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
摘 要:高中數學的難度較大,教師可以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展開深度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學習.開展高中數學課堂深度教學,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學校和教師還要掌握新高考的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思維、創新以及核心素養等多方面的培養,同時還要注意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對教學難度進行適當的調整,對于高考試題進行深入研究.本文針對新高考評價體系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深度教學展開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新高考;評價體系;高中數學;深度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15-0039-02
數學這一學科,知識量大,學習內容復雜,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覺到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高中數學的學習階段,學生本身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很重要的.在新高考評價體系的背景下,對于參加高考的學生,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并具備一定的學科素養等.所以,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為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展開深度教學.
一、新高考評價體系
教育部考試中心在2020年1月頒發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和考查要求說明了考試的本源性問題.新高考評價體系主要由“一核”“四層”“四翼”組成.每個部分都有對考試的分析和說明.“一核”主要指的就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四層”主要指的就是高考的考查內容,包含四個層次的內容,學生的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以及必備的知識.這要求學生不僅僅要具備一定的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還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也不能僅僅是學科的基本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科學精神和思維方法,尤其是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至關重要.“四翼”主要指的就是高考的考查形式和范圍,包括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每個部分都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能力.基礎性也就是說,學生需要具備學科的基礎性知識,然后在此基礎上,靈活的掌握和運用.綜合性要求學生掌握不同層面的知識,并深入了解.應用性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這也是國家對人才的要求,關系到國家經濟和生產生活的聯系.創新性主要重視的就是學生的創新意識,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能學會用創新的思維看待問題.基于新高考的評價體系,學校和教師需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打牢學科的基礎知識,并注重引導學生全面的進行研究.不僅在學科的學習上,還要在試題上以不同的豐富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將所學的理論能夠結合到生活的實際,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置更多創新的教學形式和考查形式,展開深度教學,探究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的應對高考.
二、深度學習的基本內容
數學建模是深入學習的一種方式.數學模型的建立有很多種方法,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選擇最適合的模型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在高中階段學習數學建模,能夠反映學生的數學能力.高中數學建模可以有很多種方式研究實際問題,也有多個方面,比如函數與導數問題,三角函數問題等等.數學建模的步驟首先是提出實際的問題,然后建立相應的模型,再根據數學問題進行解答,然后根據實際的答案進行檢驗.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是運用數學建模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學生們能夠運用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就能夠掌握一定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和習慣.
比如在講述三角恒等變換的相關內容中,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某一個城市的電視發射塔建立在山上,山高BC約30米,在地平面上有一個A點,測得地面與山高AC兩點的距離是67米,從A點到觀測電視發射塔的視角為45度,則電視發射塔的高度為多少米.這就是應用數學建模的好時機,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們觀察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抽象分析,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可以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知識,也就是兩個角的和與差的公式,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所以在教學之前就應當重視數學模型的實際意義,使學生能夠運用到實際的數學題當中.
再比如通過教師提供問題的方式進行數學建模學習.比如這樣的問題:已知有一個正三棱錐和一個正四棱錐的棱長都相等,在重合一個面后,還有幾個面.或者一個正四面體和一個正八面體的棱長都相等,重合一個面后還有幾個面.這樣就可以建立立體的幾何模型.在建模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制作實物模型進行操作討論,進而獲得結論.除此之外,還可以拓展問題,尋求最優化的結論.
三、高中數學課堂深度教學
1.注重數學思想的發掘
數學思想是高考數學中的一項考查內容,很多試題并不是單一的考驗知識,更要考驗學生的數學邏輯思想.所以在高中時期,就要重視對學生數學思想的發掘.數學思想所包含的內容眾多,比如函數與方程的思想、分類與整合的思想等.數學思想的發掘需要在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基礎之上,使數學知識能夠與數學思想共同發展.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采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的問題.通過對一些問題的求解,來讓學生逐步掌握函數與方程的思想與數學知識的聯系.
2.利用情境教學的方式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既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又有利于教師展開深度的教學.比如在學習“直線與方程”的知識時,教師就會先向學生們灌輸其概念,涉及到直線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高中生對這兩大概念的理解程度,會對今后的直線方程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很多教師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內容.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在概念化的帶領下,思維會愈加固定化和機械化,不利于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展開情景教學的方式,來講述這兩個難以理解的概念.從聯系的角度,使學生們自己發現他們之間存在的關聯性,進而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活中發現和思考數學知識.在這樣的教學下,能夠幫助學生展開更深層次的思考,同時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
3.利用問題教學的方式
要進行高中數學課堂的深度教學,首先就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采用問題教學的方式,能夠幫助教師展開深度教學.高中數學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數學問題,在進行教學之前,先設置一些問題懸念,來使學生進行思考,并與學生展開相應的互動.隨著師生的交流頻率增長,也就證明學生都在隨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有利于帶入更深層次的學習.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建立完整的教學結構體系,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保障教學結構的完整,也給予一定的時間和空間.
4.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
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非常關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核心素養,能夠滿足社會的發展.在學習的過程中,高中教師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也是高考的重點考查內容.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開深度教學,然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學生掌握理念知識,還應解決實際的應用問題.很多數學問題都不是單一的,而是需要全面的分析,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會有自己明晰的思路,在進行思考的過程中,也會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比如在解決論證問題時,會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在解決空間與平面圖形的問題時,想象能力會得到提升.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重要的意義.
5.注重創新意識的發展
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是十分重要的,是新高考評價體系下的要求.學生只有在對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掌握后,才能有進一步的創新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從鍛煉學生做題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高考數學面臨的考試題目多樣化,教師在備考的過程中,也應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試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進而在多樣化題目上培養創新意識.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和思路進行探索和研究.比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自定義的題目,探索發現類型的題目以及開放性的試題等,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
6.注重數學難度的調控
教師在展開高中數學課堂的深度教學時,要有效的調控數學教學的難度.學生學習數學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很多文科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是比較吃力的,這時教師就需要靈活的調整教學的難度.對于一些學起來吃力的學生,要根據其實際的情況,降低難度,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此同時,教師本身也應做好一定的調整,有些教師長期帶理科學生,在教文科學生數學的時候,要掌握方法和技巧,調整好教學的難度,幫助學生們正確的應對高考.
總之,在新高考的評價體系下,對學生有了綜合性的要求,教師也應該在高中的數學課堂上展開深度教學,挖掘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核心素養,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全面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還要全方位的培養學生,使學生能夠自信的應對高考.
參考文獻:
[1]羅飛.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方法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1):26.
[2]李善仁.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18(21):21-22.
[3]劉小春.在新高考下的高中數學知識素養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C].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六卷).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337-339.
[4]陸燕燕.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淺探[J].數學教學通訊,2015(03):37-38.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