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東
摘要: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近年的英語中考改革不斷變化,但閱讀理解占的比重是越來越大。今年的中考改革,從語法選擇的單句單項選擇改為在語篇中完成,讀寫綜合的閱讀部分的分值翻了一倍。可見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有效的閱讀策略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本文通過我校八年級的一節公開課進行閱讀策略的觀察與反思,以此來學習更好地解決閱讀課遇到的問題和障礙,探索更合適學生的閱讀策略與教學。
關鍵詞:課堂教學;策略指導;核心素養;反思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主動挖掘和釋放學生內在的潛力,要懂得如何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并且能夠讓他們的興趣保持在一個相對比較高的水平上。學生的閱讀活動要成為一種習慣,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去引導,讓學生體驗到英語閱讀帶來的獲得感和滿足感,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要明確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本身是一種工具,可以讓學生通過語言本身獲取更多的信息,滿足對知識的渴望。語言是傳播文化、增進交流的重要工具,既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內容,也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詞匯量的積累和準確運用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作為學生增加詞匯量的重要途徑和方法,閱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學生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地參與活動,夯實學生詞匯、語法等知識,這些都是教師做好英語閱讀教學活動需要具體完成的工作。筆者認為,開展初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進行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活動時,遵循的理念、采取的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不佳,英語閱讀效果較差。
(一)學生主體地位不夠突出
教師在英語閱讀課堂上一般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方式,通過提出問題等方式帶動學生的思考,通過講解讓學生掌握語法及詞匯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中心,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沒有很好培養學生的默讀習慣
學生的閱讀行為從一開始的出聲朗誦到后來的默讀,這是一個必要的轉換過程。但是,教師沒有注重學生默讀習慣的培養,導致他們在遇到生詞的時候,不能聯系上下文去分析陌生詞匯的含義。雖然教師講解所有生詞有利于學生通讀全文,但是讓學生失去了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機會。學生需要通過默讀習慣的養成逐漸培養語感。
(三)閱讀課堂教學創新不足
素質教育提倡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但是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培養一般都是要學生熟讀解決生詞、語法的那些問題,再給學生安排課后閱讀作業,這一教學模式創新不足,互動性也不強,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不強,沒有發揮主體作用。
二、通過采取有效措施調動學生課堂閱讀的積極性
(一)學生課堂積極參與的價值分析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發揮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來調節學生閱讀中的狀態,提高他們在閱讀中的獲得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和敢于創新的主體意識。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
(二)影響學生課堂積極參與的因素分析
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能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學生個人因素,如學習疲勞及基礎較差,這些都直接影響學生的個人學習狀態。另一方面,教師教學的方式是否足夠吸引學生,也會影響學生課堂的積極參與性。所以教師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既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狀態,也要關注自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呈現的教學內容等。
(三)促進學生參與課堂閱讀的措施分析
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的閱讀教學活動,教師要特別注重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英語閱讀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真正喜歡閱讀的學生比較少,這也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所以,教師要創新教學內容和方式,尊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回應,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性。
三、提高學生課堂閱讀效果的方法
教師要善于學習,能夠在課堂上創新教學方法,注重英語閱讀教學效果,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靈活運用課堂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在英語課堂閱讀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
(一)積極引入合作型閱讀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合作、競爭交替運用,可以更好地調節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活動中保持更加專注的狀態。合作型閱讀策略是通過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彼此交流合作,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充詞匯量和促進彼此合作的一種有效教學手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好同伴指導;二是要做好伴讀前準備。同伴的指導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經驗,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交往能力的發展,給了學生更多互相交流的機會,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教師可以讓學生轉換角色身份,以小老師的角色,給其他同學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質疑和想法。教師組織學生之間開展這樣的合作,能夠非常顯著地提高學生在英語閱讀活動中的參與性,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準備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重點解決學生英語基礎知識不夠牢固的問題
英語閱讀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英語知識積累,學生如果課前沒有預習課文,沒有認真地做好準備,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他們的參與性就會比較弱。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情況,教師可以初步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在必要的時候開展分層次的教學,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補足基礎知識方面的缺陷,跟上教師的教學進程。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水平的評估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吸引所有學生參與課堂的英語閱讀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閱讀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
結語
閱讀教學貫穿于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作為一名英語教學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借鑒和反思,對英語閱讀教學不斷地進行探索,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策略和技巧,形成他們獨立的思維品質。全面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韓文峰.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行動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
(貴州省湄潭縣新南中學 ?貴州湄潭 ?56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