這里對于宗教的崇拜也與愛德華·薩義德所關注的“經驗的差異”這個概念相對應,“這些觀點和經驗總是企圖疏遠和壓制異己”(42),這其中就包括了圣·約翰個人的“天性”,反映出其在意識上已經被帝國主義所同化。他的觀念不僅迎合了當時宗主國內部的統治秩序,也符合了其作為宗主國代言人的形象。

最后,牧師的身份可以暫時滿足圣·約翰對于權力的渴望。“我勸人家要對卑微的命運滿足,我用替上帝服務為理由,甚至為砍柴的和擔水的人的職業辯護—而我,上帝的任圣職的牧師,卻幾乎在不安中發了瘋”(429)。引文中“任圣職的牧師”和“替上帝服務”反映出圣·約翰找尋到牧師身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霸權思想。從宗教層面來講,在當時以基督教為主導的英國社會中,上帝是人們心中最高的信仰,擁有絕對的權威。而對于圣·約翰這樣一個沒落貴族的長子來說,能為上帝服務的牧師身份無疑是恢復自身權威最有效的途徑。所以,即使牧師的工作內容違背了自身的天性,自己也十分反感為砍柴的和擔水的人的職業辯護,圣·約翰還是暫時選擇了牧師這一身份。從階級層面來講,作為原有統治階級中的一員,圣·約翰在被邊緣化后選擇成為牧師的行為表明其所找尋到的牧師身份并非單純宗教意義上的牧師(在教會中專職負責帶領及照顧其他基督徒的人),而更多的是一種進行統治和管理的方式,也就是后殖民主義理論家葛蘭西所說的“有機知識分子”,“是施加指導,組織,教育,智力方面的影響,爭取或保持領導權”(482)。在當時的英國社會當中,牧師是少數擁有學習知識和解讀圣經權利的群體之一。作為統治階級對人民進行精神控制和心理認同的工具,牧師通過在宗主國內對信徒和人民進行教化,來使國民認同統治階級的領導。同時,牧師對于圣經的解釋權也使統治階級對于底層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合理化(比如像基督教中的原罪思想認為人生來需要贖罪),讓被統治者在心理上認同自己所處的階級。正是由于牧師與統治階級關系密切,并且享有部分統治階級的領導權,圣·約翰才會在身份喪失后暫時選擇牧師作為自己新的身份,即使對于牧師的工作內容有所不滿,也依然堅持。

此時的圣·約翰雖然還沒有重新獲得“統治者”的身份,但他已經通過宗教初步完成了自己身份的找尋,不論是從其自我意識的角度,還是從外部宗主國的社會文化角度,他教區牧師的身份都已經被宗主國接納,并為他最終重新找尋到 “統治者”的身份鋪平了道路。

四、身份認同

從上節分析中可以發現,圣·約翰并不完全滿足于已經獲得的牧師身份,原因在于這一身份雖然使其擺脫了被邊緣化的貧民身份,但不能幫助其完成對于原有“統治者”身份的回歸。圣·約翰對于自我身份的最終認同主要體現在他選擇成為一名傳教士的決定上(傳教士一般指在海外傳播基督教思想的人,這一職業在早期教會時就已經存在,比牧師擁有更為久遠的歷史)。這一決定也是其在帝國主義意識形態觀念的驅使下所做出的,“這些意識形態的觀念包括:某些領土和人民要求和需要被統治;還需要有與統治相關的知識形式”(10)。

首先,“東方”對于身處于宗主國內部的圣·約翰來說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東方”本意指遙遠,新異的地方,小說中指的是圣·約翰即將以傳教士的身份所去的殖民地。“我認為一個基督教勞動者被指定耕耘的大地越貧瘠,越沒有收成——他的辛勤勞動帶來的報酬越少——榮譽就越高。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命運是先驅的命運;而最早的福音先驅是使徒們——他們的首領就是救世主耶穌”(427)。在十九世紀的英國,海外殖民地被基督教看作是未被開發的原始之地,生活在上面的人民都帶有“原罪”,是最需要牧師去傳教和布道的地方。殖民地的這一特點正好滿足了圣·約翰對于基督教榮譽和先驅命運的渴望。雖然傳教士是基督教中職位較低的神職人員,但相對于東方而言這一身份是至高無上的。只要去了東方就可以瞬間獲得大量的榮譽和接近上帝的機會,所以圣·約翰認同了傳教士的身份。他對于東方的態度也反映出其思想已經被統治階級運用宗教教義和各種規則制度所控制,并逐漸成為宗主國尋求更多海外利益的工具。

其次,圣·約翰認為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傳教士。“上帝有一個使命給我;要把它帶到遠處,很好地完成,那么,技巧和力量,勇氣和雄辯,軍人,演說家所有最好的條件都需要,因為這一切全集中在一個好的傳教士身上”(437)。引文中,圣·約翰向簡·愛訴說了自己對于傳教士身份的認知。傳教士的服務對象是上帝,接受的是上帝賦予的使命。在圣·約翰看來,這一身份擁有比服務于封建君主的上層貴族更高的身份地位,比自己原有的貴族身份更加尊貴。在所需條件上,圣·約翰認為成為一名傳教士需要具備各種職業的能力,這一身份只有少數“全能”的歐洲人才能擔任。他的上述認知正是受到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義務”的影響,是相對于海外本土人而言的“全能”和“使命”。“這種義務一方面要能使善良的男女接受遙遠的領地及其人民應該被征服的觀念,另一方面能補充宗主國的能量,以便使這些善良的人們認為,全面統治是統治附屬的、低等的或不太先進的人的長期的、幾乎是形而上的義務”(11),反映出其高傲的宗主國心態和統治思想。

最后,在圣·約翰的認知體系中傳教使命至高無上。“對,還認為,不得不認為,自己受到了命運的器重,只盼望著這樣的一天到來;到那時候割斷世俗聯系的十字架,將放在他肩上,那位自己也是最卑微的成員之一的教會戰士的首領將會說:‘起來,跟著我!’”(426)。一方面,“十字架”“教會戰士”等十分具有指向性的詞語反映出圣·約翰對于宗教的獻身精神和虔誠信仰建立在傳教使命之上。從古英語時期的《貝奧武夫》到中世紀的騎士精神,個人英雄主義思想一致貫穿于當時的歐洲社會。對于圣·約翰這樣一個沒落貴族的長子來說,像傳教這樣一種獻身上帝,遠離故土,具有強烈個人英雄主義情懷的任務更是具有不可阻擋的吸引力。圣·約翰對于傳教使命的認同揭示了隱藏在其內心深處的霸權思想,和他希望將宗主國的教會思想傳播到海外,進而去同化和控制殖民地人民的野心。另一方面,傳教是上帝賦予牧師這一職業的使命。當圣·約翰背負著傳教的使命,以傳教士的身份到達海外殖民地,他不僅可以培養自己的信眾,還可以運用上帝的使者這一最高身份控制殖民地。圣·約翰雖然歌頌上帝,并稱自己是上帝的奴仆,可是上帝只存在于他自身的信仰之中,并不是真實的存在,自己才是殖民地的“領袖”。這無疑就滿足了圣·約翰回歸“統治者”身份并獲得領導權的愿望。

由此可見,圣·約翰對于傳教士身份的認同向我們展示了隱藏在其內心的統治野心,并揭示了十九世紀西方社會中盛行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思想。

綜上所述,本文從后殖民主義理論出發,通過分析圣·約翰在《簡·愛》中的對話來揭示其內心的帝國主義思想以及隱藏在宗教外衣下的殖民意識,這些思想也始終是決定其自我身份選擇的關鍵因素。作者運用這種具有主導性的敘事手法在話語中展現了圣·約翰強烈的帝國主義思想和殖民野心,并借助對話描繪了圣·約翰上述思想實施的具體途徑(宗教)。圣·約翰從神職人員的角度,述說了白種人具有天生的優越性,同時具有拯救世界的使命。而歐洲在宗教、文化以及歷史上也都是具有先導性和權威性的,必須遵守西方社會秩序,服從白種人的領導,使其帝國主義和殖民野心最終得以實現。我們在閱讀《簡·愛》這部具有反抗精神的作品的同時,也應對作品所反映的帝國主義和殖民思想有所警惕,為防止新型的殖民入侵提供經驗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夏洛蒂·勃朗特.簡·愛[M].祝慶英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413,414,426,427,429,437,452,453.

[2]愛德華·W·薩義德.文化與帝國主義[M].李琨譯.北京:三聯書店,2016:9,107,42,10,11.

[3]谷紅麗,《簡·愛》和《滄海茫茫》中的殖民主義話語[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1).

[4]甘艷平.《簡·愛》中的殖民主義意識解讀[J].作家,2008,(8).

[5]胡友珍,梅然.后殖民主義理論的中國話語[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6]王寧.后殖民主義理論思潮概觀[J].外國文學,1995,(5).

[7]習曼云,《簡·愛》的后殖民女性主義解讀[J].電影文學,2010,(12).

[8]余一帆,趙治.葛蘭西有機知識分子概念新探[J].理論月刊,2016,(2).

[9]殷旭輝.葛蘭西霸權概念辨析[J].東岳論叢,2010,(9).

[10]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482.

[11]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363.

[12]鄭麗娜.人性與神性的統一——論夏洛蒂的宗教觀[J].社會科學輯刊,2006,(3).

猜你喜歡
意識形態
芻論“意識形態終結論”的本質及危害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8:04
網絡空間無政府主義思潮審視
從意識形態角度對《麥田里的守望者》兩譯本的研究
廣告語的批評性話語分析
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創新路徑研究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0:56:27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55:21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43:37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28:18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49: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日韩精品毛片|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3344在线观看无码|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国产精品第页| 欧美啪啪精品|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欧美成在线视频|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99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国产91视频观看|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www欧美在线观看| 色综合手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VA中文字幕| 操国产美女|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影院|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尤物国产在线| 国产特级毛片|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欧美成一级|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99久久精彩视频|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美女亚洲一区|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亚洲女人在线|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青涩在线|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天天色|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情侣一区|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91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