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
摘 要:新時代新階段的產教融合對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廣州工商學院要打造產教融合各主體間命運共同體,要在專業、課程、師資、教學、考核等要素的事前謀劃、事中實施和事后評價中塑造全方位全流程產教融合,要在“產業學院”、“校中企業”、“人才供應鏈公司”等模式上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發展之路。
關鍵詞:產教融合;發展模式;發展動力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大政治判斷。隨著中國社會正式邁入“新時代”,中國教育也越來越注重“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中的“產”是指產業、行業或企業,“教”指教育,一般指高等教育。產教融合就是指產業、行業或企業與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全流程、顯價值、可持續的深度融合。歷程上,我國經歷了“產教結合”、“產教融合”兩個階段。1996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首次提出產教結合的概念;2010 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明確實施產教結合的具體措施。范圍上,我國經歷了“高等職業教育”、“應用性本科教育”兩個領域。
作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重要力量的民辦高校,因其體制機制靈活,在產教融合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先行先試、試驗示范、甚至是引領作用。我們要推動民辦高校產教融合工作,就必須對新時代民辦高校產教融合進行一些新思考。
一、重新認識產教融合的重要意義
在新時代新階段,產教融合對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產教融合是推動人力資源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長期以來,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做好產教融合可以很好的解決人才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兩張皮”的問題。
(二)產教融合有利于推動“六保六穩”事業發展。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六保六穩”成為黨和國家的重要工作,做好產教融合,可以讓人才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形成合力,助力“六保六穩”工作。
(三)產教融合有利于凸顯高等教育的價值。產教融合有利于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讓合適的人匹配合適的崗位,最大限度的發揮教育資源作用,凸顯高等教育的價值。
(四)產教融合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設。產教融合讓“產”需求側和“人”供給側鏈接更緊密、更協調,把合適的人放的合適的崗位上,增強人才滿意度、組織滿意度、人才和組織的相互滿意度,營造良好的和諧勞動關系氛圍。
(五)產教融合有利于解決目前產業行業企業人才獲取的痛點。目前產業行業企業人才獲取難度大、且不精準。產教融合能夠讓產業行業企業更早的接觸人才、能夠更好的識別人才、能夠參與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能夠更精準的獲取人才。
總之,產教融合不僅可以解決產業行業企業的人才問題、促進產業行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可以解決教育有效性和價值性問題,促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打造產教融合各主體間命運共同體
從校企合作到訂單培養到產教合作到產教融合,其參與主體均主要有:政府、企業、高校、學生。長期以來,政府、企業、高校與學生等各主體間各自的訴求均存在差異,且沒有很好的勾兌、碰撞和融合,這也是產教融合程度不深、動力不足、效果不好、效益不佳的深層次原因。要發揮產教融合在推動人力資源供給側改革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必須滿足政府、企業、高校與學生各主體間各自利益訴求,必須打造產教融合中政府、企業、高校與學生各主體間命運共同體。
政府的訴求是解決人才供給側深層次問題,最大限度發揮教育資源作用,最大程度滿足產業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從而實現人才供給側與產業行業企業需求側間科學發展與匹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實現人才強國戰略。
企業,或者說產業行業企業的訴求是解決人才獲取難、獲取不精準的問題,產業行業企業參與到產教融合中,能夠在學生畢業前提前參與自己所需人才的培養中,提前挑選、提前培訓、提前磨合,低成本、高精度獲取人才。
高校的訴求是通過產教融合提高其培養培育人才的效能效用和效益,能夠培養培育出實用型應用型人才,整合產業行業企業的資源,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學生的訴求是在產教融合中實現個人長期成長和短期成長的有機統一,在產教融合中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企業、高校與學生各主體間看似訴求是統一的,但是從實踐中看,深層次的動機問題、成本問題、收益問題、信任問題等還是值得重視、拭待解決。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核心是在產教融合中深層次的滿足各方訴求、深層次的融合各方利益,打造政府、企業、高校與學生各主體間命運共同體。
三、塑造全方位全流程產教融合
要高質量的推動民辦高校產教融合的發展,除了認識到產教融合的重要意義、打造產教融合各主體間命運共同體,還需要塑造全方位全流程產教融合,其中核心的是要專業、課程、師資、教學、考核等要素的事前謀劃、事中實施和事后評價。
(一)專業的產教融合。專業的產教融合是產教融合的重要內容。要從專業設置的角度、從專業發展的角度整體謀劃,既要滿足產業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又要滿足高效品牌特色和長足發展的需求,還要尊重國家教育發展基本規范。在專業設置上首先實現產教融合。
(二)課程的產教融合。專業的產教融合最終一定體現在專業里面的每一門課程,這是產教融合的核心內容。課程的設置、教程的修訂、教材的調整是能否實現產教融合的關鍵,還能否落實專業產教融合的關鍵。
(三)師資的產教融合。專業上、課程上實現了產教融合,師資上產教融合就是產教融合的關鍵內容。在產教融合中,高效師資與企業師資的通力合作、探討、融合對產教融合的實施和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教學的產教融合。在專業、課程、師資充分產教融合的基礎上,教學實施的產教融合就變得很關鍵、很重要。要按照既定的專業、課程融合的設置,充分發揮融合后師資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產教融合。
(五)考核的產教融合。考核是產教融合的指揮棒,有什么樣的考核就會有什么樣的導向,就會有什么樣的具體融合策略。考核上的產教融合要充分考慮政府、企業、高校與學生各主體間各自訴求,融合“產”和“教”的要求,科學設置考核維度、考核指標、考核標準和考核流程。
總之,有效的、深度的產教融合一定要在專業、課程、師資、教學、考核等要素上實現全方位全流程的融合,最大可能的實現產教融合的作用與價值。
四、對廣州工商學院產教融合的新思考
廣州工商學院作為一所民辦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一所高速發展的民辦高校,其在產教融合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意義的嘗試,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經驗。要推動廣州工商學院產教融合深層次的發展,可以在如下方面開展進一步的探索。
(一)產業學院。廣州工商學院可以在總結與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聯辦的“物流冷鏈產業學院”的經驗基礎上,擴大產業學院專業范圍,擴充產業學院合作主體,探索新時代新階段產業學院發展模式,用產業學院推動廣州工商學院產教融合事業。
(二)校中企業。廣州工商學院可以在總結會計學院“四柱清公司”的經驗基礎上,嘗試開辦更多專業領域的校中企業,在與校外產業行業和企業合作的同時,在校內開辦更多的校中企業,打造與校外主體的產教融合、與校內主體的產教融合,積極探索適合廣州工商學院的產教融合之路。
(三)人才供應鏈公司。除了產業學院和校中企業外,廣州工商學院還可以依托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優勢,成立廣州工商學院自己的專業的人才供應鏈公司,用第三方專業人才供應鏈公司來整合、發揮政府、企業、高校與學生各主體間資源和優勢,協調各方利益,推動廣州工商學院產教融合的發展。
在新時代新階段背景下,產教融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實施“六保六穩”、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新時代的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我們廣州工商學院應該繼續發揮體制機制靈活的優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探求產教融合發展之路,深化產教融合,全面提升學院產教融合水平,為民辦高校產教融合事業提供引領和藍本作用,全面提升人力資源質量,全面落實教育強國、落地人才強國戰略。
參考文獻:
[1]李倩.產教融合: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9(09).
[2]徐家慶.應用型本科院校深化產教融合的策略及實現路徑[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
[3]莊西真 . 產教融合的內在矛盾與解決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18(09).
[4]陳星,陳學敏.依附中超越:應用型高校深化產教融合改革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01).
[5]柳友榮,項桂娥,王劍程.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05).
作者簡介:
江偉(1981.05-),男,湖北京山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中國化、信息化,組織管理,獲才管理,人才管理與開發,紅色管理。
廣州工商學院管理學院 廣州 510000