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數學在知識難度、教學要求、育人目標上有著更高定位,且旨在切實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而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學開展,則必須切實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具體教學內容的輔助下按照教師指引探究數學之內涵、領悟數學之價值、感知數學之魅力.這使得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滲透,顯得尤為重要.而且,以互動式教學為引領的課堂生態營造,可以給予生生、師生之間更多交互、分享、研討的機會,更利于不同數學思想的交融與學習意見的交換,使高中數學教學的育人功能得以切實彰顯.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時,應該加強對互動式教學的應用,并充分打造互動生態、創設互動條件、開展互動活動,讓學生在全方位、多角度互動中更好學習數學知識,逐步提升核心素養.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激活思維;高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12-0044-02
收稿日期:2021-01-25
作者簡介:魏宗杰(1982.10-),男,江蘇省贛榆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互動式教學徹底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下以教師“教”為主,學生“學”為輔的教學困境,使教與學的開展方式更加多元,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科學性、發展性、開放性也會得到切實提升.更為重要的是,互動式教學可以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為學生認知潛能激活與自主意識調動提供了堅實保證.而且,隨著師生、生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深入,很多比較復雜、抽象、疑難的數學知識、問題、內容也會得到有效化解,更利于對學生思維的拓展與認知的遷移.因此,教師應該以互動式教學為引領,并將其充分貫通至高中數學教與學的方方面面,設計出更多寬泛、多元、豐富的互動活動,使學生在雙向互動、多邊互動中解決數學困惑、學習數學知識、拓寬認知視域、提升理解能力,為促使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提升,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塑造而提供助力,奠基鋪路.
一、精設互動式教學問題,開掘學生的認知潛能
將數學問題融入高中數學互動式教學領域,既可以激發學生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又能夠提升延伸、拓寬課堂教學的路徑.同時,在互動式教學問題的輔助下,高中數學課堂的生命力也會得到全面釋放,教學的實效性自會全面增強.因此,教師應以互動式問題構建為驅動,使諸多與教學開展有關的資源、素材融入課堂,來激活學生的求知欲與內動力,實現對學生質疑、設問等意識的培養.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數學課堂靈活引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場景,并促使學生深度融入其中,在參與情境活動、開展實踐探究、進行分析研討中開展互動,理解數學之內涵.而且,融入多元且豐富的互動式問題視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也會更加充分,很多比較復雜、深奧、疑難的數學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例如,在開展《銳角三角函數》教學時,教師可以即時引入輔助性“銳角三角函數”解決生活問題的數學案例,并組織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在教師設問,學生思考,共同分析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銳角三角函數”的性質、表達式、圖像特點等知識點,促使學生在互動式問題的驅使下獲得認知能力的提升與發展需要的滿足.更為重要的是,在互動式問題的作用下,學生探究數學內涵、開展教學互動的積極性自會得到切實激活,更利于高效課堂的打造.
二、構建互動式教學生態,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互動式教學是基于新課改引領下的一種師生雙邊教學模式,其實現與開展離不開教師、學生兩者之間作用的共同發揮,而學生在互動中的表現與反映,也直接體現著互動式教學的實效與質量.因此,教師應該以互動式教學生態構建為輔助,營造出寬松、歡悅、和諧的教與學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萌生出自主互動、協作互促的意愿與需要,為互動式教學科學開展、更好發展提供保證.同時,針對不同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由于學習基礎、認知能力、發展需要等而體現的差異與不足,教師應該給予高度關注,并開展充分引導,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按照自己學習所需參與課堂互動,在互動中拓寬視域、提升認識、增強能力.另外,為了使互動式教學的實效性得到切實彰顯,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落實教學指導,對于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全新認識、奇異思想給予必要尊重,并和學生一起開展分析、探究,讓學生在被關注、受尊重中敢于質疑、積極互動,為學生主體地位彰顯與互動課堂效能提升而鋪設道路.例如,在開展《方程與函數》相關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將一些輔助性數學文化引入課堂,幫助學生構建起基本的函數與方程思想.隨后,再借助一些方程求解訓練和函數關系構建,引導學生嘗試以自己的認識與理解分享自己對所學知識內涵的認知,并在生生交互中逐步完善學生思想認知,最后再由教師予以補充、完善、強調,使課堂互動由生生互動轉為師生互動,在濃郁的互動氛圍中激活學生思維,強化學生認知.
三、設計互動式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對于已經具備一定思維能力與個性夙愿的高中學生而言,其更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分析、解答不同數學問題,在思辨與推理中拓寬自身思維路徑.這使得教師對互動式探究活動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開展互動式教學實踐時,應該以學生實際與教學內容為基礎,多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延展性、發散性的數學問題與教學活動,并適當將數學游戲、數學故事等引入課堂,組織學生在互動中總結數學規律,探尋解題方法,在一題多解、發散思維、多元認知中增強互動的趣味性、實效性,使學生更熱衷于在彼此分享、互相協作中學習數學知識、領悟數學內涵、獲得認知發展.例如,在開展《直線、平面平行判定及其性質》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學生初中所學的平面平行知識為輔助,引導學生回顧平面平行的性質與特點,促使學生在完善認知構架中構建起對應的空間思維意識.隨后結合判定定理,對直線、平面平行的性質開展分析、研討,在師生、生生爭辯、互動中使思維由平面向立體過渡,逐步增強學生的立體空間感,獲得思維的提升與認知的遷移.
四、拓寬互動式教學路徑,塑造學生的核心素養
高中數學教學中互動式教學的開展,離不開一些輔助性資源、素材、工具的鋪墊.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各類教學道具、手段的引入,利用網絡媒介、生活資源、趣味活動等來拓寬互動路徑,讓學生在多元化、豐富性互動中體味不同數學知識的特性與現實意義,使互動課堂的生命力、影響力、感染力得以切實增強.而且,在各類互動元素的刺激下,學生的互動意愿也會更加迫切,其參與課堂互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便會于無形之中得到全面調動,更利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塑造.另外,隨著互動資源的引入,很多比較抽象、復雜、深奧的數學知識、問題、內容等也會以更為直觀的方式進行呈現,更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開展《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教學時,教師可以將一些輔助性視頻、圖畫、模型等引入課堂,組織學生在對比分析中認知“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特點,并在課外利用微課對教學重點、難點等再次強調.在必要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交互媒介與學生單線互動,幫助學生解答學習中的困惑與問題,在更為寬泛、多元的互動視域內強化教學效能,塑造學生核心素養.
總之,互動式教學的諸多優勢與顯著特性,使得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靈活應用,有著很強的科學性、現實性、必要性.而且,在互動式教學的驅使下,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與缺憾也會得到有效彌補,師生之間的距離被無限拉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更會得到全面調動,為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理解能力的強化、認知能力的遷移、個性夙愿的釋放給予了幫助.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中踐行互動式教學思想、理念、要求時,應該以學生實際為基礎,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科學設計諸多有助于師生、生生互動的教學活動、環節、任務,并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認知特性,自主選擇互動方式,在互動中完善數學認知、構建知識體系,提升思維能力,找尋更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與求知路徑,使高中數學教與學向著多元化、豐富性、寬泛化視域而邁進,以全面凸顯高中數學的育人功能,切實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使互動式教學更好的服務于高中數學教學發展,更好作用于學生核心素養塑造.
參考文獻:
[1]馬彥榮.淺談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11):109-110.
[2]劉宇徹.淺談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1(10):75-76.
[3]張希芬.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20(22):123-124.
[4]丁肖燕.互動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12):2-3.
[5]石錦榮.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9(90):89-90.
[6]門菊香.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48.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