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強
摘要:初中生剛剛接觸物理,對物理世界既好奇又新鮮。同時,他們對物理的學習方法和研究內容也感到茫然。初中階段對學生實踐、探究意識和科學態度早做準備,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有利于學生今后形成優秀的核心素養。物理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陣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核心素養;能力培養
進入21世紀后,我國開展了新一輪的教育課程改革,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完善,學校和教師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重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教師也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完善、創新教學方案,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相關概述
(一)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的培育是在 2014 年提出的一個概念,其主要的內容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品格,這些對于學生的發展以及進步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
(二)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這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教學模式,其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激發,并且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鍛煉。 在這種學習方法中學生掌握了課堂的主導權,會有效地促進學生興趣的激發以及積極性的激發,讓學生可以更有質量地進行知識的學習;而教師則成為了課堂的引導者,減輕了教師的知識教學占用時間,可以讓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學生良好品格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中。同時探究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以及思維體系,這是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而且最主要的是初中物理教學本來就具有很多探究性的內容,在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務實相關知識,然后提高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當然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需要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學生進行組內探究,這不但可以促進組內學生實現互補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學策略
(一)與實際相聯系
初中物理的教學是基礎教學,而物理學科的形成就是對生活中各種現象的總結,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和實際生活進行聯系,這會使得生活化元素在課堂中出現,大大促進了學生的探究欲望,這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增加很多。 比如說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噪音進行總結,然后對其中的噪音進行分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聲音的種類以及噪聲產生的原因等會有一個深度的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聲污染的防治工作,這樣學生會進行大量的調研以及探究工作,這對于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及環保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創設教學情景
情景教學法的應用在初中物理中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也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快速地集中起來。當然在進行情景創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地選擇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 這樣會提高學生的代入感,促進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比如說在《聲音的特性》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們播放一些不同樂器的聲音,然后給學生們再播放一首歌,讓學生們把歌曲中的一些樂器找出來,這不但促進了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使得課堂的氛圍更為愉快,促進了更多的人加入課堂之中。
(三)培養發散思維
物理的學習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發散性思維以及抽象思維, 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將原本比較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然后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而在探究式課堂中,教師會進行問題的設置,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慢慢地提升其知識應用能力,所以教師要做好課程的設計,在問題中設置一些具有發散性思維的題目,讓學生養成發散性思考的習慣,這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
(四)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學生進行課題探究的基礎,如果學生不具備相關的能力那么在有課題的情況下也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進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行培養,在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任務,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這促進了探究效率的同時也保障了探究的質量。 比如說在《浮力》的相關學習中,教師可以直接提出疑問:為什么船可以在大海浮起來,但是鐵塊卻無法在水盆中浮起來? 利用這個問題學生對于浮力的相關知識認知會直接加強,能夠對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行良好的培養,而且會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
(五)更新教學觀念
體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亞里士多德曾經指出:“物體越重,下落越快”, 兩只貓同時下落, 重的貓一定比輕的貓下落得快。如果兩只貓手拉手下落,那么誰會晚些呢?情景一:下落快的貓被下落慢的貓拖著, 因此兩只貓一起下落比胖的貓自己下落要慢;情景二:根據“物體越重,下落越慢”可以知道,整體下落比胖貓自己下落更快。 教師為學生創設不同的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讓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
三、借助原始問題創設情景
原始問題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是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闡述。 教師根據原始問題為學生創設情景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其一,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完善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其二,幫助學生構建物理模型,可以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素養;其三,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和抽象素養;其四,鍛煉學生的觀察和實驗素養。 在物理知識的講授中,教師要注重將原始問題融入到情景中,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的距離, 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物理知識。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力的合成》的知識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真實的情景:喜遷新居時,老爺爺和老奶奶想將木箱搬到汽車旁,但是因為沒有力氣沒有挪動;這時司機過來幫忙,一個人將木箱搬到汽車旁。 教師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引導學生思考。 教師給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后,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司機用的力和老爺爺、老奶奶用的力存在怎樣的關聯? 教師將物理問題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結語
綜合上述內容的分析可知,物理核心素養是新時期對物理教學提出的要求,教師應該把核心素養踐行到課堂教學之中,從多個層面關注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下,對現有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的革新和發展,使學生形成物理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恩卿 . 高品質物理課堂中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優化——評《高品質課堂創新案例研究·初中物理》[J].中國教育學刊,2020(10):109.
[2]馬朝華,黎紅.基于學科關鍵能力的中考物理試題命制與教學啟示——以北京市中考物理試題為例[J]. 中國考試,2020(10):39-45.
(邵陽市第十六中學 ?湖南邵陽 ?4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