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郡銘
摘要: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是“藝”與“道”的關系。中醫學是一門研究人體生命運動變化規律的學問。中醫學繼承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對于生命根源和運動規律的認識;運用了中國傳統思維方式,以陰陽五行象數理論為認識工具,對于人體生命運動變化規律進行了深刻的考察和系統的總結。
關鍵詞:中醫學;傳統文化;關系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134
引言
總體而言,中醫學是以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以陰陽五行象數理論為認識問題的工具,研究人體生命運動變化規律的一門學問。具體而言,中醫學繼承和發展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對于生命根源和運動規律的深刻認識。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導下,中醫學運用了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以《河圖》、《洛書》、《周易》中的陰陽五行象數理論為工具,對人體生命的運動變化規律進行了全面的考察。筆者將在文章中分別論述“天人合一”思想和陰陽五行象數理論在中醫學中的運用與發揮,以期體現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密切關聯。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
1.1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么叫文化與傳統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綜合。簡單地說,文化,指能力和財富。什么樣的能力和財富呢?是指人類在生產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生產能力,以及物質和精神財富兩者的綜合,構成了文化的定義。狹義的文化僅僅是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也就是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產品。它包括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一切社會意識形式,比如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技術科學等等。所謂傳統是指由歷史沿傳下來的思想、文化、道德、風格、藝術、制度以及行為方式等。這個傳統,大家注意,傳統并不意味著就是古代的東西,我們現代社會也有傳統,只要它是由于歷史沿傳下來的,那么就構成了傳統,它包括人們的思想、意識、方法、行為等等。
1.2講一講中國傳統文化
按照史學界,一般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指自夏、商、周以來到鴉片戰爭前,中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的文化。也有的學者認為這個時間應該下延至五四運動以前,這一段時期傳承下來的中國文化,稱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那么中國的傳統文化它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叫“致中和”三個字。它具體表現為在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上。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大家注意中醫學理論講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重要方針。那么在強調人和社會的關系時,強調人倫和諧。那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強調天地人三才一體,那么集中到一點叫做和,或者叫和諧,這個思想在咱們中醫學里面體現得淋漓盡致。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中醫學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2.1儒學、道學、佛學對中醫學的影響
中醫學在儒,道,佛的共同指導和作用下形成和發展。從空間的角度來看,這三種思想共同確立了中醫基礎理論體系。這種空間結構是:道家思想構成了中醫認識論,方法論,生活觀和中醫藥的基本問題,儒學主要構建中醫理論體系,解決話語權力問題,釋家的思想是對中醫基礎理論的有力補充。
2.2中國傳統哲學對中醫學的影響
中國傳統哲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文化的靈魂。中國傳統哲學是中醫藥理論體系的基本指導思想,貫穿中醫藥理論體系的主線,是中醫藥進一步改進,豐富,發展和創新的基礎。無論中醫理論的建設還是中醫理論的發展,中國古代哲學對中醫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為中醫理論提供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指導,同時也為中醫理論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直接依據。為中醫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智慧啟示,不僅可以作為推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己經滲透到中醫理論體系中,成為中醫理論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中醫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中醫學不僅是一種生命科學,也是文化的寶庫,它在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主要表現中醫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僅促使中國傳統文化有較強的實踐性,同時也在實踐過程中拓展了中國傳統文化理念,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在中醫學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借助氣、陰陽、五行等基本范疇和概念,以及中國古代哲學的五要素,不斷構建自己的理念體系和理論體系,這也為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理論體系的健全提供了有利條件。不可否認,適用于中醫理論體系的概念范疇與中國傳統哲學的概念范疇并不相同,但是中國傳統哲學卻在很大程度上由中醫學進行了創造性的改造和發揮,包括一些宗教思想、歷史文化等等,都能夠發現這一現象。中醫學賦予了醫學本身的獨特內涵,對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發揮了積極意義,這也是中醫學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較為深刻的明顯體現。
四、中醫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
4.1“心身合一”的有機整體觀
儒家、道家、佛家這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家都把世界萬物跟人看做是整體統一的,認為世界萬物都在追其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整合,也就是所謂的“人天合一”
中醫學中強調理論上“神形合一”“天人合一”, 診斷上“司外揣內”“四診合參”,治療上“辨證論治”,體現了動態、聯系、和諧的有機整體觀。
4.2氣是生命存在的根源一一“通天下一氣耳”
中醫學對于“天人合一”觀念的闡釋,首先體現在中醫學對于天地萬物存在根源的理解上。中醫學認為,“氣”是天地萬物共同的存在根源,這種認識來源于道家對于生命起源的理解。
“天地生萬物”是中國古代先民對于生命起源的最初認識。《周易·序卦》說:“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呂思勉先生在《先秦學術概論》一書中,曾考察先民天地崇拜之來源:“農牧之世,資生之物,咸出于地,而其豐歉,則懸系于天。故天文之智識,此時大形進步;而天象之崇拜,亦隨之而盛焉”。天地崇拜是否單純源于農耕文明,暫可存而不論。
4.3陰平陽秘動靜互涵的恒動觀
簡單的(“地”)說,中國文化一個觀點就是運動的觀點,反映在醫學里面形成了中醫學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去看待生命運動,看待健康和疾病的變化。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醫學是以氣、陰陽五行為自己的科學方法論,那么中醫學認為生命的本原是氣,世界的本原是氣,氣通過氣化運動形成了物質世界,形成了生命,而氣的運動的根本原因是氣本身內部的陰陽的運動。那么表現為氣的一分為二、氣本為一、一分為二、分為陰氣和陽氣,陰氣和陽氣的運動構成了生命的運動。哲學上,中國傳統文化哲學講世界是運動的,世界本原于氣,那么它的運動的原因是陰和陽的矛盾,叫陰陽對待,貫穿了所有的事物的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認為陰陽是運動的總規律,那么這樣一個規律引入到醫學里來,中醫學認為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是生命的本原,那么氣的運動變化就是氣化,氣化才能形成生命,生命就是一個氣化的有機體。那么人正常的生命歷程和異常生命歷程用我們醫學術語講就分為健康、疾病和死亡。
五、結束語
今天,我們無論是站在中國哲學的立場上去看待中醫,還是站在中醫的立場上去看待中國哲學,都可以愈發清晰地看到二者不可須臾分離的緊密聯系。這種聯系,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和“藝”的關系。任何一門學問,既然稱作“學問”,就必須有規矩方圓,有自己的主體性和具體的規范法則,這樣才能獨立于其他的學問而自成一家,中醫學也是如此。在中醫學這門“藝”之上,始終有中國傳統文化之“道”在統領。求“藝”而失“道”,終成匠人;唯有“以道統藝,由藝臻道”,方能振興今日之中醫,方能切實地把中醫哲學這塊柱石穩固地樹立在中國哲學的宏大殿堂之中。
參考文獻
[1] 梅國強.傷寒論講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 滕榮欣.傳統中醫文化與現代中醫醫院文化建設[d].山東:山東中醫藥大學,2008.
[3] 何敏,曹瑛.儒家飲食觀與中醫[j].中醫學院學報,2002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省濟南市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