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可
【摘? ? 要】小學數學屬于學生初步認識數學的重要課程,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容易產生一些教學問題。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教學問題是無法忽略的,教師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學問題的核心,才能提出有效的教學對策,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在理解相關問題的基礎上,應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提出更具可行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數學教學? 教學問題? 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147
小學數學屬于學生初步認識數學的重要課程,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容易產生一些教學問題。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教學問題是無法忽略的,教師應重視教學問題的出現和解決過程。因為教學問題不只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息息相關,還和學生的學習體驗有明顯的聯系。教師對教學問題的處理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諸多影響。教師需要通過仔細地觀察和不斷研究,發現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實際教學問題
(一)教學重點內容不夠突出,導致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不高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數學教學重點內容不夠突出,容易導致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不高,不利于學生進行課后知識的構建和作業練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重點的忽視,容易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有效吸收知識,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無法抓住關鍵內容。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通常會進行教學重難點的梳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對重點內容進行板書,促進學生對重難點內容的記憶。但僅僅只靠板書強調重點內容是不夠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時,容易忽略板書的內容,或者一味地進行數學筆記的書寫,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分不清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的區別,還會大大降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進行教學準備時,應充分考慮和分析重點內容的教學策略。
(二)教學環節的設計過于模式化,學生對數學探究過程缺乏興趣
教師具備的教學經驗有利于教師更快地準備好教學環節,但容易讓教學環節缺乏新意,導致教學環節的設計過于模式化,使學生對數學探究過程缺乏興趣。具有一定經驗的教師通常會準備多個教學模板,以便教學過程中的不時之需。教學模板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環節更加穩定的把控,卻也含有諸多不利因素。教學模板的過量使用容易使教學環節過于模式化,給學生留下刻板印象,不利于教師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更不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探究,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注意力渙散。數學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邏輯性,教學形式模式化的問題屬于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常見問題,教師應理性對待這個問題,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有效實施教學對策。
(三)數學課堂的教學進度緩慢,難以按時完成原定的教學任務
實際教學過程中有諸多不可控的因素,教師容易受到突發狀況的影響,延緩數學課堂的教學進度,難以按時完成原定的教學任務,打亂教師的整體教學計劃。造成教學進度緩慢的原因有許多,大部分情況是由于課堂突發狀況導致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身體出現異常、教學設備出現故障、學校舉辦活動、自然災害等情況,容易延緩教學進度,使教師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導致教師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教師無法在上課時間內完成教學工作,對接下來的教學安排會產生不利影響,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應在靈活運用教學策略的前提下,保障教學進度的穩定推動。
二、根據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教學對策
(一)結合教學工具的特點突出教學重點,首尾呼應強調難點內容
數學教學的重難點內容是整個課堂的教學核心。針對教學重點不夠突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工具的特點突出教學重點,首尾呼應強調難點內容,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記錄重點內容,提高學生吸收知識的效率。黑板板書是教師進行教學強調的基礎教學手段,隨著教育策略的不斷深化,教師可以結合現代教學工具,利用工具的有效性和創新性對學生進行重點教學。教師首先應該了解教學工具的突出特點,針對教學重點內容,對教學工具進行合理選擇。在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重點內容的首尾呼應,加強課堂關鍵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課后也能進行充分的思考。
(二)適當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探究環節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可以適當開展數學主題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探究環節形式的創新化和多樣化,打破教學形式模式化的桎梏。例如,教師在進行數學幾何內容的講解時,可以設計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投票選擇最終選擇出合適的教學活動主題,在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引發學生對幾何教學內容的不斷探索和討論。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正式開展過程中,不能局限于以往的教學經驗,還要增加更多的創新點,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并感受到教學新意。教師不能只是注重學生對活動主題的喜好,還需要加強教學內容的質量,使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為學生的知識框架構建做準備。課堂授課的原則之一便是進行有效教學,教師需要打破常規,使學生在不斷變化的教學形式中學到新知識。
(三)根據教學進度制定多種教學方案,提高教師的應變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制定多種教學方案,提高應變能力。當教師遇到教學突發狀況時,可以根據提前準備好的教學方案,選擇合適的應對措施,及時調整數學教學的進度,最大限度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效果。數學教學過程中具有許多不可控的因素,教師需要不斷調整教學方案,使其在最大范圍內總結出這些不確定因素,便于教師制定各種應對策略和方案,避免教師遇到阻礙時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除了制定多種方案以外,還可以加強平時的教學練習,強化教師的應變能力,使教師可以靈活應對各種教學情況,促進教學進度的穩定推進。
三、結論
教師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學問題的核心,才能提出有效的教學對策,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進行具體教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知識重點不夠突出、學生對數學探究過程缺乏興趣等問題。教師應抓住問題的關鍵點,深入理解數學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內涵。教師在理解相關問題的基礎上,應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提出更具可行性的教學策略,有效解決目前的教學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潛力。
參考文獻
[1]丁虹.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問題與策略探析[J].讀寫算,2021.
[2]孫立晶.學貴有疑厚積薄發——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