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莉 呂煜鋒 楊佳勁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培育綜合能力作為重要理念走進了各級教育現場。在課堂上,教師不僅僅需要向學生教授知識,更需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專業,經濟管理類高等教育承擔著為社會輸送符合新時代要求人才的任務,更加需要意識到在專業學習中實踐能力的必要性。這是培育綜合性人才的基礎,更是新時代的要求。本文首先簡要說明了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接下來結合課堂實踐,提出了一些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有效建設路徑,希望能對教學一線的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校經濟管理;實踐教學;高校教學
伴隨著現代教學理念在我國教育領域的推廣,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也發生了變化。現代教學理念強調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如將其和傳統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也為課堂教學效果的進步提供了幫助。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作為新時代國家戰略性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應當積極引入科學的現代教學理念,順應時代的發展,全面提高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質量,更好的為社會輸送人才。
1.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高校都意識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但取得的效果卻并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1教學模式單一
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涉及知識繁多,層級不同,實踐教學體系也應是一個多目標、分層次的培育體系。但放眼實際教學,大部分高校采取法實踐教學體系模式較為單一,往往采取了校內實踐或者集中講座的模式。單一的模式不僅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趣,同時難以發揮出專業教育體系的統領職能,導致實踐教育模式難以有效開展。
1.2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
實踐教學體系開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為社會輸送符合需求的人才。但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學校沒有深刻把握時代的需求,再加上高校學生普遍缺乏對未來的整體認知和規劃,導致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時代脫節,和未來的人才需求發生了偏移。這樣的現象使得學生無法精準就業,大大削弱了實踐教學體系的效果。
1.3教師專業水平不高
在廣大校園中,實踐教學的教師一般由經管專業的普通教師擔任。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科學的實踐教學觀念,導致實踐授課時教學水平不高,無法使學生獲得所需的知識。同時,教師兼任理論和實踐教學兩方面,很難將精力投入實踐教學的研究上,也造成了實踐教學的內容匱乏,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
2.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
2.1教師學校攜手,刷新舊有觀念
作為教學全過程的設定者和學生的同伴者,推進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教師必須首先加強自己的能力。一方面,教師的教學觀念需要改變。不少教師認為實踐教學花費時間較多,效果難以令人滿意。在改良教學時,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新課改的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己任,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內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學生指導、課程規劃、教育模式推廣等多方面工作,學校方面必須重視起來。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培訓學習,邀請專家、先進個人,分享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法和經驗,強化教師的專業技能,創設一支具有實踐理念和專業實踐教學方法的師資隊伍。此外,學生就業技能的培訓,以及學生職業規劃等活動,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學校應當加大資金投入,為學生提供一個便于動手實踐的平臺。
2.2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面對對于實踐教學模式落后單一的詬病,關鍵在于實踐教學模式的改良。高校相關人員應當將現有的教學模式推陳出新,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將實踐教學以當代年輕人易于接受的模式呈現在其面前。
例如,網絡作為當代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是進行實踐教學的良好載體。教師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的新媒體,運用音頻、視頻等形式推送當今經濟管理專業的應用前景和市場出現的短板,使學生隨時隨地了解最新的社會動態。此外,合作能力也是新時代人才必不可缺的要素,教師可以根據之前推送的內容,設置合作型任務,盡可能模擬日后在職場中的應用模式,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專業能力,提升合作意識。
2.3加強實踐教學針對性
實踐教學應當響應社會需求,助力學生成為職業市場上發揮真正作用的綜合性人才。針對當今大學生出現的對職業定位模糊的現狀,教師應當加大對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視程度。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學期,教師就可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向學生講解最新的人才市場情況和需求,輔助學生建立終生的職業意識。在進行實踐教育時,也應當以職業規劃為主線,結合經濟管理專業理論課程特點,精準開展緊密嚙合每學期學習內容的實踐教學,確保高校實踐教育發揮作用,保障學生在就業時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邁入自己選擇的職業發展方向,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
3.總結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體系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和教學質量形成了良好循環。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應當響應時代需求,在教學中巧妙融合實踐教學體系,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完善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教學體系機制。使學生在本專業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鍛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真正將課本上的知識滲入生活,助力社會的發展進步,為他們成為響應時代需求的綜合性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鞏艷紅,龐洪偉.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1):91-93.
[2]吳曉紅,方小枝.基于SPOC模式的“稅法”課程翻轉課堂實施路徑——以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為例[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20,37(03):119-124.
作者簡介:孫莉莉(1985—)女,土家族,湖南應用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