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雄強
摘 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是滿足人們追求高質量旅游的必要手段。而對旅游資源的規劃和開發,是促進當地經濟增長的前提。目前,許多生態旅游發展仍停留在當地自然生態環境中,單一的發展模式不能滿足多元化的市場要求。文化創意在與旅游資源規劃開發的融合中仍存在些許問題,如文化創意融入旅游資源機制尚未完善、文化的創意性有待提升以及文化創意對游客吸引力不足。基于此,旅游業必須突出地方特色,依靠創新驅動,將當地名勝古跡和風土人情有效盤活,提高當地旅游價值。
關鍵詞:文化創意;旅游資源;規劃開發;文旅融合
中圖分類號:G124;F592 文獻標識碼:A
旅游資源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前提,其作為游客活動的載體,按照《旅游規劃通則》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種。每一種資源都包含不同的景觀和類型。旅游資源規劃開發與文化創意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對旅游資源進行規劃和開發時,需要結合當地的風俗文化、建筑文化、飲食文化、購物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等進行細分,將其運用于文化創意中,為文化旅游建設做好鋪墊。
(一)文旅融合滿足人們旅游消費需求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均消費水平的增加,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旅游出行也成了節假的常態。傳統旅游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逐漸降低,自然景觀對游客的吸引力逐漸減少,過去的單一旅游產品難以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基于此,將文化創意融入旅游資源規劃開發中,能有效幫助游客了解當地文化,體驗當地風土人情。在享受美好自然景觀的同時,感受文化熏陶。
(二)文旅融合幫助旅游產業優化升級
傳統旅游業主要以觀光游覽為主,而周邊非旅游產業,如住宿、飲食等對經濟帶動作用較弱。目前,隨著消費多元化,旅游產業的單一產品和文化創意的滯后,不利于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基于此,優化文化創意,將文化創意融入旅游資源中,使其增加旅游業的文化底蘊,加深消費者的體驗,從而帶動消費增長。
(三)文化創意是旅游開發的驅動力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背景下,文化創意的發展更為深入。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的文化都不同。基于此,將各地區的特色文化融入旅游資源規劃中,不僅能幫助當地旅游業創新發展,還能推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文化創意融入旅游資源機制尚未完善
文化創意融入過程中,相關的管理機制未完善和落實,很大程度影響了兩者的融合進度。目前,在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中,仍然有較深的隔閡,相關的管理機制也被分割開來。雖然兩者在各自的產業中均有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隨著兩者的深入融合,因其管理機制尚未完善,導致文化創意在融入旅游資源規劃開發中主體不明顯,阻礙了旅游產業的發展。同時,人們對文化旅游的態度和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改變。而傳統景區日趨老化,文化創意新產品開發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旅游+”融合發展不夠深入[1]。致使文化創意在與旅游資源規劃開發融合中短板較為明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步伐不快。
(二)文化創意的創意性有待提升
“文化+旅游”的形式是新常態下旅游業的新發展模式,文化創意成了旅游業發展的關鍵。文化資源是旅游業的支柱,創意是文化的靈魂。然而,目前的文旅融合中,產品開發沿用傳統旅游業的商品形式,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這導致其文化創意嚴重不足,具體表現為,在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重視旅游資源而輕視市場需求,導致旅游產品與游客需求不一致。另外,文化創意性還表現在文化創意要素與旅游資源規劃開發融合上,未基于自身的特色進行設計,導致成品缺失當地特色。
(三)文化創意對游客吸引力不足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不僅可以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和傳承,還能增加地方旅游特色和吸引,達到“以文化城”的效果[2]。因此,以文化傳承為目的的文化創意,有利于推動文旅融合,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然而當前許多旅游產業開發滯后,如一些古村落的旅游開發。其因創意文化人才匱乏,對產品的創意性開發較淺。思路決定出路,文化創意的不足使當地旅游資源規劃開發陷入后繼乏力的困境。開發出來的創意性產品常常流于形式,很難引起游客的吸引力。同時,相關人員未充分掌握市場形勢的變化,造成當地旅游產業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滯后。
一方面,文化創意需遵循相關原則,保證文化創意和自然資源融合。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主要是對當地景觀、建筑等進行設計,融入文化創意需要強大的邏輯、專業能力、創新能力、想象力和規劃能力,比較考驗設計師的功力。基于此,設計師在融入文化創意時,應遵守以下原則。第一,遵守地域性原則。當地的文化建設、民風民俗是保證其地域特色的核心。因此在做文化創意設計時,應立足于當地文化,遵守地域性原則,避免創意的同質化。第二,遵守保護性原則。隨著文化創意的發展,旅游景區在對文化重度開發下,容易使當地的民族文化資源被消耗殆盡。基于此,在對旅游資源規劃開發時,應遵循保護性原則,注意當地文化資源的保護,使文化得以延續,也方便游客感受最傳統的民俗文化。第三,遵守功能性原則。旅游景區因為劃分的景點不同,游客在其中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基于此,在旅游資源規劃開發過程中,應結合景點的功能打造主題。突出不同景點獨有的文化創意,增加游客在景區觀賞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文化創意需要利用豐富的文化素材作為根本,避免閉門造車。文化創意扎根于當地歷史文化和當下潮流文化中,只有收集大量的文化素材作為根本,文化創意才有活水之源。我們國家是文化大國,民族文化也具有多樣性。如漢族作為我國文化主體,雖豐富多彩,但實際上主要以農耕文化為主體。而少數民族相對漢族來說人口基數少,但各少數民族的地域文化風格迥然不同,文化豐富多彩。這種地域文化的差異,使得旅游資源更為多元。基于此,設計師在對旅游資源進行規劃時,應結合我國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從歷史、地理、民俗風情等汲取營養,尋找靈感。其可以通過找尋民族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專業的學者和當地一些非遺傳承人,對當地旅游資源規劃作出分類梳理,增強文化創意的融入。
(一)完善文化創意融入旅游資源的機制
第一,文化旅游產業應轉變傳統觀念,大力推動旅游產業和文化創意的融合。文化創意與旅游資源規劃開發的融合,與傳統旅游發展理念不同,如產業結構和運營模式的不同。基于此,一方面需要轉變固有觀念、擴大創新思維。通過不斷嘗試新方法、開發新型旅游產品等方式,使旅游和文化深度互動。在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同時,實現經濟收益和社會收益雙豐收。另一方面,要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利用文化創意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方向,提高當地旅游業的市場競爭力。
第二,增加新的行政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保障文旅產業健康發展。在著力推進文化創意融入過程中,首先要加強行政管理和監督職責。為了保障文化創意更好地融入,滿足文化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應協同管理轉變,幫助文化旅游更好的建設發展。其次應把握市場經濟規律,完善促進文化旅游發展的管理機制。最后在政策上給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予以支持,推進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助力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第三,以文化內涵為導向,構建創新型文化旅游產業。創新文化是解決旅游業同質化的問題重要途徑。因此只有以文化內涵為導向,深入挖掘區域文化資源,才能切實增強旅游資源規劃開發的創意性。基于此,文化創意與旅游資源規劃開發的深入融合,一方面需要加強旅游創意人才培養,提高文化創意內涵。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形式在高校培養契合市場的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人才隊伍,提升文化旅游產業質量[3]。另一方面,需要積極打造優質文化旅游產品,推動產業創新升級。其可以通過打造消費者喜愛的優質文旅產品,開發文化創意產業,注重旅游業服務水平等方式,加快文化創意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體驗環境。
(二)提升文化創意的創意性
一方面,需注重本土旅游產品品牌化,避免旅游產品出現同質化。我國地域遼闊,山川異域,民俗文化多元。基于此,在提升文化創意性上,可以通過產品品牌化,建立具有當地特色、難被其他區域模仿的當地象征。本地旅游產品是區別于其他旅游地點的一大標識,如北京烤鴨、西湖龍井茶、山西老陳醋、重慶狗不理包子等具有區域特色的旅游產品。其在長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生產生活中沉淀而成,是旅游地的靈魂所在。因此各地需將本土的旅游產品轉向品牌化,使旅游產業更具內涵。以云南為例,云南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均有其特色,云南各地不同區域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本地品牌。如普洱市本土的“天賜普洱,世界茶源”品牌為大眾知曉;玉溪市打造的“云菌”品牌,以當地野生菌作為玉溪市核心;紅河哈尼族自治區“長街宴”品牌,盡顯民族傳統風情。諸如此類的城市,在打造本土產品品牌化中,不僅增加了當地經濟效益,也增長了社會效益[4]。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將人文資源和文化創意進行融合,提高旅游景區的品位。文化創意與人文資源都對旅游景點的資源規劃開發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進一步將人文資源和文化創意融合,用文化創意將藝術美、意境美整體融合于景區資源中,提高旅游景點的品位,吸引游客參觀和消費。第一,需要細化文化資源。文化具有多樣性,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對景區不同設施制作相應的形象化設計。其可以結合當下的一些表現形式和材料作為參照進行制作,如雕刻、題詞等方式,將人文資源和文化創意進行融合,使景區主題與文化背景相呼應,吸引游客的注意。第二,可以利用當地的文化特色,組織相應的民俗活動。利用當地特色,將文化創意和人文資源相融合,使游客親身感受區域文化的獨特性,從創意文化中體驗當地風俗,從而推動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
(三)借助新科技為文化創意賦能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不斷革新,旅游方式與消費方式也產生了新變化,旅游業的邊界逐漸變得模糊。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旅游+”等模式相繼被人熟知,游客的選擇范圍也更廣,可選擇性更強。旅游業態融合發展,幫助旅游業轉型升級,有效推動旅游業優質化、品質化。基于此,借助科技創新為文化創意賦能是必然趨勢[5]。近年來,國家文創試驗區深入實施“文化+科技”戰略,為文化產業發展助力。以2020年12月四川省文創大會為例,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會舉辦的首屆文創大會,將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文化產業知識落到實處。展廳中,運用各種元素、各種維度展現文化創意的多樣性。如打破行政劃分慣例,以銷售門類進行展覽展示,豐富觀展體驗;將文化創意和科技融合,利用裸眼3D技術、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高清互動等技術傳播文化;采用現代流行的二維碼技術進行線上線下營銷,促進消費。近年來,故宮也以其豐富館藏資源,利用文化創意結合綜藝形式,在《上新了·故宮》《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節目中,以文物入手,不僅拉近了觀眾與故宮的距離,增加人情味,提高知名度,而且拉動了相關的經濟消費。
文化創意在旅游業的重要性引起了許多人關注,傳統旅游體驗也逐漸轉向文化旅游、遺產旅游。目前,旅游發展正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在旅游資源規劃開發中融入文化創意,能為傳統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助力。只有完善文化創意融入旅游資源的機制、提升文化創意的創意性,借助新科技為文化創意賦能,才能豐富旅游業的內涵,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長足發展。
[1] 陳鵬.“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路徑研究:以紅河州為例[J].大理大學學報,2021(3):48-53.
[2] 范周.文旅融合的理論與實踐[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1):43-49.
[3] 梁麟.文化旅游融合下文化創意設計開發現狀和對策[J].藝術品鑒,2019(21):97-98.
[4] 談思,明慶忠,劉宏芳.旅游業轉型、升級特征分析與探討:以云南省為例[J].文山學院學報,2020(3):59-65.
[5] 楊敏.新時期傳統文化創意產品營銷策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