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 要】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閱讀能力能直接決定他們的學習效率,學生只有提高閱讀能力,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更高效地獲取知識。在下文中,筆者將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漢字學習? 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126
小學是學生接受啟蒙教育的關鍵時期,雖然很多學生在就讀小學之前便接觸過和語文以及數學等基礎學科相關的教育,但小學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學校教育的時期,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重視這一時期的教學工作,并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作為一名中國學生,語文是必須重點學習的一門學科,學好語文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其他學科,還能促進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在下文中,筆者將以語文閱讀教學為例,淺議教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教師應引導學生加強漢字學習
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語文教學分為聽、說、讀、寫四大板塊,這四大板塊存在一定的融合性,其中閱讀教學是教學其他內容的基礎和鋪墊,只有教師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才能保證其他板塊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在小學階段,學生第一次正式且系統地接受語文教育,即使學生能閱讀一些和語文相關的內容,但由于學生的閱讀能力都較低,并不能深入理解文章。據相關資料顯示,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極佳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逐漸增強,只要教師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師應基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用,切勿選用一些不適用于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否則不僅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還會削減學生的閱讀興趣。眾所周知,閱讀是一個和文字接觸的過程,閱讀文本都是通過文字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的,無論閱讀什么形式的文本,學生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漢字基礎。在進行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很多小學生最基本的閱讀障礙便是其所積累的漢字數量較少,影響了閱讀的效率,這主要體現在學生的閱讀速度較慢,并且很多學生都不能有效地理解閱讀文本的內容。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建議教師應引導學生加強漢字學習,漢字學習是進行閱讀的基本保障,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途徑,只有學生積累大量的漢字,他們才能更加高效地進行閱讀。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教師并不認為詞匯量是阻礙學生閱讀進程的關鍵因素,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只有學生所積累的詞匯量越豐富,其閱讀的速度才能越快,且對文本理解也能更加透徹。
加強漢字學習不能只局限于學習漢字的拼音,還應該拓展到漢字的釋義、組詞和造句等方面的學習,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漢字。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材可以發(fā)現,每一篇課文中都包含一些學生必須重點學習的生字,要想幫助學生在小學期間增加詞匯量,教師不僅要教授課文中的重點字詞,還應該有計劃地拓展一些課外字詞,即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接觸的字詞。對于課外字詞,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如若時間允許,教師則可以進行深度教學,如果時間較為緊張,教師則只需引導學生學習相關漢字的拼音和釋義等內容。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不必過于強調其閱讀能力的提高,相反教師應引導學生增加詞匯量并且著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學生才樂于傾注其時間和精力進行閱讀,并漸漸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二、教師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教學閱讀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需要明曉的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能在朝夕之間得以培養(yǎng),需要學生在增加閱讀量的基礎上逐漸培養(yǎng)。當然,要想讓學生增加閱讀量,教師應先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保證閱讀效率。雖然學生在積累了一定漢字的基礎上能完成閱讀任務,但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而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進行閱讀的“催化劑”,能幫助學生采用正確且高效的方式進行閱讀。據觀察,很多小學生都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主要體現在在閱讀過程中,很多學生仍習慣從文本第一段讀到文本最后一段,在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時,絕大多數學生都選擇跳過,雖然部分漢字并不會影響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但要想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要求學生讀完文章后,對不認識的字詞加以注釋,這樣在下一次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便能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為了保證閱讀效率,教師不宜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不認識的字詞加以注釋,這樣不僅會無端耗費教學時間,還會阻礙學生的閱讀進程,相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猜測詞義的方式進行閱讀,而閱讀后對生字詞的加工更能幫助學生加強其語文功底。
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生對閱讀文本加工的程度能直接決定閱讀能力的高低,對于一些較為經典的閱讀文本,學生不宜只讀一遍,學生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反復閱讀,并且根據自己所閱讀的內容書寫自己的閱讀感受。由于小學生缺乏學習經驗,因此教師不宜對學生所寫的讀書筆記有過多的要求,而應該鼓勵學生隨意記錄自己的感受,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反復品味優(yōu)質的閱讀文本。
三、教師應要求學生以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閱讀
閱讀教學具有較為廣泛的意義,在教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局限于引導學生泛讀文本,相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閱讀,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引導學生深度閱讀,還能促進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對學生提出相應的閱讀要求,能引導學生明確閱讀的方向,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明曉他們應該掌握的內容。因此,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文本的內容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教師不宜向學生提出難度較大的內容,而是向學生提出一些簡單且學生能回答的問題,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養(yǎng)成帶著問題閱讀的習慣。
四、結束語
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但由于小學生缺乏一定的認知結構,因此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上文中,筆者簡要闡述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教師可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借鑒使用。
參考文獻
[1]吳萬穎.淺談小學語文漢字學習對閱讀教學的影響[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2):79.
[2]張敦樂.小學語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J].學周刊:下旬,2013(5):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