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粵古驛道是廣東省重要的歷史文化游徑,其保護與創新性發展是當前文化遺產學的重要研究課題。從化錢崗古道作為8個南粵古驛道示范地區之一,其保護利用對挖掘從化古驛道文化內涵,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及帶動古道沿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筆者通過田野調查,結合錢崗古道發展概況及沿線旅游資源概況,提出保護與創新性發展路徑,發揮錢崗古道的時代新價值。
關鍵詞:旅游資源;創新性發展;南粵古驛道;錢崗古道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19年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鄉村振興戰略下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性發展研究”(2019GWQNCX030);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遺產廊道視角下南粵古驛道保護與利用研究”(2020GZGJ243)。
南粵古驛道是指1913年前承擔人員往來、運輸物資、傳遞文書等功能的廣東境內陸路及水路,涵蓋古代官道及民間自建古道[1]。南粵古驛道蘊含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這些遺產資源具備歷史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美學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等多重價值。推動南粵古驛道保護與創新性發展,既有利于進一步繼承與弘揚嶺南優秀歷史文化,帶動鄉村振興,也有利于推進廣東文化強省建設,實現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然而,縱觀南粵古驛道當前的活化利用情況,古驛道因歷盡滄桑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公眾對古驛道的認知率較低,缺乏對古驛道文化價值的深入認識。因此要加快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與創新性發展工作,通過有效串聯古驛道沿線文化遺產,發揮古驛道的新時代價值,提升廣東文化遺產的國際地位。
從化錢崗古道是廣東省于2017年重點建設的8處古驛道示范區之一,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見證了嶺南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歷程[2]。目前,錢崗古道的學術研究主要圍繞錢崗古道途經的錢崗古村景觀空間形態、公共空間形態及古村落規劃保護等方面,如郭旖旎采取歷史文獻法、田野調查法及訪談法,對錢崗古村的景觀空間形態開展深入分析,并圍繞區位因素、歷史文化及村民構成情況等方面對錢崗古村進行詳細介紹[3];劉小冬等重點探討了錢崗古村公共空間形態結構、公共空間序列、公共空間類型與功能等內容[4];郭謙和林冬娜借助實地考察及測繪法,在分析錢崗古村的文化價值、村落形態及景觀特色的基礎上,提出古村落具體的規劃設計及保護措施[5]。筆者梳理國內外的研究文獻發現,關于錢崗古道沿線旅游資源情況、古道保護與創新性發展路徑研究成果較少,導致錢崗古道的知名度較低,旅游潛力有待進一步激發。本文基于田野調查,對錢崗古道發展概況、沿線旅游資源概況及保護與創新性發展路徑等方面展開論述,對如何更好地發揮古道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分析,以期為實現從化鄉村振興提供參考思路。
錢崗古道作為從化知名的民間古道,是聯系從化官道和流溪河古水道的重要支線,過去承擔著郵驛通信、交通和商貿等重要功能[6]。古道位于廣州市從化區太平鎮,西至錢崗古村,東至上清幽,途經文閣村、錢崗村、顏村和紅石村,全長約15千米[6]。隨著時代變遷,錢崗古道絕大部分已被現代道路覆蓋,現存的古驛道總長約0.6千米。古代驛站和驛鋪絕大部分也不復存在。古道雖破敗嚴重,但其交通可達性好,主要通過國道G105線和大廣高速、派街高速等外部交通網絡連接。目前,古道周邊村落的道路已硬底化,但古道與周邊景區的公共交通接駁線路較少,兩者之間的聯系仍需加強。
錢崗古道途徑的錢崗古村是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入選者,始建于宋朝,古村落的絕大部分建筑物為明朝所建造[4]。錢崗古村居民以陸姓為主,是南宋左丞相陸秀夫的后嗣[7]。錢崗古道見證了陸氏后人舉家南遷及定居于錢崗的歷史,并鐫刻著陸氏先輩“詩書開越,忠孝傳家”的祖訓[8]。村內設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陸氏廣裕宗祠”,至今已有近600年歷史,宗祠內供奉著兩位陸氏名人——陸賈和陸秀夫[9]。
錢崗古道示范段保護利用工作啟動后,取得了初步成效。其通過開展古建筑保護修復及古村落衛生整治工作,錢崗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改善。此外,有關部門在古驛道沿線設置了標識牌,建成并開放錢崗村史館、文史館和文化活動中心,增加市民觀景、休憩和環衛設施,并成功舉辦攝影、徒步等多項文體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對從化錢崗古道沿線旅游資源的統計資料顯示,錢崗古道及其周邊旅游資源主要涉及9個類別,共有54個旅游資源單體(表1),以美食與土特產品、古村落與古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域風光和遺址遺跡類旅游資源為主,資源類型豐富多樣,適合開發鄉村觀光旅游、康養旅游、文化體育旅游以及考古研學游等眾多旅游活動類型。錢崗古道地處廣州環城游憩圈內,有利于吸引粵港澳大灣區的客源市場。但古道沿線僅有十余家民宿及家庭旅館,住宿接待設施嚴重不足,降低了旅游者的旅游體驗質量。
(一)制定錢崗古道保護和活化利用詳細規劃
要開展錢崗古道保護和活化利用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將錢崗古道及其沿線的古村落與古建筑、名人名居與紀念建筑、遺址遺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眾多優質旅游資源整合串聯起來,不斷挖掘古道背后的嶺南歷史文化,打造供市民休閑、游客游覽的遺產廊道。對古村落與古建筑、名人名居與紀念建筑、遺址遺跡等文物古跡實施嚴格保護及保養式的活化利用,修舊如舊,盡量保留原古跡風貌。同時,從化區可將錢崗古道的活化利用工作與沿線鄉村旅游經濟發展工作相結合,對外宣傳古道沿線鄉村的特色美食、土特產品和景區資源,通過發展壯大旅游產業,實現鄉村振興。
(二)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要強化對錢崗古道旅游開發的資金扶持力度,重點完善公共交通設施、安全保障設施、商業服務設施、游憩設施、科教設施和環境衛生設施等旅游基礎設施,并實現古驛道與周邊景區的公共交通接駁,推動沿線旅游業發展,發揮古道文化獨有的附加價值。
(三)加大錢崗古道宣傳力度

錢崗古道可以整合新媒體、傳統媒體和節事營銷等資源,拓寬錢崗古道宣傳推廣渠道,通過多途徑向公眾開展錢崗古道歷史文化知識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市民的遺產保護意識。同時,借助擲彩門、貓頭獅、上燈、水族舞、醒獅、客家山歌、麒麟舞等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舉辦錢崗古道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讓公眾深刻感受錢崗古道的文化魅力,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與參與古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高對錢崗古道文化內涵的認同度,努力實現古道文化遺產資源的創新性發展。
(四)發展康養旅游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都市人群亞健康問題的與日俱增,康養旅游的消費需求應運而生。康養旅游業是養老服務業、旅游業、文化業、休閑業和醫療保健業等多個產業相互交叉及滲透,并逐漸融合形成的新興產業,其將成為我國旅游消費的新增長點[10]。錢崗古道適合發展康養旅游,其沿線的優質溫泉資源、風景優美的古村落及森林公園可為公眾提供康養休閑的活動場所。
(五)發展文化體育旅游
近年來,文化體育旅游已逐漸成為公眾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其有助于加快我國體育強國建設,進一步提升國家體育文化軟實力。錢崗古道所在地擁有優越的戶外運動條件,其可通過舉辦徒步、露營、定向越野、攝影、展覽等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體活動,發展文化體育旅游、農家樂、鄉村觀光和鄉村民宿等新興業態,實現文化和體育相互促進,響應國家全民健身的號召,同時豐富旅游者旅游體驗,提升錢崗古道吸引力和知名度,拉動當地經濟增長。
(六)發展考古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是指旅游者為了滿足其探求知識與文化需要而開展的旅游活動,通過此項活動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個人發展[11]。研學旅行已被教育部列為學生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對于培育學生的心智能力、知識拓展能力及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12-13]。錢崗古道擁有獨特的嶺南古村落與古建筑、名人名居與紀念建筑、遺址遺跡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豐富遺產資源,可通過發展考古研學游,將古道田野調查、歷史遺跡修復和古道保護利用等古道活化工作內容設計成趣味研學精品課程,讓更多公眾深入了解古道沿線的遺產保護、鄉土鄉情和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知識,引導公眾主動傳承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深入踐行知行合一的理念。
要以從化錢崗古道保護與創新性發展為著力點,在深入挖掘古道歷史文化遺存及整合沿線優質旅游資源的基礎上,采取錢崗古道保護和活化利用詳細規劃制定、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古道歷史文化宣傳推介等途徑,構建集康養旅游、文化體育旅游、考古研學游等多種類型旅游活動于一體的特色古驛道,將錢崗古道打造成為推動從化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促進從化區文化、體育、旅游和教育等多種產業業態的高質量融合和發展。
[1] 香嘉豪,張河清,王蕾蕾.“一帶一路”背景下線性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研究:以南粵古驛道為例[J].當代經濟,2018(17):77-79.
[2] 李葆華,謝偉群,馮帶娣,等.新公共治理視角下古村落文化可持續性發展模式探索:以從化區太平鎮錢崗古村為例[J].區域治理,2019(4):26-28.
[3] 郭旖旎.錢崗古村景觀空間形態解析與保護開發研究[D].廣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4:1-7.
[4] 劉小冬,郭紅露,陳澤州.廣州錢崗古村落公共空間形態初探[J].現代園藝,2016(12):236-237.
[5] 郭謙,林冬娜.厘清古村脈絡,還原歷史原貌:廣東從化錢崗村保護與發展研究計劃[J].新建筑,2005(4):35-38.
[6] 廣東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全面啟動[EB/OL].(2017-12-23)[2021-03-02].http://zfcxjst.gd.gov. cn/zwzt/jslj/ndgz/content/post_2950314.html.
[7] 成永剛.廣州市以旅游產業為導向的傳統村落的規劃發展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大學,2017:9.
[8] 央廣網.廣東將重點打造8處古驛道示范區[EB/OL].(2017-01-13)[2021-03-02].http://news.cnr.cn/native/ city/20170113/t20170113_523480501.shtml.
[9] 馮海波.從化錢崗驛道:古道清幽通府城[N].廣東科技報,2017-07-21(15).
[10] 李莉,陳雪鈞.康養旅游產業創新發展的動力因素研究:基于共享經濟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4):36-40.
[11] 白長虹,王紅玉.以優勢行動價值看待研學旅游[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151-159.
[12] 黎萍.南京市研學旅游市場開發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6):76-80.
[13] 衣新發,衣新富.研學旅行與學生創造心智培養[J].創新人才教育,2017(1):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