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 陳敏
摘要:在產教融合視域下,高校大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迎來了發展的機遇,在高校專業教學中,將產教進行有機的融合,借助企業、行業、政府等資源優勢,打造協同育人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實踐項目、實踐基地、實踐機會,以針對性的培養大學生的“雙創”能力。高校需要在產教融合的要求下,加強“雙創”培養體系的建設,打造“賽創融合”機制,以及引導學生構建“雙創”團隊,進而促進產教融合在大學生“雙創”培養中的深化。
關鍵詞:產教融合;創新能力;創業能力
在當下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改變,使得高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阻礙,需要高校依據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在產教融合的理念下,高校與企業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對學生的“雙創”能力進行有目標的培養,以滿足企業對創新型、實踐型人才的需求,以加快學生進入與融入企業的速度。
1.產教融合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意義
1.1提高大學生“雙創”培養的成效
大學生“雙創”培養是行業發展對高校教育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雙創”培養是對學生進行動手和動腦能力的訓練,促進了高校教育的產教融合。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高校做好如下三點工作,一是大學生創新成果的轉化;二是“雙創”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三是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構建,“雙創”培養工作需要兼顧企業、高校、社會、個體的利益,并要打造出創新資源共享機制,以構建出一套完整的“雙創”培養體系。此外,產教融合在大學生“雙創”培養中的應用,需要教師加強學習,了解市場對創新的需求,以及企業運營管理對“雙創”人才的要求,教師需通過不斷的知識補充,提高自身的見識,為產教融合做好準備,并積極建立企業與高校之間的信息交流渠道,促進知識技術的共享,實現企業項目與高校專業教學的融合,或者是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與校外實訓,學生直接走進企業,與企業工作人員一起開展項目,以提高“雙創”培養的成效,增強學生創新創業的真實體驗。
1.2促使高校建立協同育人機制
產教融合的參與主體較多,包括了高校、政府、企業等,由多方共同打造了創新育人平臺,并采取了多方協同育人機制,實現多個學科交叉,拓展了學生知識學習的寬度,以保證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一致性。在育人平臺中整合了多方資源,由政府、社會、高校共同建立“雙創”人才培養體系,達到協同育人的效果。一是產教融合由企業提供實踐場地,并且還提供了必要的專業指導以及實踐項目,彌補高校實踐教學的不足;二是學生有了接觸企業的機會,拉近企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高校可根據企業崗位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進行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的培養,解決了學生就業難,與企業招人難的問題,協同育人是高校教育的重大創新,借助產教融合的優勢積極培養“雙創”人才,實現企業、高校、社會的共贏。
2.產教融合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路徑
2.1健全“雙創”培養體系
產教融合在“雙創”人才培養中的運用,應以實戰型人才培養為原則,將學生的專業學習與“雙創”培養進行有機融合,構建出具有高校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第一,依據產學融合的教學特點,將其分成基礎教學、專業教學、實踐教學三個層次;第二,做好“雙創”培養的規劃與設計,專門制定“雙創”培養方案,搭建實踐平臺,為產教融合教學的開展做好準備;第三,組建專業化的指導教師隊伍,由其編制教學內容,并組織開展教學活動,以及在教學結束后,由指導教師進行學生的考評工作,以實現產教融合的教學價值。
2.2打造“賽創融合”的“雙創”培養機制
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科競賽的激勵,激發大學生創新與創業的動力,并使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完成創新思維的培養。高校可根據“雙創”培養的實際需要,打造完善的學科競賽模式,以推動產教融合在高校教育中的深化。依據企業用人的實際需求,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以培養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為目標,合理設置競賽項目,并且要充分利用協同育人理念,與企業共同開發“雙創”競賽項目,以創業規劃為切入點,由指導教師幫助學生進行創業規劃,并輔助學生完成創新成果的轉化,對學生的創新成果進行檢驗,以實現學科競賽的最終目的。
2.3構建“雙創”團隊
大學生“雙創”培養本身就包含了多個學科,在產教融合中,應構建出多個學科、多個行業交叉的“雙創”平臺,以提高“雙創”能力培養的效率。教師應組織學生構建一個“雙創”團隊,為學生創新與創業提供后勤保障措施,以項目創新為抓手,將不同專業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創新理念,以提高項目創新的可行性。此外,“雙創”的培養需要學生懂得營銷,指導教師可進行線上與線下營銷知識的傳授,以加快創新項目的落地,實現學生創新成果的轉化。
2.4為項目落地籌集資金
學生在完成學科競賽后,其創新成果的市場化運作,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才可完成學生的實際創業。部分學生項目啟動資金一般來源于自籌,然而學生手中的資源有限,自籌資金無法滿足項目運作的需求,導致項目因缺少資金而停滯不前。因此,高校需積極解決學生籌集資金上的問題,高校可為學生提供創業資金,或者是與銀行進行合作,為學生爭取小額貸款,以及幫助學生申請政府扶持資金等,為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撐。此外,學生也可自行尋找籌集資金渠道,將創業項目發送給投資公司或者是投資人,也可通過路演的方式獲得社會的關注,從而獲取意向性投資。政府會針對大學生創業出臺一些優惠與扶持政策,其也可成為學生籌集創業資金的渠道之一。
3.結語
高校教育借助產教融合的優勢,對大學生進行創新與創業能力的培養,契合企業對創新型、實踐型人才的需求,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優秀人才。產教融合引入了企業資源,并充分利用企業的項目、場地、技術等方面的優勢,與高校構建協同育人機制,開辟了“雙創”人才培養的新路徑,進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與創業能力,使其能更好的適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艷芹,董立華,趙琳琳.產教融合視閾下應用型高等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策略[J].職業時空,2020,4(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